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表现形式来说,中国的传统教育,我以为,主要是两种:一种是传授,另一种就是裁判.对第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已经评判得很多,现如今,几乎每一位教师都知道,教学不是只传授知识;但对于第二种表现形式,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有的甚至还根本没有认识到,有的以为教师就是裁判,而裁判的天职就是评定优劣,决断正误,因而,在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堂堂正正地扮演着高级裁判员的角色,总是居高临下地、说一不二地、甚至将错就错地做着判断,下着结论,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仿佛真理的标准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2.
中学地理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教师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地讲授教学内容,而有的学生就是听不进去,有的甚至连听的耐心都没有,在下面各行其事。老师花了不少功夫,却收效甚微。原因在哪里呢?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但重要的一条是在教学中,教师没有真正地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认同与同化     
在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是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传授内容,学生被迫屈服是因为教师的权威不能容忍不同意见,这就是课堂话语霸权的一种表现,教师以强势存在的方式压迫沦为弱势群体的学生.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这种情况仍然在很多课堂存在.其实,在这样的课堂上,有的教师虽然表面上很"强势",心里还是很虚的,下课以后浑身冒凉汗.  相似文献   

4.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个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还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作为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很多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5.
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  相似文献   

6.
课文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个基本载体。读者要把握好作品中的文字、词汇、语法、思想内容及表现形式,应力求培养自己具有读懂文章的穿透力、理解力和意会力,这就是语文教师应有的一种综合素质——鉴赏力。教师如果有意识地对其进行自我培养,就会给我们的教学积累丰富的养料。本文以《风景谈》一课为例谈谈该如何对文章进行赏析体会。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效益目标——知识传授、思维训练、能力培养“三到位”。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佳效益,应该是教师对社会奉献的体现。什么是最佳的教学效益?目前的看法不一,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加强了“双基”教学,那么教学效益就是好的。有的教师认为,先通过讲课使学生获得知识,再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蓉 《考试周刊》2011,(84):64-65
教育承担着传承文化的历史使命,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教育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课堂作为专门传授和学习文化的活动场所,是一种文化,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的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也是一种文化,这就是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9.
课文是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陶冶情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力的凭借物。但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想象力等创新思维的训练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超越作者的认识和体验,对课文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表现形式等提出新问题,形成新见解。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八个切入点。 1.变换课题训练。课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思维的窗口。有的表示中心、范围,有的暗示体裁、人称,有的显示物理、动量。就一篇文章而言,作者根据需要可取不同的题目。因此,教师要因文而异,在学完一…  相似文献   

10.
教学语言是钥匙,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引导学生开启知识之宫的千门万户的钥匙。从进行思想教育,到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从培养能力到发展智力——每项教学目的的完成,任何教学活动的进行,都要依靠教学语言来动员,提示、示范和指导。教学语言是教师不可少的工具。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是关系教学成败的关键。凡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都具备两方面条件。一方面是学术水平较高,教学内容丰富,且能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就是善于表达,讲授能力强,口才好。没有口才,即使你满腹经纶,也不能讲好。同样的内容,有的人一讲,就平庸乏味,使人生厌;有的人一讲,就情趣盎然,大家都喜欢听,这就是口才的力量。锻炼口才,是提高讲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都应重视提高自己的口才。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境界     
作为一线的教师,每个人都在追寻一个梦,那就是使自己的教学达到一定的水平,上升到一种境界。有的人可能追寻了一生也没有找到,而有的人可能短短的几年时间就颇有心得。那么教育有没有最高的境界呢?或者说最理想的境界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有位小学语文教师对我说:“现行小学语文课本,编选了很多童话故事。童话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武器,也是有力的教育手段。但是在教学时,有的教师从这个角度分类,有的教师又从那个角度分类。请问童话作品到底有哪几种分类方法呢?”根据这位教师的要求,现解答如下: 童话作品分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有三种主要的分类方法。其一,从童话的表现形式来分类童话的袭现形式有下列三种: (一)超人体童话。什么是超人体童话呢?所谓超人体童语就是超自然的人物以及他们的活动,这些童话多见于民间童话和古典童话。有的是描写神魔仙妖,有的则描写巨人侏儒。主人公大都有变幻莫测的魔法和奇异超常的本领。例如小语课本中的《渔夫和  相似文献   

