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从STEM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的共性、博物馆教育活动现状两方面论述了STEM教育理念应用于博物馆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未来航海家STEM系列课程”为例,剖析了博物馆STEM系列课程的设计开发路径,以“渡河的工具”子课程为例探讨了如何将“跨学科”“探究”“实践”三大核心理念有机融入博物馆STEM课程设计中,并对课程实施的难点进行反思,为将STEM教育整合融入我国博物馆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是博物馆观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博物馆都将青少年教育活动课程的策划作为重中之重。在博物馆教育项目评价中,项目参与者的学习成果尤为重要。但长期以来,对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中参与者学习成果的深度研究较为缺乏。通过对山西博物院已经结业的常规小讲解员以回访的形式进行调查显示,参与形式多元、持续的博物馆教育活动对青少年知识、情感、能力、行为、审美、综合素养与人文情怀多个维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博物馆教育活动实施的重要载体,博物馆课程是影响博物馆教育活动质量的关键要素。基于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博物馆课程研究集中于课程特点及实施意义、课程实施的现实问题、开发模式与优化路径等方面;国外博物馆课程研究主要集中于博物馆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馆校合作开发等领域。国内外关于博物馆课程的研究成果虽然在内容、方法和结论上具有共性特质,但是在研究阶段、主题聚焦程度、分析范式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此外,国内外博物馆课程研究呈现出研究视角多元化、研究主旨逐渐回归到“以人为本”、研究内容更加注重探索博物馆课程体系构建的发展趋势。鉴于此,建议未来博物馆课程研究要细化研究内容、拓宽研究视野、加强理论深度,依据新时代我国博物馆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和高质量博物馆课程开发的迫切性开展本土化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球科学这一学科在国际上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而地质、地学类博物馆在专题博物馆中又占有较大比例。因此,以中国地质博物馆为案例来研究地质、地学类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活动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然而,更加深远的意义在于,以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深层脉络,探究体系化的学科知识与博物馆,与公众生活的相遇,以此,对博物馆教育活动进行深层次内容结合方法论的探索,力求为自然类博物馆的教育活动洞开新的视野,文章从两条进路出发,剖析中国地质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第一条是知识延展的进路。依据地学、地质知识内容结构的网络,建构由博物馆内部诸展厅延伸踏至山、川、湖、海的活动,沿著知识的脉络在无边界的空间展开。第二条是公众社会生活的空间维度,博物馆教育活动将博物馆各类知识体系再度分解至观众的理解,碎片化抵达至与公众相遇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5.
无边界博物馆是近年来国际博物馆界流行的新概念,倡导博物馆在文化思想引领和传播能力方面的新思路。浙江省博物馆近年来以打造无边界博物馆教育课程为方向,系统整理了10个主题、31个系列的课程,通过跨界融合,与学校形成合力,实现馆藏资源、人力资源共享。与此同时,在博物馆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构建,博物馆教育人员的激励制度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利益分配制度等方向,还有可改进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和学校对社会有着共同的教育使命,两者各具教育特质,却又互补互利。馆校互动合作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沿革过程。自然博物馆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策划并提供活动与服务给中小学校,是其发挥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博物馆参观讲解、流动博物馆进校园、实体教育资源利用、开发实践课程、教师培训及数字博物馆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活动项目,将有效推进馆校之间的对接与合作。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之一。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类博物馆和遗址博物馆,具有原始的实物资料、充足的学术研究材料和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应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发挥教育功能,普及考古学和考古成果。博物馆教育不同于学校正式的教育,以手工活动为切入口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和保持观众的博物馆学习考古的兴趣,从博物馆活动中获得自由学习的乐趣、信心和方法,培养其自觉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国内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重视博物馆教育,但大多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且缺乏专业理论作指导。受意大利瑞吉欧儿童中心及部分博物馆的先进经验的启示,作者认为针对儿童主要以模仿和感知认知世界的特点,考古类博物馆及考古遗址的教育活动的内容及形式推广中,艺术教育等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表现性评价是一种以评价任务的真实性为特色的质性评价方式,因其真实性、综合性、过程性、开放性等特点对语文教学产生独特的作用,但因其自身缺陷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为了能更有效地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表现性评价,教师可以从明确评价目标、设计评价任务、制订评价标准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表现性评价的优势,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使语文教育教学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育作为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之一,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也越来越广泛。尤其伴随着教育部门一系列加强校外教育、鼓励学校利用社会资源政策的出台,学校更加主动地选择博物馆作为开展校外综合实践课的阵地。另一方面,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也为博物馆带来更多的学生观众,博物馆自身对教育的重视和开展的教育活动都更为丰富。在故宫博物院与学校合作的教育实践内容及形式上,学校有更主动的诉求,博物馆也尽力通过主題参观、主题活动、系列课程、课程派送、学习单等形式,与学校开展多领域多方式的合作,还针对学生特点,编写教材、制作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辅助材料,使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呈现出新的形势。双方的新型伙伴关系中,沟通、教育人员与学校教师的角色转换以及教育项目产品化的趋势,使馆校合作较以往更具质量、效率和影响力,也是博物馆学校项目规模化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越来越重视“教育”目标,关注藏品的“非物质遗产”。