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1 毫秒
1.
尤立宪 《新闻窗》2010,(3):50-51
目前,在各大新闻媒体中对"民生"一词的使用频率相当之高。民生一时成了新闻媒体的时髦用语。这一方面看出老百姓在经济生活领域里的地位在逐渐提升,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何立 《新闻实践》2010,(12):65-66
"动感"一词,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指绘画、雕刻、文艺作品中的形象等给人以栩栩如生的感觉。把"动感"这个词移植到电视民生新闻中,就是要让静态的民生新闻"动"起来,让动态的民生新闻鲜活起来,从而进一步增强民生新闻内在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外在的冲击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东南传播》2015,(6):F0004-F0004
"围炉"是闽台两岸共同的年俗。2015年福建少儿春晚,紧扣"围炉"的主题,以"酸甜苦辣"解构"两岸小围炉"红火的年味,以童真的视角邀请闽台两地主持人、小朋友一同分享成长的甜酸苦辣。"过年的味道""第一次的味道""成长的味道""收获的味道",每个篇章对应一个滋味,通过四个主题VCR诠释组织引导节目的编排,演员总人数超过3000人。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当李鸿章出使欧美时,他并没感到自己像一个古人来到了"现代",而只是来到了与中国文化不大相同的另一种文化中。实际上,洋务派的想象力大多是空间性的。中国和西方"同处现代",没有这种共时性,就不可能在空间上遭遇,只不过它们在两个相隔甚遥的地域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各有优长的文化。因此,洋务派用"新/旧"这一组本来标示时间先后概念的词来替换"西/中"这一组表示空间并立的词,  相似文献   

5.
故园知味     
许刚 《大观周刊》2006,(45):79-79
用嘴巴寻找地州味道 云南的富饶美丽为美食的滋生提供着丰富的营养,在彩云之前如果没有品尝过大山之间的美食就像没有游历过这里的山山水水一样,是一种遗憾的错失。在云南各个地州,因历史文化地域特色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烹饪技术,  相似文献   

6.
曹湛 《新闻采编》2010,(3):21-22,36
"博客"一词本来源于英语的音译,原文是blog,英语单词weblog就被人们意译成了"网络日志"。其实,两者基本上可以等同起来,而且目前已基本统一到"博客"一词上来。与E-mail,BBS等网络交流沟通方式相比,博客既具有网络传播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7.
5月18日晚,厦大人文学院历史系刘永华教授做客厦大新闻学茶座,就“新媒体与乡下人:明清时代的文字下乡问题”,和新闻传播学院、人文学院的师生和媒体记者分享了他的研究心得。刘永华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作为一种媒体,文字如何在明清时期进入乡村,逐渐成为不少乡民的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躲猫猫"、"打酱油"、"俯卧撑"等众多锐词的大量出现,锐词成为网络新流行,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与热议。而最近互动百科有搬出"网络十大网络锐词榜",更使网络锐词有了一层官方的肯定色彩。本文将从网络锐词的特征、形成原因与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力求对网络锐词的流行现象作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和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乡下人拥向城里,城里却有人向往乡村。广州市萝岗区帽峰山下有一处百亩田园,这里居住着9户人家,他们自称“懒人部落”,在这里怡然自得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相似文献   

10.
乡下人有一位熟人的父母从北京来美探亲,住在儿子、媳妇于硅谷租的旧公寓里,两代人将就着挤居于一室一厅。没几个月小孙女出世了,三代人还是挤住在一起,那小小的空间显得更挤了。老人家对此还不算太在意,但对于周围的环境则不太满意,叨叨地说:整个一个乡下。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把味道两字挂在嘴上,吃饭要有味道,看戏要有味道,就连人的言谈话语也说是很有味道或没有味道。我想写文章就更需要有味道了。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文章的味道呢。当然这需要有多方面的功夫,首先必须有深厚娴熟的文字功底,写作功夫。这就要多读书,博学广才,知识丰富。唐代大诗人杜甫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脑海里装的东西多了,才能在写文章时运用自如,妙笔生花,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情节入理,耐人寻味。写到酸楚痛苦之处,催人泪下,悲伤不已;写到幸福甜美之时,令人喜笑颜开,心花怒放,对辛辣讽刺之事,…  相似文献   

