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探究,通过发现探究式、自主交往式、过程活动式开展有效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探究,通过发现探究式、自主交往式、过程活动式开展有效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3.
<正>寻求有效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个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通过多年的教学,我们感到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的探究都必须围绕有效教学而展开,通过发现探究式、自主交往式、过程活动式等多种教学形式开展有效教学,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根据我们公办学校现有学生的状况,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寻  相似文献   

4.
“基础·兴趣·个性”是我校整体改革实验课题。“基础·兴趣·个性”课堂教学模式则是课题实验的阶段性成果。它从宏观上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走向与特点作了总体的概括,为我校教师把握实验特征,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奠定了价值观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一、观念体系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在教师的教学观念作用下形成的。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从本质上讲就是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观、教师观、教材观以及由此整合而成的教学观。“基础·兴趣·个性”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对学生寄予殷切期望,关注学生兴趣在学习活动中的生成与发…  相似文献   

5.
人际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是在人的交往中展开和实现的。所谓交往是指人的一种行为,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往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建立一定人际关系的直接活动。“交往是人类生活的一个中心组成部分。人们通过交往,自己影响了他人,反过来,又接受他人应答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学习相互了解和喜爱,学习共同的观点和思想,学习并丰富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因此,交往是教育的基本而必要的活动。”教学中的师生人际关系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交往活动形成的。由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交往活动中的身份和地位的不同,因此,他们对教学师生人际关系形成的作用也不相同。学生,是教学中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认知能力、个性特征是影响师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教学,是一种正式的、有组织的师生交往活动。教师,是教学中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心目中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教学行为往往能影响或改变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倾向,决定教学师生人际关系的性质。因此,教师是形成师生人际关系的主导因素,是影响师生人际关系优劣的关键。卡尔·罗杰斯认为教师在教学师生人际关系中“所作所为是举足轻重的。”他说:“课堂气氛主要地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奏效的气氛将首先取决于教师做些什么以及他怎样做  相似文献   

6.
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探索与求知的欲望,是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提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师教学职能的淡化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 ,课堂管理问题日益成为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美国教育社会心理学家班尼 (M·A·Bany)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在教师从事的一切任务中 ,没有比管理技巧更为重要的了。”[1] 心理学家詹金斯(G·D·Jenkins)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 ,教师具有的管理行为居第三位 ,而教师的知识能力是第七位 ;罗杰斯 (G·Rrgers)等人的研究指出 ,应把教学视为包括管理在内的过程 ,而且教学可以作为一系列管理行为或角色加以研究。[2 ] 那么 ,究竟怎样评价课堂管理工作的好坏呢 ?换句话说 ,什么…  相似文献   

8.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教育过程的公平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很深刻的教育过程公平理念,为我们探讨教育过程的公平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地与学生的智能类型相关,而我们现实的教育过程中到处存在着“龟兔赛跑”式的不公平现象;另外,在课堂提问、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师生交往、学生的坐位安排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状况。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为我们建构教育过程的公平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评课是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的综合评价。具体地说包括教学环境创设的策略和方式、教学过程的组织引导策略和方式、师生的交往状态和方式、教学目标的达成状态和效果等。评课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策略,促进专业化成长和发展。因而,走进新课程我们更需要以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评课标准和方式,更需要以促进师生共创共生、共享共进、共同发展的价值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相似文献   

10.
实施课程改革,广大教育工作必须更新课程理念,即更新课程目标观、课程内容观、课程资源观和课程评价观;面对新课程,教师还必须尽快转换角色,即在教学的全程中,真正成为学生的交往,学生学习的促进和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实现教育素质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1.
陈海宇 《文教资料》2006,(5):152-153
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观、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等都需要彻底改变。“小组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了学生的学习平台,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学习方式也跟随转变,教学方式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与教是互动且不可分割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新的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必需在教学方式方面有新的突破。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小组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  相似文献   