科技藏品所承载的知识、过程、方法、态度、价值观以及社会环境等多维信息,是其教育价值所在,是设置和实现其多维教育目标的依据,需要多维的传播和教育形式来实现。中国科技馆基于战国编钟仿制品,开展“解密编钟”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多维设计,带领观众探索编钟的乐理发声、青铜冶铸、纹饰内涵、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等多维信息,为科技藏品的传播提供了新思路。本教育活动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开发教案,经过实施与评估,证明了多维传播与教育设计框架和案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美国排名前10的iSchools院校档案学课程设置的调研,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课程体系与课程制度等维度,分析其档案学课程主题设置、教学方式、体系编排、选课制度的特点,并针对我国档案学课程设置创新性差、跨学科专业课程资源开发不足、专业课程资源共享共建理念缺失、实践课程比例小、选修课少、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关联性差等共性问题,结合美国iSchools档案学课程设置的经验,从档案学课程内容建设、教学方式改革、课程体系编排与课程制度建设等维度,探讨了其对我国档案学课程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基于当前大数据环境下,医学情报领域对知识服务的需求,探索医学情报人才的培养目标及与知识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过程] 首先,从医学情报人员提供知识服务的视角出发,探索从多角度分析用户的需求、用户需求与资源多层次的匹配以及多渠道提供知识服务的能力培养目标。然后,依据知识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分别从知识资源、知识服务活动和知识创新活动三个视角,构建医学情报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实践平台和教育激励机制的知识生态系统。最后,以吉林大学医学信息学专业进行的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实践平台的设置和知识创新活动的培养方案为例,解析知识生态系统在医学情报人才培养过程发挥的作用。[结果/结论] 研究构建创新能力驱动下医学情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知识生态系统,促进情报学研究理论和方法在医学情报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提出近年来科学教育的两个重要进展,一是对科学学习目标与过程的重新认识;二是STEM教育的异军突起。在进一步分析2013年美国颁布的《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和我国刚刚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目前科学教育变革应对的具体表现之后,对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设计提出三点启示:一是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应该成为学生开展科学与工程实践的重要场所;二是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设计需要考虑大概念和儿童学习的进程,开发适合不同年龄层次儿童需求的有结构的探索活动;三是结合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需要大力发展跨学科综合类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5.
Embedd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instruction within an online program can be a difficult process to begin. Curriculum mapping guides librarians to the courses where their services can have the most impact. However, curriculum mapping can seem like an overwhelming and unwieldly process. This case study demystifies the process and shows how simple and effective curriculum maps can be designed and utilized. Particularly in environment with a single librarian dedicated to online outreach serving as a coordinator for other subject liaison librarians, curriculum mapping is a tool that allows for clear communication, outreach and systematic assessment.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an overview of how the curriculum maps were developed, how they were used for communication and outreach both within and outside the Libraries, and ideas for programmatic assessment based upon the maps.  相似文献   

16.
被美国图书馆协会授予面向儿童的优秀网站"故事天地"儿童数字图书馆,由美国北卡州夏洛特和梅克伦堡县公共图书馆创建,集多媒体动画故事、交互性活动、儿童手工活动和阅读书目等教育性、娱乐性和参与性项目为一体.这是一个将传统儿童图书馆服务和互联网交互性本质相结合的服务站点创新尝试.文章对该数字图书馆的背景、设计理念、资源组织、服务提供、技术特征、特点和局限等方面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通过真实情境呈现知识以及通过社会性活动和协作进行学习,这与科技博物馆的一些教育活动有很强的契合点。本文通过对情境学习理论的分析,提出在科技博物馆中策划开展教育活动的模式,并以“创客营”活动为例,在情境学习的理论下进行了整个流程的分析,以期有助于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某些科技博物馆的展品教育活动存在说教灌输多、体验探究少和缺乏深层次科学内涵的普遍问题。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科学与工程实践”“跨学科概念”“学科核心概念”恰恰针对上述问题,而STEM教育则是承载当代科学教育理念与三个维度的重要载体,笔者认为将其引入科技博物馆展品教育活动十分必要,并以中国铁道博物馆开展的“铁路背后的科学”展教活动为例,研究STEM理念对于科技博物馆展品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覆盖的主要学龄段集中于小学阶段,高中生受众较少。科技博物馆如何加强与高中学校的合作,吸引高中生参与馆内教育活动,发挥自身教育职能,成为科技博物馆面临的一大挑战。通过梳理国内外案例,笔者认为科技博物馆在升学和就业上能够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助力高中生未来发展,并且总结归纳得出四种服务于高中生未来发展的馆校合作新方式:到馆实习型;动手实验型;专业研究型;课程资源型。最后,本文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科技博物馆高中学段馆校合作现状,提出可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课教学值得考虑的几个新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检索教学与传统检索课程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改革要以改进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文章阐述了思维训练、案例教学等8个问题,包括教学理念上的不同认识,主张更多地尝试研究性学习,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