12.
丹飞 《出版广角》2015,(6):35-35
给一颗甜枣,打一个嘴巴子,说的是命运之于卡森·麦卡勒斯。上帝给了她天才--19岁便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神童》,或许就有自励和自矜的成分,又顺手给了她肉体与精神的双重炼狱--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吸管》46岁才得以出版。凝视卡森的黑白照片,两个词蹦出我的脑海:傻子,天才。  相似文献   

13.
崔振峰 《新闻窗》2011,(5):53-53
作为一条新闻,必须要快,否则,就失去了新闻价值。但光具备了"快"字,而不注意在"精"字上下工夫,也不会收到好的宣传效果。俗话说,"剜到筐里的不全是菜。"然而,不少记者却常把剜到筐里的"菜",全部塞进文章里,原本新闻价值较高的新闻,就被拖泥带水的空话、套话淹没了。  相似文献   

14.
从前我只知道有"老师"一说,而不太熟悉"导师"一词,经过仔细的翻阅图书才发现,"导师"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中,都不乏"导师"的形象,如中国的孔子,古印度的释迦牟尼,欧洲的苏格拉底等,都是有着超凡智慧的"导师"。后来,不管西方还是中国,手工作坊里都有着严格的学徒制度,  相似文献   

15.
厉勇 《档案天地》2013,(10):1-1
作家六六的作品现实而具有批判精神,一向都很对我的口味。一部《蜗居》让我们对大都市里的房奴生活感同身受,2012年的《心术》,则让我对从小就惧怕的医生和护士有了全新的认识。仅仅就这两部剧,让我对六六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愿意为六六喝彩。用《心术》里男主人公霍思邈的话来说,即是:此处有掌声。霍思邈一般是在别人说了境界很高或很有道理的话之后,带着油腔滑调的口吻戏谑一句:"此处有掌声。"其实,他是个明白人,能够理解那些很有境界或很有道理的话语,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动漫"本身的确是个舶来品,从日本进口而来。但是,"动漫"一词却是中国人凭借自己的审美意境给出的名字。起先,这种融合了影视语言的绘画艺术创作形式从日本传播过来的时候,标注的是"卡通"的名号。"卡通"这个字眼是根据意大利语的"carton"一词直译而来,原义是指一种厚纸,不过现在大部分人所理解的卡通是指一种夸张并具有象征性的美术绘画技法。  相似文献   

17.
《河北科技图苑》2011,(2):20-20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常被说成"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尤其在影视剧中多见,也被大家所接受。那么,为什么应该是"度"而不是"毒"呢?这需要从古人使用俗语与成语的组词规律来看。古人常用近义词或反义词的对仗使用来组成俗语或成语,而"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一俗语中的"量"与"度"恰恰是一组意思相同的词。"量"的意思是能容纳或接受的限度,在此特指气量;  相似文献   

18.
吴丹 《报刊之友》2011,(11):130-131
编辑人常常会说到"书感"这样一个词。"书感"在编辑人看来就是一种职业敏感,而这种对图书信息的敏感把握就体现在整个编辑出版的过程中,是编辑人自身修养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9.
站在同样的跑道前,别的孩子是速度赛,读写障碍儿童却是跨栏赛——很多时候,这些障碍甚至不被旁人认知7岁的男孩文文,面向镜头,讲述他最大的心愿:"如果我有原子弹,就把学校给炸了。"他的神情没有变化,就像说"如果我有五毛钱就要去买口香糖"一样自然。文文讨厌学校,讨厌学习。他读课文,一个字念完了,可能要看上两秒钟才蹦出下一个词。他写字,总是写不进田字格里,  相似文献   

20.
李甦 《记者摇篮》2009,(11):12-14
"想听东北二人转,就来转迷转转转!"——这是辽宁人民广播电台乡村台每天下午2点准时响起的声音。每到这个时候,乡村广播就成了真正的“戏匣子”,一档为辽宁农民量身定做的节目——《转迷转转转》,粉墨登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