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过渡,对儿童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飞跃。有研究表明,当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时,依旧保持教育的连续性是不可能的(Peters,1999,2000)。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往往普遍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刘焱,1999)。  相似文献   

2.
幼小衔接活动旨在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有能力,有自信,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谐发展。幼小衔接教育需要充分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并符合后继学习和未来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尽管幼小衔接不是个新鲜的话题,但幼儿园和小学缺乏合作意识,幼小衔接应是幼儿园、  相似文献   

3.
幼小衔接能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有能力、有自信、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然而现实生活中幼小衔接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常常遭遇来自幼儿园、家庭和学校的误解,做好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家庭面临的共同课题。幼小衔接教育在幼儿园阶段应侧重从心理、物质能力等方面进行准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衔接过程小步化;互动过程细节化;实施过程有效化。减少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坡度,使每个孩子都能顺利地进入小学。  相似文献   

4.
幼小衔接能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有能力、有自信,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从2009年9月起,我园与一路之隔的红梅实验小学展开了为期一年的互动合作式的"幼小衔接"探究。一、幼小衔接的误区我园就"幼小衔接"话题了解目前在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面的衔接意识与现状。结果发现,各方  相似文献   

5.
王素旦 《教育》2014,(1):58-59
正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幼儿园大班为小学一年级做准备。小学一年级是学校教育的开始,是幼儿园大班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提高,二者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幼儿园教育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学校教育是以正规的课业学习为主要形式。在环境设置、学习安排与生活制度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幼小过渡衔接的是否合理、科学、恰当,尤为重要。课程目标衔接德国哈克教授认为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幼小衔接是小学教育的关键,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从小学音乐教育入手,做好幼小衔接,成为许多小学音乐教师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阶段的幼儿正处于幼儿园大班向小学的过渡期,也是幼儿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的重要转折点。当前的农村幼儿教育中,由于家长和社会的原因,学前教育小学化、幼儿园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脱节等现象严重,无视幼儿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些儿童在缺乏过渡到小学的经验准备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农村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阶段过渡,是急需解决的一个普遍问题。学校教师应找出适合的方案与对策,解决问题的根本,使农村幼儿心理及生理健康,达到标准。幼小衔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三方共同努力,认真做好各项工作,顺利度过这一重要转折期。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人们对儿童的学龄前教育越来越重视,我国学前教育体制也日臻完善.在未来的两个十年,我们将会发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的趋势,而这种趋势有可能使人们为价值观念所主宰.这种变化中的形势对学前教育有极大的影响.发展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念,注意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与过渡,是学前教育的新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应该全面地考虑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抑或只重视玩,只重视儿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抑或是另一种极端,把小学的教育任务下放到幼儿园阶段.新的资料表明,幼儿的智力发展在学前教育阶段进步很快,这个阶段的发展对儿童今后的学习有关键性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把注意力从重视基本的读、写、算,  相似文献   

9.
最近美国一项调查表明,全日制幼儿园孩子的阅读和算术成绩领、先半日制的儿童,然而优势并没延伸至小学阶段。针对近年全日制幼儿园备受追捧的现象,芝加哥洛约拉大学和匹兹堡大学对13776名于1998年和1999年读幼儿园的孩子进行学业追踪研究,分阶段调查了他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五年级的阅读和算术成绩。结果显示,总体而言,从幼儿园到小学五年级,读半日制幼儿园的孩子的成绩提高速度比全日制的儿童快。虽然在幼儿园阶段,全日制幼儿园孩子的阅读和算术成绩处于领先位置,但到小学三年级春季时候就开始倒退,不如半日制孩子了。  相似文献   

10.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是儿童从备受呵护、关注的幼儿阶段迈出步伐走向社会学习生活的第一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转折期. 幼儿期是指儿童3岁到6、7岁这一时期,这是儿童在幼儿园生活的时期,由于这个年龄段是儿童正式进入小学之前的一个时期,因此也被称为学前期.  相似文献   

11.
即将走进校门的孩子将面对一种生活的转折——从幼儿世界的游戏生活转为似成人世界的规则生活。《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因为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在智力、体力的发展上没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2.
儿童身心发展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它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是一个由不显著的渐进的量变到比较显著的跃进的质变过程。教育应考虑到儿童发展的这个特点,做好教育的衔接工作,以帮助儿童从一个教育阶段,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教育阶段。如果忽视这个问题,会使儿童在过渡到新的教育阶段时感到突然,感到陌生、紧张,会增加儿童的精神负担,形成心理上的不良影响;如果不注意两种不同教育阶段的不同要求,做好全面的准备,儿童在体力、精力、心理等方面将会不适应,新生活会使他们感到吃力、疲劳或负担过重,甚至影响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个体成长中的一件大事,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转折。小学同幼儿园相比较,从生活  相似文献   

13.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这一时期恰好是学前儿童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幼小衔接”实质指的就是儿童连续的、不断发展的社会性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衔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幼小衔接问题便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作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入学准备”是指对幼儿在进入学校时应当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期望或能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任务要求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状态。大量研究表明,学生教育成绩的差距早在儿童入学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阶段,因此,在幼儿园阶段为小学以及后期学习做好各方面准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大班的各项教学工作要为小学一年级工作做好准备,一年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始,是幼儿园大班学前教育的继续发展与提高。因此,学前教育与小学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两者关系处理得如何,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是否能够得到和谐的发展及教育质量的高低。如何使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升入小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使之过渡、衔接得合理、科学、恰当,确实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但又相邻的教育阶段。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成长中的一件大事,是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转折。实践证明,儿童入学后的学习成绩乃至生理、心理各方面进一步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使其顺...  相似文献   

17.
张瑞珍 《知识文库》2023,(7):172-174
<正>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双方配合,幼儿园在学前阶段对幼儿做好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工作,小学则为一年级学生做好过渡准备,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顺利开展小学阶段的学习。在幼儿园阶段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恰当的数学启蒙教育,有利于为孩子进入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因此,本文将立足幼小衔接视角,针对幼儿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情境创设展开探究。幼小衔接连接着幼儿园和小学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需要多方参与、共同努力、家校配合才能帮助幼儿顺利过渡成小学生,而此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注意力、纪律性和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到小学是儿童成长的一个转折点。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儿童的生活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如果这个转变太快,太突然,儿童就会在思想情感上和行为习惯上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儿童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因此,设置学习准备期,让儿童能在幼儿园生活与小学生活之间有个逐步适应的过渡是非常必要的。在学习准备期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静 《山东教育》2020,(1):105-105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20.
语言教育作为幼小衔接的一部分,对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有重大意义,对儿童能否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有重要影响。幼儿园语言活动和小学语文教育有许多差异。目前幼小语言教育衔接的情况并不乐观。幼儿园和小学应共同承担幼小衔接的责任,和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实现幼小语言教育的顺畅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