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科学教学中,搭建“脚手架”的策略研究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中的“支架”理论和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结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根据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过程的一般模式,以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实际教学案例为载体,阐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搭建“脚手架”的教学策略[1].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重要作用不断凸显.在科学教育领域,建构主义对科学词汇的学习也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3.
丁邦平 《教育科学》2006,22(2):16-19
“科学探究”或探究式科学教学是当前国际基础科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话语之一。但是,20世纪60年代提倡的“科学探究”与90年代以来提倡的“科学探究”在价值取向上有重要区别:前者基于归纳主义或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后者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观。尽管美国一些重要的科学教育政策文献中不见“建构主义”一词,但其理论基础无疑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相似文献   

4.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为哲学和心理学,且与其它理论有着二水分明的界域.建构主义的课程设计之核心理念和指导思想强调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动性和建构性,并根据学习层次的不同,倡行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思想和知识结构网络的概念,重视“情景”、“协作”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对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作一考析后,从思想、原则和方法等维度提出了其对我国科学课程设计的蕴义.  相似文献   

5.
试论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育理念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建构主义是一种全新的学习与教学理论。文章简介了建构主义的由来与类型,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育的本质、价值、过程、策略和评价观。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重要作用不断凸显。在科学教育领域,建构主义对科学词汇的学习也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7.
周欣 《科幻画报》2023,(3):177-178
目前随着素质化教学理念深入,探究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构建以生为本的知识探究学习模式成为教学领域关注的主要问题,甚至成为各学科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而建构主义理论是西方教学领域中提出的一种探究式学习理念,其本质是构建以知识为主的框架,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进而让学生掌握新知,获得能力。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建构主义理论,分析了其内涵及与小学课程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在建构主义理论下小学科学教学模式呈现出的特点,并对如何有效构建高效教学课堂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季奎奎 《文教资料》2011,(5):168-170
本文以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为例,从科学教育教学模式设计和教学环境设计两个方面,阐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试论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育理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构主义是当代科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建构主义代表了科学教育的“范式转变”。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育理念包括科学知识观、科学学习观和科学教学观。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世界科学教育改革中,建构主义已经成为指导科学教学的主要理论。本文阐述了建构主义理论对音乐教学、音乐学习及评价方面的影响,并对其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科学本身不只具有科学性,还具有一定的人文性,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科学教育注重其科学性,忽略其人文性,导致在科学教育中过分注重基础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文章分析了在现代科学教育中体现人文精神的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人文精神在初中科学教育中的体现,结合实际探讨了初中科学教育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策略,包括制订包含人文精神的教学目标,挖掘科学教材的人文素材,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倡导包括人文精神教育在内的完整的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12.
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使人们对科学的本质的认识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科学知识是暂时性、主观性、建构性的,它会不断地被修正和推翻。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推动了科学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目标,科学教育应更加重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科学学习过程要以探究为主要形式,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将促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科学-人文教育是作为整体的教育存在和作为教育的整体存在的表征,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中整体融通、相互建构生成的一种存在性、一体化联结,其呈现在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对平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边缘对话和全面成人理念的树立。这样一种教育存在及存在展开的生存形态,具有关注教育过程、兼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强调成人的精神取向等特点,它表征着教育谋求自身完整存在的某种完成,推动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成为本真的教育,促进教育致思转向生成性思维。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9—2019年的432篇期刊文献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发现,近年来我国科学教育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国际科学教育的比较研究、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研究以及科学素养培育研究等相关问题。随着科学教育研究的快速发展,其理论构建不断深入、研究方法更加多样且研究的系统性也在不断增强,但是仍然存在着哲学审视尚浅、学科学理不明和相关概念模糊等问题。未来我国科学教育研究应该注重科学教育学科的制度建构、科学教育研究的实证取向与科学教育经验的本土创新。  相似文献   

15.
脑科学从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展开,与教育跨学科融合形成了"脑科学与教育"新的研究领域。日本率先在世界上倡导"脑科学与教育"的跨学科研究,并且将脑科学研究作为国家教育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将脑科学的原理运用到教育中去,进行面向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应用研究。本论文介绍的日本近年来"脑科学与教育"研究的最新进展,对推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的脑科学与教育领域研究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科学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在巨大的成就后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我国科学教育事业的自身发展,同时也制约着效能的发挥。本文着重剖析我国学校科学教育、社会科普教育网络以及科学教育理论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是指中小学科学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作用与意义,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指中小学科学教育价值活动的方向。当前,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应在教育目的上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在教育目标上追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设计上彰显人本化、个性化,在课程文化上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在课程内容上实现现代化、综合化、生活化,在课程实施上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在课程评价上体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史融入科学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将科学史融入科学课程,具有认知目标、元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三个维度的教育价值,其中,元认知价值是其本源价值,其他两种价值则是其衍生价值。将科学史融入科学课程还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弊端",主要表现为科学研究与历史研究的目标与方法有实质性差别,科学课程中存在辉格主义科学史倾向,对于学生掌握科学史的程度难以测量。这些观点可促使我们更加自觉地利用科学史达成科学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关于科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华传统教育思想的主导下,长期以来,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都一直存在着把科学教育片面理解为只是传播科学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更高层次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教育的问题,这不仅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而且对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面临着全球性人才竞争的严峻挑战。因此,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只有加快科学教育改革的进程,大力加强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学习进阶是指引美国新一轮科学教育改革的鲜明旗帜,它从整体上描绘了重要科学素养变量在跨越多年的学校时间里持续发展的阶梯与路径。本文以美国新一轮科学教育框架为抓手,揭示了学习进阶普受关注的缘由及其内涵、结构,分析了学习进阶在科学教育改革中所发挥的生命线作用,并探讨了学习进阶对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