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会卿 《大观周刊》2011,(6):232-232
人类教育进入了21世纪,在新的世纪给我们各国教育提出了培养跨世纪新人挑战。学会思索,学会分析,学会创新和独立发现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历史课也不例外,最主要的是探讨21世纪初中历史课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的科技进步,给档案学理论和档案工作实践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档案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档案专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档案专业教育只有深化改革,才能走出传统模式,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实现自我更新,并在知识经济时代赢得较大发展.推进档案课程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对于尽快建立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档案教育机制,培养符合新世纪档案事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影响着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也给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如何通过借用新媒体来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让新媒体得到有效发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思想政治教育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加快建设一批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和评价方法,拓展了传统文化与多元社会思潮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健全人格,陶冶大学生情操,厚植爱国情怀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微媒体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技术的发展而日益兴盛的信息传播方式,它是以电脑、手机等为终端的媒体形态和传播形态,具有信息传播的平等性和大众化、信息传播的高效性和流动性、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和去中心化、表达内容的不确定性和后现代性等特点。这就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因此要培养与时俱进的教育者、要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以及利用微媒体搭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传媒技术的发展,微传播异军突起、迅速成为传媒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力量,给当代大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微传播营造了极为复杂的信息环境,且对用户信息传播能力的提高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媒介素养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在传播学经典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案例和数据分析,探析了微传播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培育大学生微传播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Web2.0的发展,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问题,给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动力。本文在讨论和分析Lib2.0在信息素养教育的具体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周木金 《大观周刊》2012,(34):277-277
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新世纪将对人的培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应为人的一生幸福作好准备,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可以肯定,教育决不能只满足于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艺,它必须将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全面关注他们开发创造潜能,激发创新精神,使他们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过程中真正为自己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9.
单弘江  裴燏 《大观周刊》2011,(23):169-16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美术专业做为高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其区别于普通类大学生的特点,这也就决定了对于美术专业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要对其特殊的专业特点、心理特征、行为方式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开展。在确保个性得到发展的同时促进全面发展,适应当代社会、顺应时代主流思想。达到思想政治进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这就对美术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直接参与者.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方式关系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和个人素质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挑战能力及丰富知识结构,具有时代活力的人才。对于学生来讲,他们要从模仿中学会创造。创造教育的具体实施从根本上要依赖于教师。所以,创造教育对教师自身素质有以下要求:一、教师对教育过程中创造性培养的正确认识教师以创造性的劳动,培养具有创新意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给高校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要想利用新媒体为教育服务,必须要积极应对挑战,强化优势作用。本文以大学生思政教育为例,对新媒体的利与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新媒体已经渗透到不同群体的生活中,大学生群体是新媒体适应程度最高的一个群体,对新媒体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这说明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  相似文献   

12.
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内容和更高的要求:面全社会培养有高尚冼情操和精湛医疗技术的人才。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增强情报意识,初步掌握利用文献与情报技能,在医学文献检索中渗透医德教育是我们文检课适应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一个改革。  相似文献   

13.
微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带来严峻的挑战。培育大学生责任意识成为高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详细阐述了微网络的概念、特点,分析了微网络背景下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现状,最后提出培育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信息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挑战,高等教育要全面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而目前为止人们只注重了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忽略了信息素质中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的培养,这一工作在今后应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5.
论“自媒体”的兴起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凯  梁浩明 《东南传播》2012,(2):125-126
互联网发展迅速,各种网络应用技术层出不穷。互联网信息传播模式在"自媒体"应用普及的影响下,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大学生是"自媒体"最为活跃的用户群体,这给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媒介素养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互联网发展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需要,除课堂教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举办主题讲座、论坛、竞赛,以大学生社团为单位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论坛、学校官方微博等方式开展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给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研究对象,对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媒体在高校的广泛应用,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在新媒体的环境下顺利实施,是目前高校管理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影响下,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通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与跨学科传媒人才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侃 《现代传播》2004,(1):85-86
现行的大学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不利于大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大学传媒教育应改革教学模式 ,强化基础 ,拓宽专业 ,增强人文底蕴 ,营造学术氛围 ,培养科学精神 ,鼓励跨学科交叉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增强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黄毅 《大观周刊》2012,(43):259-25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项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与人文关怀尊重人、关怀人、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实质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客观上必然要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融入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才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不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唐丹  吴曼云 《传媒》2017,(24):83-85
新的网络环境下,"两微一端"作为新媒体领域的重要平台,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丰富了思想传播领域的疆界与触电,拓展了人际交流的渠道与途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利用"两微一端"顺势开展工作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其带来的新挑战,如何利用好这把"双刃剑"进行教育模式创新,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极大的考验与挑战.本文通过分析"两微一端"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将直播、个性化等概念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适应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