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全国性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中国的文化行业开始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化全面转化,作为文化产业重要内容之一的出版行业迈开了市场化的步伐.出版走向市场过程的实质,就是出版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各种资源进行市场化配置的过程.是出版产业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出版界出现了大量低层次、重复出版的现象,造成出版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出版管理机关和舆论界称之为“散、滥”。 一、出版物“散、滥”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出版业在新旧体制交替中产生了观念误区,导致一系列不规范的出版行为产生。建立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又符合出版规律的出版体制,是深化出版改革的基本目标。现在一些出版工作者只讲出版业要面向市场的一面,甚至把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版体制,看成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行为,什么赚钱就出什么。在他们看来,出版物只要畅销,就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版体制。至于宣传马克思主义,积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出版功能都被弃置一边。  相似文献   

3.
(一)出版业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现在,市场经济已被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之相适应,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都要围绕这个目标,并为这个目标服务。在市场经济阶段,出版业既是国家经济产业的一个部分,又是国家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出版业将以市场经济的手段,来完成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因此,我国出版业新体制的总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和出版自身发展规律的出版新体制。具体讲: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出版为手段,以精神文明建设为目标…  相似文献   

4.
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在出版改革中,除了要继续建立出版市场机制和完善市场体系,确立出版社、新华书店、印刷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深入推行有利于市场机制在出版资源配置方面起基础性作用的改革措施外,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加强对整个出版业的宏观调控,建立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出版宏观调控体系,以保证我国出版业健康顺利地发  相似文献   

5.
今后五年出版业走势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出版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一方面,中国的出版业要适应进入小康社会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更高的文化需求,要适应飞速发展的以信息化、数字化为特征的科技进步,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阶段诸如教材改革等等的国家政策调整;另一方面,也许是更为重要的,中国出版业要与时俱进地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接受国内外出版业进入国内分销市场的严峻现实,并不得不同时面对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因此,中国的出版业在审视自我与放眼周边环境后,在未来的五年内不得不进行自我调整与自我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这样才有可能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本文拟从中国出版业在转型期内的发展趋势着眼,从出版方式、产品型态、市场格局、产业结构、出版资源五个方面展开观察.  相似文献   

6.
一、外教社集团化的意义和必要性 当代中国出版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重任,在传承文明,创新知识,普及科学、探索真理、积累文化、资政育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然而,中国的出版社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按照主办部门和地区的行政级次配置出版单位,小而全、多而散,资源平均,竞争乏力是它的基本特点.要适应我国先进文化建设需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传播民族优秀文化,巩固和扩大先进文化阵地,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大力推进集团化建设,形成一批跨地区发展、多媒体经营,具有实力的大型出版、发行集团,塑造全新的市场竞争主体.为顺应出版业历史潮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遵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按照"形成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努力探索通过内部扩张,进一步开拓和优化出版资源,提高创新能力,改善经营机制,扩大经营规模,走集团化的路.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部门已是不争的事实。出版产业化的发展就是按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经济规律以及出版业自身的发展规律来组织出版活动,实现出版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以实现出版经营的良好效益。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部门无不以科技进步、现代企业结构形式和市场运行机制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出版产业的发展也应夯实这三个基础。一、加快出版产业的技术进步国民经济任何一个产业的产生与发展无不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前提。同样道理,现代出版产业也有与之相应的科学技术基础。传统出版…  相似文献   

8.
王景霞 《编辑学刊》2021,(5):97-101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融入全球出版业的步伐正在加快,国内出版市场与国际出版市场进一步接轨.海南在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过程中,根据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和加强对外传播要求,探索和发展出版创新,为深化出版改革提供制度集成创新案例,是全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必然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选择.海南要把出版创新纳入"一带一路"倡议和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进程中,以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促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出版业与文化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业与文化市场侯文富1992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明确指出,“出版物是商品”,要努力“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出版体制”。这不仅标志着出版业是市场经济一环的新思维的确立,而且指明了出版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它将引导出版业将生产经营的出发点和归...  相似文献   

