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体育电影是向大众传播体育文化、体育意识和体育形态的重要载体,不同时期的体育电影随着历史时代文化主题的演变呈现不同的时代文化特征,从近代的"救亡图存"、新中国初期的"体育即政治"到市场经济中"人本"体育思想的觉醒,中国体育电影一直在宣扬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同时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励志主题。在新时期,应进一步拓宽和挖掘体育电影主题,探索用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去弘扬体育的积极意识形态,关注人性本身更深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研究目的在于认识近代女子体育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研究内容从纵向上回顾了它的背景、产生、兴起及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从横向上研究它的思想、文化、制度及观念,认为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产生和发展对妇女全面解放、社会价值观念、社会稳定、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对现当代社会女性体育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受到了国内众多著名体育教育家的影响,他们是新思想、新文化的启蒙者与拓荒者,是中国最早系统接受和介绍西方体育的人物,对近现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29位中国近现代体育教育家的学校体育观进行了整体研究,结果认为,中国近现代体育教育家学校体育观的基本特质是:主张教育为先,凸显体育根本属性;强调多维价值,彰显体育育人追求;改进教学思路,优化体育教学过程;倡导体卫结合,提升体育养护效果;注重资源开发,保障体育稳固发展。中国近现代体育教育家学校体育观的思维立场是:体现以教育审视体育的思维方式;呈现从现象提取问题的逻辑思路;展现与时代需要呼应的价值追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后续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4.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把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近代体育的发展综合起来考量,结合在近代社会变迁过程中对近代高等体育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制度、思想、事件等,将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萌芽期(1840年-1912年),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探索期(1912年-1927年),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成熟期(1927年-1937年),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困难时期(1937年-1949年)。进而对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在各个阶段的背景、概貌和特点进行分析,其中又从办学宗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学生情况等方面对各阶段的发展概貌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得到了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内外部动力的相互作用、兼顾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保持好与国家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好办学质量与效益的关系等启示。对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并从中找寻经验规律,在为当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历史参考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相关资料,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1919年作为标志性节点,对百年来中国体育思想的历史演进做了整体探讨。百年中国体育思想发展的不同时代背景可划分为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成熟、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发展与转化、当代体育思想的探索与初步发展、当代体育思想的改革与全面发展以及新时代的体育思想五个历史时期。研究认为:在近代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的交汇与交融中,虽然体育思想主张存在差异,但"体育强国"与"体育救国"始终是不同体育思想论争的共同点,其论争也映射出中国体育近代化进程的曲折和艰辛;当代体育事业的演进与发展,为不同形式体育思想的出现提供了产生的条件,并烙上了不同的时代印记。这些在不同时期体育实践基础上生成的体育思想,既是中国当代体育发展的见证,更是广大体育思想工作者关注体育事业发展的见证。  相似文献   

6.
人文奥运 电影随行——聚焦北京奥运电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影记录奥运瞬间精彩,电影传播奥运无限精神。为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电影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体育题材影片的创作和拍摄中,既有见证中国人民百年奥运梦想实现的纪录片,也有讲述“每个人的奥林匹克”的故事片,很好地发扬和阐释了“人文奥运”的内涵。奥运电影源于奥运也必须高于奥运,追求在艺术上的“更高、更快、更强”,这样才能用文化的力量促进奥运精神的推广,促进奥林匹克事业在中国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与当时社会涌现出的几种思潮关系甚深,受其影响也比较大。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比较等方法,对影响近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几种社会思潮进行分析,认为:1)洋务运动和维新思潮使体育向教育领域延伸,催生了学校体育的发生;2)军国民教育思想推崇"尚武",促使了中国学校体育制度的确立,民主与科学思想完成了学校体育由单纯的体操课向双轨制的过渡;3)实用主义思潮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形式,促使学校体育向理论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中国近代社会的这几种社会思潮由于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对近代学校体育的影响也就不近相同,其发展规律对当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和改革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我国体育留学生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体育发展史上,清末民间的体育留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在推进近代中国体育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清末民间的体育留学生面临着“东亚病夫“的刻板印象与国民体质形象重构的迫切需要,教育救国的社会思潮与近代中国体育教育的现实需要,需要对近代西方体育文化有种全新认知。清末民初体育留学生对中西体育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体育发展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优化了体育教师师资结构,推进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制度建设;开中国近代体育研究先河,推动了中国近代体育学术理论建设;拓展了中国体育文化视野,推进了中西体育文化的传播互动。  相似文献   

9.
国术是近代中国武术的代名词,在“新旧”“中西”之争的近代社会语境中,肩负着中国体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使命。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国术的现代化转换进行研究,以期对今后中国体育改革提供参考。近代“天下”观念逐渐消亡而国家意识勃兴,民族主义、文化冲突等因素使传统体育变革面临前所未有的挣扎。伴随新文化运动开启了“土洋体育之争”,在处理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发展关系以及中国体育变与不变等问题上,改造出兼备中西文化特征的体育共识。近代国术向现代体育的转向既是一种自救的变革,也是区隔过去、抗争西化,从传统武艺向现代体育的转换。内嵌到历史发展的国术变革,不断被注入新的意义,并展示出与近代国家民族命运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双重压力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梳理近代中国认知西方体育的历史过程,描绘奥林匹克在近代中国传播发展的历史轨迹,回顾在追求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中我国竞技体育的辉煌,总结中国太极拳、印度瑜伽、中国南疆民族体育品牌长廊繁荣发展的经验,借以论述新时期中国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必要性和民族传统体育区域性组织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