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中英 《教育艺术》2021,(2):53-53,52
项目背景2018年11月26日,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由于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被编辑,她们出生后即能抵抗艾滋病。世界上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新闻不仅令学术界为之轰动,也在媒体和网络上引起了巨大争议和质疑。  相似文献   

2.
<正>【新闻背景】2019年1月21日,根据媒体报道,广东省"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调查组初步查明,原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私自组织有关人员,蓄意逃避监管,实施了国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活动"。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贺"通过他人伪造伦理审查书",招募8对夫妇志愿者(其中男方均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女方为病毒阴  相似文献   

3.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终于尘埃落定。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贺建奎、张仁礼、覃金洲因共同非法实施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和生殖医疗活动,构成非法行医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一事件激起了公众的热烈讨论;科学研究和实验的“红线”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生物医学研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伦理治理方面带来了挑战。贺建奎公开声称其胚胎基因编辑婴儿诞生后,立即招致广泛的批评、谴责和激烈的伦理和法律大辩论。以生育为目的的胚胎基因编辑操作违反了公认的伦理规范,具体包括:较低的科学价值、不合理的风险-受益比、伦理审查不合规、并非真正的知情同意等。这说明主要依靠科研人员自律的机构伦理治理体系是成问题的,为此需要在不同层面上改进伦理治理水平,强化技术和伦理指南和法规。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基因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巨大福祉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系列关于伦理和法律问题。以在社会引发广泛讨论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为例,针对基因研究过程中严重损害社会安全和秩序的行为,我国法律中并没有相应规定。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对类似事件都有相应对策并在基因科技发展原则性与禁止性规则的综合作用下设置相关刑法责任制度,目的是为减少基因技术的社会负面效应和伦理的缺失。在我国刑事立法体系中,应当借鉴其他国家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构建基因技术犯罪。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目标】1.关心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稍作准备,作简单的演讲。2.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有条理,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教学重难点】做简单的演讲,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教学实录】一、看话题:我的观点是什么师:最近几天,有一条新闻被同学们广泛关注。在语文作业本的"每日新闻"中,小于同学这样记录。11月26日,深圳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名叫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健康诞生。  相似文献   

7.
对于抗癌基因婴儿的诞生,不少人认为,这将导致父母挑选下一代人格特征的行为.对此观点,我国专家认为,从目前掌握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来看,检测疾病相关基因与在体外通过改变胚胎、人为地改变婴儿性状即“定制婴儿”相差太远,“抗癌基因婴儿只是单一基因的筛选,而决定子女眼球颜色或身高的基因不止一个,修改的难度极大.”  相似文献   

8.
人口不断增长给世界粮食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植物育种是应对这一挑战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过去三十年来,性状形成和调控的新知识(如功能基因组学)和新技术(如生物信息学和表型组学)极大地支持了植物育种的发展。基因编辑,特别是基于CRISPR/Cas技术和其衍生技术,已成为强有力的植物研究技术,可能直接改变植物育种的方法和策略。植物表型性状受编码基因和非编码基因的控制,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编辑这两类基因的不同策略。对于编码基因,其编码蛋白的活性和数量可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以及翻译和翻译后水平加以调节,我们由此提出了创造基因功能性变异从而改变性状表型的基因编辑策略。对于非编码基因,则可以采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其转录水平或对靶基因的目标序列加以改造,达到产生新的性状的目的。此外,我们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原生质体的基因编辑方案,使基因编辑技术更适合于植物育种。总之,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可供植物育种者选择的将基因生物学知识转化为实用育种策略的方案,即基因编辑技术成为将基因生物学知识用于植物育种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曾声称制造了第一个克隆婴儿的“克隆援助”公司1月4日表示第二个克隆婴儿诞生了,其“父母”是一对荷兰女同性恋。这两个克隆婴儿都未接受基因检测以证明其确实是克隆人,因此大多数科学家对其真实  相似文献   

10.
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应用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各种基因编辑工具不断涌现,基因编辑技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不断提升,并显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以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本身的研发现状以及在生物医学、农业、食品及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基因编辑野生动物成为现实,基因编辑同时呈现多重身份:一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拯救者与变革者,二是保护野生动物伦理准则变革的推动者。基因编辑野生动物对我国现行法律构成挑战,主要有如下三方面:一是基因编辑打破了立法目标间的平衡,二是基因编辑增加了分类分级难度,三是基因编辑野生动物的主管机关尚不明确。为应对挑战,我国法律应作如下调整:以维护生物多样性统领濒危物种保护,将经过基因编辑的野生动物单独归类,明确生态环境部作为基因编辑的野生动物事务的行政主管机关。  相似文献   

