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民国女子体育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分析了民国女子体育发展的动因、特点及意义。民国女子体育在中国女子体育运动的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打破了旧传统对女子参加体育运动的束缚,开创了近代女子体育运动的先河。其迅速发展主要源于当时的文化认同、不同层级体育观的提出和媒体的推波助澜。从规训与凝视、形象的建构与主体意识的觉醒等女性研究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认为民国时期的女子体育已经不只是女性身体活动那么简单了,它作为一个复杂现象,不但影响了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发展,也改变了中国女性的历史甚至两性关系及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我国体育留学生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体育发展史上,清末民间的体育留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在推进近代中国体育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清末民间的体育留学生面临着“东亚病夫“的刻板印象与国民体质形象重构的迫切需要,教育救国的社会思潮与近代中国体育教育的现实需要,需要对近代西方体育文化有种全新认知。清末民初体育留学生对中西体育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体育发展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优化了体育教师师资结构,推进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制度建设;开中国近代体育研究先河,推动了中国近代体育学术理论建设;拓展了中国体育文化视野,推进了中西体育文化的传播互动。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社 会政治、女性主义、学校教育制度等方面入手,阐述了我国近代女子体育教学在 提倡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社会运动与女性主义思潮的背景下开始萌芽,并随着 国家政治、经济、民主、文明的进步而飞速发展。剖析了我国近代以来女子体育 教学从“化大众”到“大众化”发展的艰苦历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女子体育发 展的积极因素和存在的诸多问题。旨在能进一步引起社会对女子体育的关注与重 视,促进本来就不具有运动文化素养的传统中国女性,能够尽快养成进行体育锻炼 的习惯,从而使女子体育实现真正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4.
强健之路:基督教青年会对近代中国体育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督教青年会与近代中国体育的产生和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从最初的学校体育班 ,到学校之间的体育比赛 ,到全国运动会 ,以及最后的国际运动会 ,青年会都是率先倡导者和具体实践者。从培训体育人材 ;引进体育项目 ;介绍近代体育思想和近代体育教育 ;举办专业运动会和组建体育机构 ;推动社会体育活动 ;注重女子体育教育等六个方面考察青年会与近代中国体育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5.
摘要:当代中国体育法律制度建设的研究不仅运用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理论来探讨体育领域的法律问题,还十分关注文化哲学的理论影响。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哲学的方法,以文化哲学介入当代中国体育法律制度建设的研究,将有助于在时代文化场景中从更深的层面来思考体育法律制度建设对人、对生活、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的深刻影响。研究认为:1)体育法律制度建设是“文化实在”的社会活动;2)体育法律制度建设是基于“文化规则”的模式建构;3)体育法律制度建设是“文化价值”的具体体现;4)体育法律制度建设是“文化自觉”的时代要求;5)体育法律制度建设是“文化自信”的精神体现。将有助于在时代文化场景中从更深的层面来思考体育法律制度建设对人、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分析法,以文化传播为视角,从文化的物质层面、组织制度层面和思想观念层面上梳理和分析运动会在中国近代的演变过程,探讨源于西方工业文明的运动会如何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发生、发展,并最终成为中国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近代运动会的演变过程,反映了中国体育的历史发展脉络,也呈现出中国社会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7.
论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兴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对近代中国女性体育的兴起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认为,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兴起和女性解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兴起经历了三个阶段:1898-1903年,主要表现为男人社会对女学教育和女子体育的关照;1904-1907年,主要表现为一批新知识女性群体对体育的自我觉悟,其中尤以秋瑾为代表;1907年后,主要表现为晚清政府颁布了两个有关女学教育的重要章程,为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兴起提供了法律基础,使中国女性体育开始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内涵、特性与体育人文精神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了探索当代中国体育魅力的文化内涵、特性及其对体育人文精神建设的作用,采用文献资料法,从中国传统文化的“金”、“木”、“水”、“火”、“土”文化特性的视角,探讨当代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传统文化因素,体育文化的特性与体育人文精神建设的关系。研究结果,认为体育文化是体育魅力的内涵特性,深厚的文化传统,对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并提出了从文化的视角对当代体育人文精神建设的构想。研究结论,认为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魅力对社会生活有着广泛影响。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内涵和特性,决定了在中国体育发展的过程中,应重视对体育人文精神的建设,以体育文化引领解决体育发展中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和道德精神层面所面临的问题,从而为中国体育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条件。研究价值,认为在当代中国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强调通过体育文化建设,加强体育组织和体育工作者人文精神塑造,引导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向正确方向发展,以高度的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国体育强国梦的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女子竞技体育跃迁致因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中国女子竞技体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已引起了全球性的注视,为了探讨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主义制度是女子竞技运动的保障,中国女性在参与社会活动和妇女解放方面和西方相比,中国女性占着较大的优势,社会审美观念的变化是导致女子竞技体育阶段性特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对近代以来中国体育抉择的社会文化审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国体育的抉择进行社会、文化的分析,认为近代以来中国体育的抉择都是以中国的社会文化现实为出发点的。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意识形态决定体育文化的发展,社会文化的变迁必然带来体育文化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1.
