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就是这种生产力的第一储备基地。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为实施素质教育创建信息化教学管理环境,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崭新而又富有挑战的课题。在这种环境下,许多教育信息化产品应运而生,多媒体网络教室就是其中的主流产品。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与普及,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学校管理的方式,正在接受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洗礼,发生着变革。我校在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工作中,始终坚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成果,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手段为教育服务,大力提高教学效率与教育质量”的原则,进一步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常规管理,高标准推进校园网和资源库的建设,并以学校网站为平台,做好推广和运用工作,努力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养,整体推进学校的教育现代化工程。使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开展始终围绕我校的教学、教研工作展开。一、重…  相似文献   

3.
信息社会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大环境。加快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尽快实现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接轨融合,是有效利用现代括息技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从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教育信息系统的建立、教育工作机制的构建、教育信息队伍建设和学生素质提高等方面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教育信息化》2004,(9):11-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就是这种生产力的第一储备基地。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为实施素质教育创建信息化教学管理环境,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崭新而又富有挑战的课题。在这种环境下,许多教育信息化产品应运而生,多媒体网络教室就是其中的主流产品。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步人了信息时代,以网络、多媒体、移动计算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中的各行各业,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的习惯和方式。同样地,现代信息技术也以其独特的方式在教育界产生巨大的影响,改变教育的思想与理念、教育的方法与手段、教育的模式与结构等,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步入了信息时代,以网络、多媒体、移动计算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中的各行各业,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的习惯和方式。同样地,现代信息技术也以其独特的方式在教育界产生巨大的影响,改变教育的思想与理念、教育的方法与手段、教育的模式与结构等,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网络的教学平台建设是实现信息化教育的重要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实验教学资源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论文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运用系统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提出了经济管理类专业网络化开放式教学平台开发的指导思想、系统架构、功能模块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对社会、政治、经济、人民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现代教育媒体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正融入教学过程中,并成为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手段。把先进的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技术融合于教学过程中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因此,就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作了一些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如何实现"精细化"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工作评价等四个维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提出精细化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并从努力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结构、重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等六个方面对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进行了粗浅探析。  相似文献   

10.
新的基础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技术信息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信息化是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我们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完善教学手段,才得以实现教育技术信息化的真正价值,才得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下面就黔南地区高中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作出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推进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于1998年提出"创新教育"的理念,并开展"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有力推动了教育改革。"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的经验主要包括: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开发多样化的课程与有创新价值的学习内容;倡导自主合作学习,不断探究创新;开展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活动;不拘一格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打好基础。其在实践层面产生的效果包括:转变了教师观念,提升了教师水平;促进了课程和教学的改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有所提高;提高了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具有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普及教育、增加教育的选择性、与时俱进、不断变革等鲜明特征。作为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全新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不仅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而且践行着现代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所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论述,顺应当今的世情,国情与党情,而“三个代表”所蕴涵的核心精神,也是当前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教育工作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精神,主要应体现在办好教育提高质量上,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把每所学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先进化的育人基地与辐射基地。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初叶,阿坝州发展民族基础教育需要集中力量,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寄宿制教育,帮助和引导农牧民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和扩大师资力量,灵活务实地推行双语教学,实现“普九”攻坚。同时,在“普九”进程中拓宽学前教育,及早开发民族儿童智力,以形成促进“普九”的浮力;拓展职业教育,增加民族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技术含量,使学生有一技之长,能技术致富,以缓解“普九”和升学压力;并且不失时机地发展高中教育,以满足本土民族越来越大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最终形成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基础,全面推动阿坝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按照这一要求,加强高校党组织的建设,必须坚持与教学、科研工作紧密的结合,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生产力发展,必须把高校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必须建立一个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全心全意为高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教育叙事:走向教学实践的教师培训课堂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架起对话平台是实现教师培训课堂"理论实践化"和"实践理论化"的有效途径.教育叙事的过程就是以当前的教育理念回溯已经历的教育教学实践,同时利用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来理解、内化先进的教育理论的过程.教育叙事能否使教师培训课堂"理论实践化"和"实践理论化",关键在于教师培训者能否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终身教育──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思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终身教育思想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教育思想。它改变了传统的教 育理念,使教育不再是学校教育的同义语,而是包括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 和社会教育等一切教育形式,并贯穿于人的一生。在知识经济时代,终身教育是一种知识 更新、知识创新的教育,应把它作为指导思想来改革现行教育体制,构建出能涵盖各级各 类教育的,真正能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教育具有生产力属性,提高教育生产力水平是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 展要求,教育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状态必须必改变,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教育生产力的基本途径,现代途径教育是实施信息化教育的具体实践,必须抢占科技制高点,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相似文献   

19.
"双高计划"是教育部推出的旨在实现高职院校高水平发展的重要计划,但从哪些角度入手才能实现这一建设目标,是进入"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普遍感到迷惘的。这是因为经过20多年的建设,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已经有了很大提升,进入了发展的平台期。要突破平台期,高职院校需要在思路上跳出"增强自身办学实力"的思维局限,主要围绕当前高职教育发展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重难点进行建设。这里有三个关键性建设任务需要关注,即以应用技术学科建设为依托回答高职教育的知识论基础问题,以教学内容标准与教材开发为抓手深度推进能力本位课程建设,以细化企业教学实施环节为核心推动校企合作的育人功能落地。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数学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结果。但是这些成果还远不能满足人才知识构成、能力结构对基础理论技能的需要,与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还不相适应。美国教材《微积分》以新的视角和新的思维,展示了美国大众化大学数学教育的理念,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为我国大众化高等数学教育和教材建设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