12.
幼教博览     
编辑方竹玲助理编辑孙智正不要用扶手车让婴儿学走路前不久,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让婴儿学走路的扶手车可能会阻碍婴儿的正常成长。研究人员请190名婴儿的父母记录了他们的孩子能够翻身、自行坐起、爬行、扶手站立和行走的年龄。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婴儿中,120名使用学步扶手车的婴儿学会爬行、独自站立行走的年龄比其他婴儿平均要迟3.3天,可以独自站立的年龄则要迟3.7天。研究人员指出,扶手车与延迟婴儿正常的体能发育有关,并有导致婴儿受伤的危险。因此劝人们应停止使用婴儿扶手车。父母关系的好坏并不直接…  相似文献   

13.
育儿资讯     
《母婴世界》2013,(9):68-68
不吃早餐会变笨试试香蕉面包;“定制婴儿”挑选父母最优基因培养想要婴儿;童话最早是用来吓小孩的;3D打印胎儿脸模型,提前“见”宝宝;不吃早餐会变笨试试香蕉面包;“定制婴儿”挑选父母最优基因培养想要婴儿;童话最早是用来吓小孩的  相似文献   

14.
人的完整性是人之为人的"独特标识"。为保持人类的存在与延续,人类有责任去尊重和保护自身的完整性。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种直接操纵人类遗传基因的强大工具,其对人的干预能否获得伦理上的辩护与包容,只有借助人的完整性概念才能做出明晰的界定。一方面,成熟的治疗性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对人之身体完整性与精神完整性具有一定的守护性,在伦理上是可辩护的,而增强性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与颠覆性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则与之相反,应伦理地拒斥。另一方面,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如未损害人类的基因完整性与物种完整性,在伦理上是可包容的,反之则会导致人类物种日趋衰退甚至不复存在,因而是不可逾越的伦理禁区。  相似文献   

15.
《生物学教学》2014,(9):78-79
据科学网2014年4月9日援引报道,《细胞》杂志网站报道,全球首对靶向基因编辑猴在中国出生,完成这一工作的科学家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灵长类生物医药研究重点实验室和南京大学。猴子属灵长类动物,猴基因编辑的成功将有助于建立猴疾病模型,以更好地模拟人类疾病,大大降低药物研究的风险。未来有望定向改造人类基因,治疗基因疾病。  相似文献   

16.
科技     
Monkey for research NO.1全球首对靶向基因编辑猴出生近日,全球首对靶向基因编辑猴在中国出生,完成这一工作的科学家来自南京医科大学、云南省灵长类生物医药研究重点实验室和南京大学。猴子属灵长类动物,猴基因编辑的成功将有助于建立猴疾病模型,更好地模拟人类疾病,大大降低药物研究的风险。Mini camera NO.2可进入血管拍摄的相机日前,美国科学家F.莱文特及其研究团队制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相机,直径只有1.5毫米。它利用超声波来制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东部时间11月15日下午(北京时间11月16日凌晨),美国宇航局揭开了一则吊足媒体胃口的“秘密”——该局最近发现的“异常物体”不是此前盛传的UFO,也不是外星人,而是地球附近一个年仅30岁的“婴儿黑洞”。这是人类科学史上至今发现的最年轻的黑洞,也是人类亲眼目睹形成的唯一一个黑洞。  相似文献   

18.
CRISPR-Cas9是一种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普遍使用的新型基因编辑技术。为了升级课程内容体系,使实验教学贴近科研实际,提升实验课程教学质量,设计了T7核酸内切酶1(T7E1)检测CRISPR-Cas9基因编辑效果实验。以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mfn1编辑过的HeLa细胞为实验材料,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mfn1基因片段,切胶回收后,变性,退火,使用T7E1对编辑效果进行检测。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观察到T7E1将略大于500 bp的mfn1基因片段切成两条大小约为250 bp的DNA片段,表明CRISPR-Cas9成功地对mfn1进行了编辑。  相似文献   

19.
植物组织特别是地上部钠离子的积累是影响耐盐性的关键因素,这一过程涉及到一些离子转运蛋白,如SOS1、HKT和NHX等。不同植物种和同一物种不同品种之间的耐盐性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与耐盐胁迫相关离子转运蛋白基因表达有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诱变技术、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技术为耐盐作物育种提供了高效有力的技术支撑,特别是迅速发展的基因编辑技术,将从非转基因的技术手段有效地改良作物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20.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季节的更迭,有如车轮碾过,在我们的心里熨贴成一道道年轮……调版之后的《辅导员》中旬刊已然成长一年,她还如婴儿般稚嫩,也愿永葆婴儿般的天真。编辑犹如大厨,努力用最有机、最营养的食材做出同学们爱吃的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