国术是近代中国武术的代名词,在“新旧”“中西”之争的近代社会语境中,肩负着中国体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使命。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国术的现代化转换进行研究,以期对今后中国体育改革提供参考。近代“天下”观念逐渐消亡而国家意识勃兴,民族主义、文化冲突等因素使传统体育变革面临前所未有的挣扎。伴随新文化运动开启了“土洋体育之争”,在处理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发展关系以及中国体育变与不变等问题上,改造出兼备中西文化特征的体育共识。近代国术向现代体育的转向既是一种自救的变革,也是区隔过去、抗争西化,从传统武艺向现代体育的转换。内嵌到历史发展的国术变革,不断被注入新的意义,并展示出与近代国家民族命运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2.
体格─人格─国格──20世纪中国体育价值观念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体育是从19世纪后期逐渐传入中国的,20世纪则是现代体育在中国曲折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现代体育的传入和在中国兴起恰好处在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独特的时期,因而它不得不承载民族寄寓它的巨大期望。对体育运动的健身价值、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的复杂而曲折的追求,就是这种时代承载的具体表现。20世纪中国社会体育价值观有其复杂的变迁过程,这种变迁与中国社会变化有着互动的关系。当前中国社会体育价值观念正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解决了“体育事业为谁服务”的理论问题,并在体育实践中融入了爱国主义精神,进而结合中国国情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发展之路,使中国发展成为令世界瞩目的体育大国。从中国共产党的体育思想区别于“他者”的独特标志出发,通过历史文献梳理和史实回顾,找寻中国共产党的体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文化根源。经过分析发现,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性人物的体育思想主要有3个来源:一是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尚武”思想、“爱国主义精神”等思想精髓;二是借鉴了中国近代建构起来的现代体育理论和体育实践体系;三是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创新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思想基础。在这一思想演化进程中包括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历史逻辑,也在总体逻辑上体现了中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3次阶段性转折:从中国古代体育向中国近代传入的现代体育的转换,再从中国近代初步形成的“国民体育”体系之中“脱胎”转向“群众体育”,以及由此发展至今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一种补充与完善。对其发展进行科学、系统、全面地认识和思考,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得以继承和发扬,并融入到世界体育文化主流之中,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我国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政治背景下,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促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更好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常常面临诸如自我与他者的取舍、传统和现代的矛盾等问题的纠结。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理性分析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认识上的困惑和症结,并寻求破解的良方。作者通过文献资料法,以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得知利用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理论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释疑、解惑。研究结论认为文化自觉思想的提出为多角度认识和思考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了帮助,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矛盾的解决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6.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把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近代体育的发展综合起来考量,结合在近代社会变迁过程中对近代高等体育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制度、思想、事件等,将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萌芽期(1840年-1912年),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探索期(1912年-1927年),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成熟期(1927年-1937年),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困难时期(1937年-1949年)。进而对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在各个阶段的背景、概貌和特点进行分析,其中又从办学宗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学生情况等方面对各阶段的发展概貌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得到了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内外部动力的相互作用、兼顾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保持好与国家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好办学质量与效益的关系等启示。对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并从中找寻经验规律,在为当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历史参考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摘要:武术理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代表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性的运动、在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发挥更为重要作用,然而,现实中,武术技术的发展差强人意。基于此,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武术体育化历史回顾和对武术的影响分析,对传统武术精华及其独特价值归纳,认为武术体育化是历史趋势,但被动体育化横向肢解了武术本体。武术应顺应搏击运动历史潮流,以中国传统武学思想为指导,以散打运动为基础,融合传统武术摔和站立拿技术,形成踢、打、摔、拿有机融合的技术体系;训练手段中,将太极推手、站桩、拍打等培养触觉和寸劲的传统训练手段融入现代格斗训练中;竞赛上完善踢、打、摔、拿四种技术为一体的规则体系,发挥规则对技术的引导作用。逐步形成既展现中国武术搏击特点、又彰显现代体育趋势的新型武术搏击项目。对于武术技术发展和创新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