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灿是明末清初著名女词人。她一生坎坷,历尽磨难,充分体验了明清易代、家庭流徙的国仇家难。她的词作将乡关之思及亡国之痛注入其中,拓宽了女性词的词风。而这部分词作也正是其作品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她诗文词兼工,尤以词著名。其作品清新婉约、含蓄蕴藉。在其现存词作中,花被赋予了独特的生命内涵,并随着词人的人生历程而发生变化,系统鲜明地折射出女词人的生命状态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3.
宋词创作高峰时涌现出大批词人,作品数量和质量都是空前的.李清照是宋词创作中杰出的女词人,在宋代的词坛上可谓独树一帜,形成了著名的“易安体”.她的词风分为南渡前后两个时期.分析李清照南渡前后期的创作情况,探究其词风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前言: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词人。在古代历史中,女性从事创作很稀少,能达到李清照在文字上的造诣的就更少了。李清照在宋词上的造诣,与她丰富跌宕的生平际遇是分不开的,她生逢国变,家破人亡,颠沛流离,受尽人间残酷的折磨,也曾受过改嫁的争论。正是这些坎坷的遭遇,才造就了女词人不仅关注个人的生活,更关注国家的命运,使之得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的口号,且根据她一生不同的经历,在词中塑造了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真实地体现了词人的生活和心灵世界,表达了对生活的深沉的爱。  相似文献   

6.
用梅花这个意象来表现词人的某些微妙的情绪、情感,并非出于李清照首创。在她之前,许多词作:匙家就以其神来之笔,描绘了梅的各种形态,寄寓各自不同的情感与志向。但李清照作为宋词史上为数不多的女词人,梅在她的笔下,更能显现出与别人不同的味道。从梅的古诗词意象出发,探究易安词中梅的独特的风味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的词作被清代女性作家广泛接受。她们或直接引用,或学习具体表现手法,或在词境上予以化用,或在风格上加以沿袭,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清代女词人对易安词的接受在模仿的同时也表现出积极的创新精神。而易安词能在清代被女性词人广泛接受,这固然源于她词作自身的魅力,但也与当时的社会氛围分不开。  相似文献   

8.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诗词文采上独领风骚,然而她的最大魅力却是其独特的精神世界。从李清照的人格、经历及其诗词文赋中探寻其崇尚自我、追求平等、勇敢叛逆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对女性词进行研究的就不乏其人。分别研究李、贺二位女作家的各代文人学者更不在少数,但专门对其二者在词中所表现的悲思愁情进行比较的却不多见。因此,本文从李清照与贺双卿的词入手,结合她们坎坷的身世,结合二位女词人词作中象征人生苦闷的一系列意象,深入研究她们词中悲情愁思的异同。悲情愁思的大胆宣泄正是一个人内心深处最真实情感的流露,所以了解她们孤独情感的形成与不同的表现有助于读者更全面、更深刻地品读她们的诗词,更明确的把握她们的异同,对于女性文学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咏梅词,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不仅突破前人同类题材创作上的旧套,而且成功地实践了她倡扬雅格、崇尚清新自然的艺术主张。本文选择其中四首——间接咏梅的《孤雁儿》和直接咏梅的《渔家傲》、《玉楼春》、《诉衷情》,对其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表现手法以及自我意识流动轨迹诸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从本体论的角度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所谓"别是一家",意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作只有保持自身独立的文体特征,才能不被诗所代替,在文学之林中占有独立的地位。如果说诗词同源从渊源的角度提高了词体的地位,那么,李清照则是从词的本体论出发,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2.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受到国内很多学者的关注,并将其翻译成英文,文章试图运用关联翻译理论标准,对李清照《声声慢》二种译文进行比较分析,考证关联翻译理论在诗词翻译批评中的可行性,为诗词翻译批评提出一个可供参照的新角度.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在词的发展史上是一个独特的人物,她的词中表现出明显的人文关怀意识。作为一个文化女性,李清照有着与封建社会一般女性不同的人文精神。从李清照描写自然环境、相思情怀和国愁家恨等不同内容的词,可以透视出李清照对自然、对爱情和对家国兴亡所持的态度,从中揭示其作为文化女性的人文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14.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为宋代文学更为整个中国文学留下了可贵的艺术作品,本篇仅就其词的开头进行研究,并从五个方面归类分析:一、以景开头,打造圆融境界;二、以情开头,奠定情感基调;三、以比喻、拟人手法开头,"活化"对象;四、以问句开头,发人深思;五、以生活片段开头,别具情味.通过归类分析,旨在对易安词的开头艺术作一个探索性研究和整体上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的词中表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作为一个文化女性,李清照具有与一般女子不同的人文精神。从李清照描写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文学追求和社会关注等不同内容的词,可以透视出李清照对人生世事、美好情感和环境际遇所持的态度,从中揭示其文化女性的人文特质。  相似文献   

16.
金代全真教有词传世的道士词人共13位,丘处机是其中有较大影响的一位。全真道士词创自王喆,王喆词作俚俗浅白、民间俗曲化的词风影响了其后的许多全真词人,但到了丘处机,不仅对全真教义有了较大发展,他的词也体现出鲜明的文人化倾向:在词的内容、审美风格、作词目的等方面都表现出向文人词的复归。作为齐鲁词人,他的词风还具有北国词人特有的境界阔大、旷朗之风,表现出与金代文人词相同的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民族,中国妇女向来聪颖好学,才气横溢,在文学史上誉为“扫眉才子”者比比皆是。扫眉才子,指有文才的女子。“扫眉才子笔玲珑,蓑笠寻诗白雪中;絮不沾泥心已老,任他风蝶笑东风。”(王鸿《柳絮泉》)诗中的“扭眉才子”指李清照。她是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能诗善词,擅长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诗的前两句极赞其文才,后两句隐  相似文献   

18.
自花间词始,至北宋、南宋,国家兴亡的多变成就了怀古词作品的繁荣。怀古词因景抒怀,吟咏历史的兴衰成败,但不同时期,因社会政治局面的不同,词人在怀古词中表达的现实情怀也不同。花间是个人命运的哀叹,北宋是忧患意识的抒怀,南宋是英雄失落到英雄无觅的悲诉,宋亡遗民是亡国祭曲的吟唱。怀古词,词人以亲身经历的现实为参照评判历史、伤时愤世,从而具备了文学上时代精神的认知意义。  相似文献   

19.
辛派词人尊体意识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尊词体是南宋爱国词派辛派词人词学思想中极为重要的内容。这种意识经历了一个由隐而显的过程。这一过程既与词人自身的词体观念密切相关,更是时代风气影响下的词学发展链条上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在《花间集》中,描写男女相思的作品最多。其中男女主人公在表达相思之情时有相同处,亦有明显的不同。本文从男女主人公相思的情感轨迹、表现方式两个方面分析其不同,并着重从思想道德、传统文化、历史积淀与时代烙印等方面探其不同之因。从而窥视花间词人的情感世界,以期对《花间集》中相思词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