10.
罗紫初  徐进 《出版经济》2005,(11):33-37
出版资源是开展出版活动的基本条件.出版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一样,其发展离不开赖以生存的基础-出版资源.出版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决定出版业发展的速度、规模与结构.出版资源及其配置是出版业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是与我们国家的总体改革进程相一致的。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出版业在市场化的道路上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新闻出版业更是在体制和机制上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市场化成为出版业改革的基本取向,客观上要求新闻出版管理机关必须转变职能,依法行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依法行政要求政府管理必须转变职能,必须由既管宏观调控又管微观经营,既管全行业秩序又管具体生产单位,既当“裁判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图书出版业的竞争愈加激烈.出版社要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要向更高更好的层次发展,必须寻找自己的立足点和生长点,并接受市场竞争规律的考验.市场经济给出版社带来了困难和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和活力.适应市场机制,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走发展特色出版社的道路,已成为广大出版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也论出版业集团化发展———从辽宁的实践谈起□刘国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国际出版一体化的大趋势,对出版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出版业进行新一轮改革,其重点是优化结构,优化结构则应把资产重组、合理配置出版资源作为突破口。笔者认为,组建和发展出版...  相似文献   

14.
准确把握和正确认识出版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现状,探索出版管理体制改革,是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我国出版业的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格局的确定,使出版业面向市场,走向市场已成定局。出版业的改革,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 一是在改革尺度上处理好出版业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精神产品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又要建设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关系,也就是说今后出版业的改革更要注意从精神产品的特殊性出发探索出版管理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5.
2011年,以新闻出版业改革为标志的新一轮文化出版体制改革正紧锣密鼓展开,如何抓住改革机遇,转换机制,灵活运用市场资源和行业资源,采取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已成为行业期刊发展不得不回答的重要问题。在新的形势下,行业期刊必须借助原有行业资源优势、业内市场资源优势、政府资源优势,迅速扩大社会影响力,努力开拓大众读者市场份额,树立业界和社会品牌,实现双赢经营格局。  相似文献   

16.
优势企业文化是出版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阳 《编辑之友》2005,(3):32-34
随着改革的深入,目前作为出版主体的出版社转制已迫在眉睫,除人民社等作为公益性出版单位不参与改制外,各出版单位将完全企业化,经营完全市场化,从而迈入全面竞争生存的时代.在这样的转型背景与书业市场本身由"短缺"到"丰富"甚至"富余"、竞争已日趋激烈的现实中,出版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固然离不开好的领导体制、好的经营机制、一定的资金基础、丰富的人才资源等硬性条件,但从更长远的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更重要的是它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才真正是企业的核心力量.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彰显自身个性的优势企业文化,是出版企业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的力量之源:不仅可以促进有效整合出版资源,实现最优配置,而且有助于全面提升营销、管理、品牌竞争优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优势企业文化是出版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出版产业制度创新的意义与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出版产业制度创新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出版产业作为文化产业,自然也要"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去"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中国的图书出版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竞争,不仅提高了图书市场的活动效率,促进了出版业的繁荣,也促进着出版机构自身的改革。因为,任何出版单位,要使自己的出版物被读者接受,并尽可能多的占有市场,从而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就必须使自己的出版物适应市场的需要,而且要质量上乘,出版及时。这就要求出版单位对自身的机构、体制、管理制度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就需要全面加强出版队伍的建设,以跟上形势、跟上建立市场经济,跟上图书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宏观出版体制改革二探朱小平中国出版业要由行政管理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出版业要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必须在宏观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是出版企业宏观结构模式和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一、建立“国家主导型”和“市场主导性”出版企业...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的提出,出版业经历着由传统的事业单位到出版产业的蜕变,由于意识形态的特性,出版业是我国政府规制中规制程度较深、内容较广、手段较为严格的一个行业,文化与经济的博弈、市场与公益的平衡在出版业表现的最为明显.一方面,我们看到出版业随着转企改制,市场化步伐不断加大,政府更多地放权,逐步放松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所遗留下来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出版单位作为市场主体的独立性、自主性逐渐增强;另一方面出版业在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诸如低质重复、不当竞争、诚信缺失等新问题,缺乏行之有效的规制政策.以政府规制变革为保障,逐步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闻出版业政府规制,既是出版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