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陈平 《江苏教育》2014,(7):43-47
在写此文之前,我纠结一个问题:苏派名师或者苏派教育是否真的存在?"派"就是水流成"支",它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名师或教育以"苏派"为名,它应该是具有江苏特色并成为一个群体或流派。  相似文献   

2.
接到《人民教育》编辑部同志约我为"名师人生"撰写稿子的信件,我思绪万千。我深知"名师"还自愧不够,但要谈谈"人生",倒是觉得年近八旬的人在这波澜壮阔的时代里,个人一生中的成败利钝、喜怒哀乐,多  相似文献   

3.
那些花儿     
陈惠芳 《江苏教育》2012,(26):62-63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手捧《名师的教学主张》,读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对冰心的这句话感悟更深。《名师的教学主张》(上、下)是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苏派教育"系列丛书之一,收录了47位苏派名师的教学主张。其中,有18位数学名师,他们中只有4位是我未曾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11月中旬,《江苏教育》编辑部在张家港举办"苏派名师课堂展示暨苏派名师论坛"活动,特邀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主持。我上了一堂课,开了一个讲座,并作为论坛嘉宾参加了现场访谈。自我介绍之后,成先生问我:"回顾你的成长之路,你最想说的体会是什么?"我脱口而出:"糊里糊涂。""糊里糊涂",是自我状态的直觉描摹,也是自然心态的真实写照。27年的教育生涯,我感觉自己像浪尖上的一叶扁舟,浪奔浪涌,顺流而东,不知不觉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一份随意,一份闲适,一份兴趣,一份享受,随之而至的,是不经意的春华秋实。  相似文献   

5.
声音     
<正>就基础教育而言,学科教学的实质是注重传授知识、习得技能,还是关注渗透思想、启迪智慧?我认为,《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5年第5期"苏派名师"栏目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回答。王高老师集30年教学实践探索而积淀的"格物启智",即"用思想启迪智慧"的教学理念,诠释了教学的真谛和教育的理想。他提倡课堂教学要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开  相似文献   

6.
江苏教育界的同仁出了一个好题目:研究"苏派教育"。根据《江苏教育研究》约稿者的想法,研究"苏派教育"旨在梳理"苏派教育"历史脉络和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7.
如何让读书成为习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迎着2006年的曙光翻开《人民教育》"生活板块"时,我们拿什么奉献给喜爱"生活"的广大读者?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当我梳理着"名人访谈"、"名师人生"、"教师书屋"等栏目两年来刊登过的文章时,我惊奇地发现从金庸的"读书是福",余秋雨的"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到李  相似文献   

8.
放下《名师人生》栏目编辑同志的约稿电话,仔细思考"名师人生"这四个字,我又有些后悔答应撰写这篇稿子。我反问自己:你是名师吗?你名于何处?如果姑且先算个"名师",那么,你仅仅20来年的从教经历,与那些从教几十年的前辈相比,又怎么称得上"人生"二字呢?  相似文献   

9.
心态之美     
<正>《江苏教育》的经典活动"教海探航"征文颁奖会在江阴华西举行,我有幸受邀参加本次颁奖会以及"首届华东地区苏派语文高层论坛",更幸遇薛法根、景洪春、蒋军晶三位名师。听了名师的课后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要让更多的青年知道:名师的课为什么别样精彩。本文单说薛法根,苏派语文的领军人物。他执教的《匆匆》正是我在第八届阅读教学观摩赛上的参赛课。结合自己的准备以及最后的课堂呈现,我看到了差距,也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1月中旬,《江苏教育》编辑部在张家港举办“苏派名师课堂展示暨苏派名师论坛”活动,特邀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主持。我上了一堂课.开了一个讲座,并作为论坛嘉宾参加了现场访谈。自我介绍之后.成先生问我:“回顾你的成长之路.你最想说的体会是什么?”我脱口而出:“糊里糊涂。”  相似文献   

