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谭平  剑陈敏 《新闻通讯》2008,(11):45-46
关于我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状况的6次调查有力地说明了我国最近十年来新闻道德建设面临的观念上和实践中的危机。这些调查表明,我国新闻工作者虽然在建立新型职业道德方面已具有一个良好的思想认识基础,但有相当部分新闻工作者没有做出相应的新闻道德行为。根本的内在原因在于这些新闻工作者缺乏与新闻道德认识相应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便是道德行为的唯一动力。”  相似文献   

2.
邓道品 《大观周刊》2012,(51):342-342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徐红 《新闻前哨》2004,(4):48-49
道德发展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含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种基本的成分的发展。儿童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对其道德认知发展的影响除了家庭、学校、同伴外,社会因素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李会富 《大观周刊》2012,(30):289-289
学生从上学到长大成人,思想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那么我们怎样做好这一过程的教育呢,关键是小学的思想的教育,就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而言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这四种心理,共同发挥作用的综合过程。可是,通过深入课堂调查了解发现,目前本地区思品课仍存在着教学目标智育化,教学过程集权化,品德评价“简单化”的现象,思品课老师没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网络、能力结构和方法体系,上课时忽视了品德的形成是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只重讲授不重内化,只重形式,不重实效,重教师,不重学生。  相似文献   

5.
蔡书娜 《大观周刊》2012,(50):339-339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使学生在课堂情境的感染下,加强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美术教师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6.
张荣福 《大观周刊》2012,(31):224-224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是提高青少年的公民素养。概括地说.就是使学生在了解和认识家庭、社区、国家等不同范围的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在学习祖国国土、文化、民族和历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爱父母、爱学校、爱老师同学、爱家乡、爱祖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逐步形成道德规范意识,认识人际关系,形成社会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基本公民素质奠定基础。所以课程的内容构建不可能依据某个系统学科来组织.而特别适宜有机融合各领域学习内容的综合主题的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7.
全面提高档案人员素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档案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主要是强调各种个体素质的有机结合。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是个体的人的体质、性格、气质、知识、品德、能力和条件等多种要素的结合。它是一个由道德观、价值观、需求倾向、实际技巧、知识结构和水准组成的系统。它是档案事业发展、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和质量的关键因素。档案人员的道德意识,是档案人员在道德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包括道德理想、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等等。道德意识是支配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档案人员的道德行为,是档案人员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是可以进行道德评价的,有…  相似文献   

8.
一、青年学生道德现状今年4—5月,笔者对长沙市1188名中专、大专学生就开展道德建设若干问题,进行问卷或座谈调查。从调查中看到,当前青年学生道德行为呈现如下状况: 1、学生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有正确的认识,认为现在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很有必要。比如有92%的同学赞成加强学生道德教育,有90%的同学赞成社会公德应从  相似文献   

9.
雷文亮 《大观周刊》2011,(49):125-125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教学情境的核心要素有三: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情感冲突;学生的道德体验和道德冲突。认知冲突构成学生学习的动机、内容,没有认知冲突也就没有学习的方向和动力;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冲突是学生学习发生和维持的重要因素,也是学习的重要内容;道德冲突和道德体验是学生学习道德规范的重要资源,必须积极利用。  相似文献   

10.
记者职业道德修养,是在不断提高道德认识的基础上,用共产主义的道德原则,来指导、约束自己道德行为的一种自觉行动。因为共产共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并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于希 《现代视听》2012,(3):22-28
随着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道德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网络发展各阶段的道德状况,希望促成人们建立对"网络道德"流变过程的认识,以便人们更好的净化网络环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由表层参与到深层参与,由网络暴力到网络关怀的分析,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所以,我们要把握"网络道德流变"带来的积极影响,消除其消极影响,促使网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程树丰 《大观周刊》2013,(7):128-128
班级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场所,而“爱”是培养班级情感文化建设的核心,班主任和学生都是构建班级情感文化的主体,班主任更是班级情感文化的引导者。班主任了解、尊重学生的情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理解、宽容学生的无心之过, 让学生在感受到师爱的温暖中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3.
王健 《大观周刊》2011,(27):147-147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巫志明 《大观周刊》2012,(16):290-291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将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我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构成道德品质的基本要素是认识、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习惯。从完整意义上来说,只有具备这几种要素才能说是已经具有职业道德品质。职业道德品质不仅只是上述诸要素的集合体,而且是作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运动过程而存在的。 一、形成正确的档案职业道德认识 档案职业道德认识,是指档案工作者对档案职业道德关系以及关于档案职业道德关系的原则、规范、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它不单是指一般的职业道德常识,而是把一般常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这是培养档案人员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工作。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内化的复杂过程,即形成道德知识和概念,形成道德评价能力,确定道德信念、道德理想的过程。人的品德,其形成不能离开认识,一定的品德要以一定  相似文献   

16.
周祖英 《大观周刊》2012,(21):208-208
初中阶段,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数学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学知识产生了情感,才会以极大的投身学习。  相似文献   

17.
杨胜岩 《大观周刊》2012,(21):198-198
英国教育家爱德华从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所以,老师在设计课常激疑时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思”,而创设问题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是老师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老师只有善于激疑.才能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产生极大动力,  相似文献   

18.
鲍宏泽 《大观周刊》2011,(14):206-206,103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这一重要著作中,系统阐述了道德的本质、道德发展的历史类型、道德的阶级性和全人类性的关系、道德的评价方法等等一系列问题,并因此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部分。对恩格斯道德理论思想的梳理和学习,不仅为我们正确地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指明了方向,而且为我们正确地评价人们道德行为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晓玲 《大观周刊》2012,(28):226-226
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品质的过程,也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情感教学,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没有情感的语文教学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20.
潘胜凯 《大观周刊》2012,(1):150-150
新课程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践行。强调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