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要求教师既要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又要让学生全面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进而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下面就透镜成像情况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以期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现行《高中物理教学大纲》 ,不要求学生利用透镜成像公式进行定量计算 ,那么定性研究透镜成像规律就变得尤为重要了。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先分组实验 ,然后利用透镜成像公式进行定性讨论 ,最后归纳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具体作法如下 :实验前引导学生讨论透镜成像是折射成像。所以成实像时 ,像与物在透镜异侧 ,…  相似文献   

2.
1用途和特点 (1)用途 利用高速旋转的活动光屏来演示透镜成像。 (2)特点物理教学中的透镜成像演示实验,找准最清晰的成像位置需要反复多次移动光屏才能成功;在说明物体与透镜距离的变化,成像也会随之变化的原理时,操作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物理>中有关光心的求法进行了简化.用平板法确定空气中任意球面厚透镜、薄透镜组的光心;利用成像公式和作图法确定折反系统、厚反射镜的光心.  相似文献   

4.
三、透镜成像和测定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是基本的、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光学元件。透镜成像的现象、原理和规律是物理课中几何光学的重点内容。对于透镜成像的现象 ,学生看到的不很多 ,想得也不细 ,甚至有些误解 ,因此使他们通过做实验得到正确、深刻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课本中安排的分组实验内容看起来很简单 ,但是将它做好、使它充分起作用并不容易。再者 ,还应当补充一些能解决某些难点问题、提高设计能力和有趣味的实验。本文将对此做些介绍和讨论。1.初中分组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个实验不一定要使用光具座 ,可以将蜡烛、凸透镜…  相似文献   

5.
光具座主要供中学物理学生分组实验使用,用以研究凸透镜成象规律并验证透镜成象公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1”字屏 2.透镜 3.白屏 据学校物理教师及实验员普遍反映,该实验的测量数据与用透镜成象公式计算的理论数据相差很大。为此笔者进行了探索,找到了改进方法,兹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透镜实验光源的改进河北师范学院物理系韩字璞,王平军,师善雨《透镜成像》是中学乃至大学物理光学实验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实验中光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成像的效果,而绝大多数学校均用烛焰作物进行实验,笔者认为它的教学效果差,弊端多。一、实验改进笔者将实...  相似文献   

7.
菲涅耳波带片可使入射光会聚起来,产生极大的光强,使点光源形成一系列的实像点和虚像点,其作用如同透镜成像。利用半波带分析法可分析菲涅耳波带片对称轴上的点光源通过菲涅耳波带片成像时像点在对称轴上的分布及 焦距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透镜成像中的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用 表述,这种方法亦称之为公式法。若将其公式法转换为图象法来处理,更能直观地反映几个变量间的依存关系。 先在图纸上作一直线MN。其次在MN上过相距任意长的两点A、C作MN的垂线AB和CD。令AB、CD的长度分别等于u和v的数值,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9.
单球面折射系统,是最简单的光学系统之一。单球面折射成像是透镜、共轴光具组成像的基础。 为了满足光学教学与实际测量的需要,我们设计并试制了单球面折射仪,该仪器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与光具座组合。  相似文献   

10.
测量薄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很多,下面只介绍在中学物理实验室里使用的几种方法:一、根据透镜成象公式测定法当物距u大于焦距f时,有实象存在.只要测量出物距u和象距v,便可由成象公式:1/u 1/v=1/f求出焦距f.见图1.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套空间光学遥感器的计算机辅助热分析方法,包括热平衡计算、热弹性分析、热光学分析、热光学灵敏度分析以及热设计方案评价等。热平衡计算用来预示遥感器的温度分布,热弹性分析用来计算热致变形和面型变化,热光学分析讨论热致位移和面型变化对成像质量的影响,热光学灵敏度分析则讨论不同形式的温差变化对成像质量影响的敏感程度。通过上述分析,能够弄清空间热环境对遥感器温度分布以及温度分布对成像质量的影响,进而提出热控制指标、制定合理的热设计方案。在工程任务的实际应用中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基于傅里叶叠层成像的光学图像加密技术.基于传统的4f双随机相位编码系统,将滤波孔径(探针)紧贴着随机相位掩模板放置在傅里叶频谱面上,在频域限制不同成分的空间频率信息通过.该技术采用低数值孔径的透镜和平行光多角度照明,使装置更加简单.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该技术收敛速度快,可行性较强,并具有高鲁棒性、高安全性和高解密质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可见光域的相干衍射成像方法.该方法在待测样品面引入一个已知的标准物体作为先验信息,并通过控制激光光束的照明范围得到2幅不同输入信息下的衍射图.依据这2幅衍射图和已知的先验信息,使用本文提出的相位恢复算法,在计算机数值模拟和光学实验中重建待测样品的复振幅信息.该方法仅需2幅衍射图即可进行无透镜成像,因此其成像过程较为简便,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就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中可能涉及到的误差来源进行估算与讨论,并从理论上推导出产生误差最小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物理教学》1990.6期刊登了一篇《一个光学问题的佯谬》的文章。该文对单薄透镜和照像机镜头在成象规律的差异上进行了讨论和解释。该文在讨论中将照像机镜头简化为薄透镜进行论证解释欠妥。本文将从几何光具组的基本理论、光学议器的基本原理出发,对薄透镜和照像机镜头的成象规律间的差异进行说明论证。  相似文献   

16.
这个教具,实际上是把教科书纸面上的透镜断面加以扩大,用有机玻璃板制成水透镜,以实际的光束演示透镜的作用,简单易行.使用玻璃或塑料做透镜的材料成本高,制作起来也很费工,所以用有机玻璃条状板,沿着透镜的断面轮廓弯曲后,两侧再用有机玻璃平板夹起来粘好,中间充满水,就成为水透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对测薄透镜焦距实验中出现的“测不准”现象进行分析、讨论,进而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光具座”在中、小学实验室里尚属贵重仪器,配备很少。我们自制了一种“简易光具座”。用这种“简易光具座”完全能满足初中凸透镜成像的演示和分组实验的需要。若用在小学自然第五册11课“凸透镜”的教学中,可完成放大镜、凸透镜成像和作业第2题的教学,较好的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它解决了实验过程中物、透镜、光屏三者必在同一直线上,透镜和光屏保持平行的难题,使操作简单方便。由于有清晰的刻度,又大大提高了实验中不同情况成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了因估计带来的模糊不清。现将具体制作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凸透镜成像》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光的折射规律以及透镜的内容之后,通过实验,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进一步研究,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以及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的光学原理,是一节探究物理规律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课。学生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好强的特点,八(1)班的学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两类表面活性物质的表面吸附量随溶液浓度变化情况的讨论,认为Langmuir型经验公式中的饱和吸附量的真正含意应是表面饱和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