12.
提高教学的质量,寻求有效的教学,这是每位中学教师在教学中的最根本的目标。此文从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设计,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态度的转变和新课程思想下师生角色的转变,通过自主的交往形式、探究形式、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形式来进行有效合理的教学,这种教学形式会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不仅教师个人要参与教学的过程,学生也要参与到教学的过程当中去。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这种认知过程需要教师的指导才可以完成,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提高教学的质量,寻求有效的教学,这是每位中学教师在教学中的最根本的目标.此文从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设计,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态度的转变和新课程思想下师生角色的转变,通过自主的交往形式、探究形式、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形式来进行有效合理的教学,这种教学形式会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不仅教师个人要参与教学的过程,学生也要参与到教学的过程当中去.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这种认知过程需要教师的指导才可以完成,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  相似文献   

14.
<正>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教学理念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自身专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教学过程、对学生和自己的基本看法,它反映的是教师对教学工作本质的理解。在教学理念中,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和教学活动观等是最核心的内容。教学理念位于教师素质结构中的较高层次,对教师的决策、行为具有统率、引领作用,对教师的教学、学习以及专业化成长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如,职业学校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学生观,什么样的学生属于好学生;教师应具有怎样的教学作用观,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释疑还是激疑,抑或是其他;教学过程是单纯的认知过程,还是同时是师生情感  相似文献   

15.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有效教学研究的实质在于构建有助于教学活动的理想师生关系。高校教学活动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师生是教学过程中共同参与知识传承、知识创新的平等互动的同伴式关系。构建有效教学视阈中的高校师生关系,需要树立教学学术观,将教学作为学术事业对待;需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在理解与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加大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与交流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学习者是一个自我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自己的现实的自生产系统;·学习者主观的自我反省被理解为教与学的中心;·学习者个人的现实建构和特殊的世界解释应该受到认真的对待和尊重;·对学习者先前知识的注意应成为教学工作的一个中心要素,建构这样先前知识的模式应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角色发生了改变;·请带领学生自主地从联系和互动中去建构知识和从自身错误中学习;·教学不应该被理解为影响,而应该理解为创设各种可能性;·教学是一种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激励和特殊的交往空间的活动;·教学内容不是客观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教学互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人际互动 ,又称人际相互作用 ,一般是指社会成员之间通过交往活动达到行为上和心理上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苏联心理学家R·谢班斯基把它定义为“有系统地、经常地实现旨在引起交往伙伴相应反应的行动。”① 师生互动是人际互动的重要表现形式。把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引入教育研究 ,我们认为 ,教学过程正是特定条件下的师生互动过程 ,是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为主线的师生相互作用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教师和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 ,其身体、认…  相似文献   

18.
高建林 《甘肃教育》2014,(18):104-104
正一、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打破"教师中心"、"课堂主角"的旧思想,教师要转变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有效参与学习的主体者、主动者。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的"教学"是假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促进师生之间的真正交往。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  相似文献   

19.
"交往"与"灌输"是教学活动及其相关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从理想类型的角度,可以提出灌输式教学、交往式教学和交往-灌输式教学三种教学类型。在教学目标上,灌输式教学将习得知识作为教学目标,交往式教学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交往-灌输式教学将知识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在师生关系上,灌输式教学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交往式教学重视学生的自主选择,交往-灌输式教学认为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过程上,灌输式教学强调传授知识,交往式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和多样性,交往-灌输式教学主张借助伟大作品培养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20.
曾汝弟 《云南教育》2001,(22):14-15
学生观,是对学生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教师的学生观决定着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正确学生观的核心是学生是人,是有灵有肉的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这样的人,既需要努力学习,也需要休息、娱乐、交往、玩耍;既需要听从老师、家长及其他成年人的教导,也需要发展自律、自强、自护、自尊及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既有进步和优点,也会退步,会有缺点,会犯错误。教师如果能这样看待学生,就不会苛求学生,就不会见不得学生有缺点、有退步和犯错误;就能既要求学生刻苦学习,又允许学生有必要的休息、娱乐、交往、玩耍和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