11.
陶继新 《新教师》2022,(3):22-24
笔者在翻阅支老师所写的文章时,惊喜地发现,早在2008 年,《人民教育》"名师人生"栏目刊登了他所写的《我这样一路走来》,文前的"编者按",则不失为既实事求是又恰如其分的支玉恒简介—— 支玉恒快40 岁时才由体育教师转为做语文教师,结果一教就教出了自己的个性、教出了语文教学的名堂,教出了在全国的影响.于是,他成为了小学...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5月初,应《江苏教育》编辑部的邀请,我有幸担任了第12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的评委。这次活动的主题是"人在课中央"。在去之前,我首先想到的是"苏派教育",它应该具有哪些特质和风格呢?我觉得苏派教育不仅是一种地域概念,更应是一种文化概念,是江苏一带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凝练  相似文献   

13.
一、当下教育研究的"地表现象"《江苏教育》有"大家意识",关注真正的"大家",全力将"大家"介绍给大家,影响深远。《江苏教育》更有"平民情结",以极大的热情扶持一线的普通教师,乡村教师尤其受到眷顾。《江苏教育》在推动苏派教学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也是《江苏教育》的忠实读者。在阅读中我发现,教  相似文献   

14.
李剑平 《师道》2013,(9):60-60
2007年的某一天,《师道》杂志的田编辑给了我一个电话,说是"走近名师"栏目想要推介我。我半信半疑,毕竟,我与《师道》杂志编辑部素不来往,与田编辑也并未谋面。仔细打听之下,方知田编辑在中央教科院的《教育文摘报》第一版看过我的"事迹介绍",这才醒悟人家田编辑是"唯才是举",或是要进一步挖掘我的"亮点"。于是,这一年的《师道》杂志上,推出了有关我的一个报道,  相似文献   

15.
<正>华应龙,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苏派名师"。现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北京基础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从教30多年来,致力于探索"化错教学",荣获北京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首届"明远教育奖",出版了《我就是数学》《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和化错教学》等教育专著。在呼和浩特和包头,我先后两次观摩了  相似文献   

16.
征稿启事     
<正>《江苏教育·中学教学》设有专题、苏派名师、名家视线、课程与教学、名校课改、问题讨论、教学一得、呼唤名家、品读等栏目,凡与中学教学相关的内容或教育工作者感兴趣的其他话题,均在本刊编选之列,欢迎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积极向本刊投稿。投稿时请在邮件"主题栏"或信封左下角注明栏目名称。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大批"苏派"中生代名师开始续写并创造着苏派教育的辉煌。研究中生代名师,提炼他们成长的规律与特征,对促进广大教师专业成长、推进苏派教育研究走向未来等都有着非凡的意义。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从中生代名师成长的背景与土壤、规律与特征、策略与路径等方面,就他们共同的成长规律进行了探寻与归纳。  相似文献   

18.
征稿启事     
<正>《江苏教育·中学教学》设有专题、苏派名师、名家视线、课程与教学、名校课改、问题讨论、教学一得、呼唤名家、品读等栏目,凡与中学教学相关的内容或教育工作者感兴趣的其他话题,均在本刊编选之列,欢迎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积极向本刊投稿。投稿时请在邮件"主题栏"或信封左下角注明栏目名称。  相似文献   

19.
声音     
<正>《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6年第1期"苏派名师"栏目刊登了历史特级教师周明的一组文章,读后让我颇有感触,也引发了我对历史教学的一些思考。文中提出历史教学要"链接古今",确实,把握好历史教学与现实热点的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又能彰显历史教学的实用性。"链接古今"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也是一件"冒险"的事  相似文献   

20.
征稿启事     
为了提升初中教学质量,服务教师专业发展,从2014年1月起,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主管、主办的《初中生世界》杂志正式出版"初中教学研究"。"初中教学研究"主要研究初中教学问题,刊载理论探讨和经验总结文章,推介成功教学经验,展示名校名师风采,提供课程教学资源。主要栏目有:观点聚焦、苏派作文教学、名师工作室、管理视线、教坛新秀、"五四杯"论文选登、教学案例、教学探究、教学一得、教育随笔、好书推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