13.
成为一名教师容易,能上一堂课也容易,但要成为一名好教师,能真正上一堂好课,就不那么容易了。同样,作为一个班级的直接管理者——班主任,有的带班经验丰富,班级管理良好,有的缺乏带班方法,班级管理混乱。那么班主任怎样才能管理好班级呢?怎样才能使自己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从而使自己班级工作做到轻松、愉快、和谐?我认为,班主任宜扮演好三种角色——“导演”、“心理医生”和“裁判”。首先,班主任宜扮演好“导演”这一角色。一个班就好比一个舞台,就是一出戏,班主任就是导演,而学生则是演员。班主任只是给学生提供和创造真实的实际…  相似文献   

14.
王星 《南昌教育》2006,(9):16-16
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教师的最大变化应是角色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一、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但有的学生描写他们的体育老师是:“冰冷的心,冰棍的脸,古板的眼。”  相似文献   

15.
<正>读书是一种修养,读书能明理,读书能修身,读书能养德。为此,教师要读书,教师必须读书。教师只有把读书视为一种习惯时,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也",才能用现在的知识,培养好未来的人。优秀的教师就是在读书中成长起来的。一、读书是教学的需要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扪心自问:教书,没有"书"教什么?不读书怎么教?多少教师任教很多年,有的到退休都没有多大的改变,为什么?答案不言而喻,那就是因他们不读书或者读书少,因而,他们只能机械地重复工  相似文献   

16.
口令语言是语言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体育教学所特有的专业性语言。它对组织教学,课外活动,业余体育训练,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性教育都起着重要作用。语言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与学生交流思想感情的主要方式。师范专科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从事初级中学教育教学的专职教师。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传授、批改、分析、示范、启发、复习、讲解、作业等八个步骤。传授是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传授主要是通过讲课来实现的。讲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反应。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台上讲得唇焦口燥,而台下的学生却无动于衷,没有什么反应。如果观察一下学生的动静,就会发现有的在“鸿鹄将至”地开小差,有的在欣赏窗外的桃红柳绿,有的在纸上涂涂写写,还有的边看手表边小声嘟噜:“怎么还不下课?!”……作为一个教师,就怕在课堂上出现这种得不到共鸣的“冷场”现象。一旦碰到这种情况,有些教师就会因为不知所措而思维混乱、语无伦次;  相似文献   

18.
教育活动使教师与学生总是处于共同的教育情境中 ,双方总是在共同的交往中沟通、教育和接受教育。因此 ,教师与学生总是处于一定的交往关系中。没有交往 ,教育关系便不能成立 ,教育活动便不能产生。不论是知识教育还是品格教育都是在师生交往中实现的。教学过程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能力的培养过程、智力的发展过程 ,而且还是情感的沟通过程 ,心灵的碰撞过程。由此看来 ,师生交往是教育活动的表现形式 ,是学校教育本身的具体表现方式。师生交往本身就是一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由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不同 ,人们对师生交往的本质属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王文科 《甘肃教育》2007,(11S):60-60
一、网络教学的前提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知识传播的渠道已不仅仅是课堂上教师的传授。面对以排山倒海之势压过来的知识和信息,加之年轻人敏锐的接受能力.在知识接受过程中教师反而处于了劣势。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但有的教师防之如洪水猛兽,却大可不必。我们应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让它成为一个没有界限的课堂、取之不尽的资源库。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以往.教师会告诉学生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怎样做;今天,教师要启发学生,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怎样想,可以从什么地方获得知识。这就是从传授知识向启发智慧的转变。教师的工作是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网络获取所需的知识。  相似文献   

20.
陈立新 《现代教育》2013,(6):119-119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模式还没有成型。有的采用讲授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知识,没有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体验,这样纸上谈兵式的教学不能起到多大的效果和作用。有的采用活动式,利用活动让学生体验,但在活动中教师并没有从理论的高度上给学生讲解,这样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试图弥补两者的不足,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得觉六步教学模式。中职心理“得觉六步教学模式”是青岛市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中职心理‘得觉六步教学模式’”的成果之一,是在实验基础上探索一种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验证,从实验研究结果分析、介绍“得觉六步教学法”的含义、基本结构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