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刚措 《大观周刊》2011,(29):119-119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体验。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用自身的感情去感染学生,利用鼓励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求,并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使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精神生活更积极,更充实,更持久。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主体认识结构中最活跃、恒常的和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也是激发记者智力活动的催化剂。新闻报道主要是社会信息的传递,其过程总是无可避免地带有人的精神活动,而传媒人和受众在围绕新闻报道进行信息和认知、交流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伴随着情感的体验和传递。  相似文献   

3.
靳娟 《大观周刊》2012,(3):175-175
情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它既是学习语文的手段,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中进行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情操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挖掘课文,点化学生情感,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让“情感”在教学中起到培养人、教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魏麒 《大观周刊》2013,(8):255-255
情感教育作为一项现代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可以促进学生个体以及整个社会的积极、健康发展。在中学历史教育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手段和方式,不但符合于现代历史教学的任务、趋势和理念,还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围绕着情感和情感教育的含义。说明了增强中学历史教育情感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新闻照片中的人物情感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是作品最感人的因素。情感表露出人的精神、气质和性格“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映”(王朝闻《美学概论》)。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发生多种多样的联系,现实事物对人总是具有一定的这样或  相似文献   

6.
赵隆香 《大观周刊》2012,(18):256-256
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7.
张平 《大观周刊》2012,(12):311-312
在新课改学科教学中,存在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因此应把师生共同的情感体验同课改工作紧密联系起来,让教学情境回归生活,重视课改工作中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究其原因: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列宁曾说过;  相似文献   

8.
赵偲宇 《大观周刊》2011,(35):138-138
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语言,是一种表达感情的艺术形式;而情感则诠释了音乐的全部内涵,是音乐的生命所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是音乐教学的意义所在,而这种情感的培养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和积极互动才能进行。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将情感培养与音乐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达到寓情感培养于教学过程中,从而有效的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杨华 《大观周刊》2012,(3):231-231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情感认知成长和成熟的关键时期,而情感是影响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这一过程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雪梅 《大观周刊》2012,(14):194-194
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11.
蔡庆文 《大观周刊》2012,(27):232-233
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数学教学过程注重情感渗透交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应多鼓励,多表扬,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舒红兵 《大观周刊》2012,(52):221-221
学习历史不仅可使人知古通今,而且还可以使人明智,可见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多数学生认为历史是副科,学与不学无关紧要,因此上课不认真,敷衍了事。家长也是这样,见了语数外老师到很客气,而见了象历史这样的副科老师觉得无所谓。久而久之,历史教学成绩便陷人了低谷。通过多年来的历史教学。我认为要改变目前这种现状,真正让学生把历史学好,使学生乐学历史,应做到下面几点:  相似文献   

13.
吴静 《大观周刊》2012,(22):253-253
高中学生较之于小学初中学生理解能力、鉴赏能力更高,与老师之间更能进行语言、思想、情感的沟通,更需要课堂的活跃性和幽默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激情,所以改变古板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提高教学质量,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我认为在历史课堂中贯穿趣味教学是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曹玉华 《大观周刊》2012,(34):304-304
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相似文献   

15.
陈君 《大观周刊》2012,(19):191-191
语文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每一位中职学生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情感必然成为师生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众所周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情感的状态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要上好语文课,就必须使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中职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呢?对此,我作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对客观现实的最活跃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具体来说,它是指人的喜、怒、衣乐等心理表现,章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刘勰在(心雕龙中提出“为情而造”,认为情感是“”的基础与前提,所以“情动而辞发”、“情动而言形”、情变所孕“、”为情要约而写真“等等,高尔基也认为”富于感情-这是写好作品的最好手段。“因此,为情与作历来是相互关联、必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7.
郭明波 《大观周刊》2012,(48):303-303,302
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改革创新精神,去迎接未来生活的挑战。要使学生更好地学好这一门课程,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考虑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设计向学生传授知识,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设计优化历史教学方法,使历史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与能力,又能使历史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并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对客观现实的最活跃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进行实践活动形成的一种审美意象,它可以影射到人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心理表现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表达形式,它贯穿于人类的各类化实践活动中。同样,典型传播作为一种倾向性的化传播活动,其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审美传  相似文献   

19.
黄胜 《新闻前哨》2000,(1):39-40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王朝闻《美学概论》第106页)情感表现为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态度。在新闻摄影采访活动中,作为主体的摄影记者对广阔的社会生活现实,不可能冷漠地、无动于衷地去对待,必然表现出强烈的爱憎态度,这种强烈的爱憎态度就是主体的情感。每一幅成功的新闻照片都饱含着主体这种强烈的爱憎情感。正确认识主体情感在新闻摄影中的活动规律,对于我们搞好新闻摄影采访,拍摄出富有强烈情感感染力的新闻照片,传播新闻信息和情感信息有着重…  相似文献   

20.
范金鸥 《大观周刊》2013,(4):219-219
一般的教学活动要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情感。情感是师生之间产生思维共振,心灵和谐境界的一种特殊手段。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而情感缺失问题是高中英语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