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集群企业竞争演化的Lotka-Volterra模型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者对产业集群与竞争是否共存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企业竞争演化存在许多风险,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产业集群的协同演化。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分析,对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捕食与竞争关系进行研究,集群企业竞争演化策略选择应以正确的集群企业兼并战略为导向、注重集群企业的竞合博弈均衡、强化政府与中介机构的引导作用等。  相似文献   

2.
为了科学直观地评价服务外包产业集群的竞争力,首先在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帕—吉GEM"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产业链要素"C",构建了C-GEM模型及其指标体系,然后对2007年以来无锡市服务外包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企业-社会因子互动关系分析的产业集群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庆华 《中国软科学》2004,16(3):117-123
企业是产业集群的主体,企业与其它社会因子之间的互动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化。本文借鉴经济学关于产业集群的部分研究成果,侧重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以对企业—社会因子互动关系的分析为基础,探讨企业—社会因子互动关系对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化过程的作用与影响,并提出基于企业—社会因子互动关系的产业集群模型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4.
任鹏  袁军晓  方永恒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3):184-187,192
通过对波特的产业集群"钻石模型"评价,客观地分析了"钻石模型"存在的不足,以及对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的局限性,提出了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综合模型分析方法。该综合模型包括生命周期模型和绩效模型两个部分。生命周期模型从宏观角度分析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与演化规律;绩效模型从微观角度分析产业集群绩效的影响因素,反映产业集群所处状态的运行状况。综合模型达到了从宏观和微观综合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规模和集群之上的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主要研究了企业规模以及集群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首先分析了企业规模和集群各自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两者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共同影响,提出了一个“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无差异曲线模型”,并进行了简要的实证分析和检验。文章的结论主要为:存在一个阀值,以此为转折点,企业规模和技术创新水平的关系呈倒“U”型;集群度对于技术创新水平有正向影响,但是边际贡献递减;集群度越高,集群内企业规模阀值就越大;规模和集群度两者共同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呈“无差异曲线”形态。  相似文献   

6.
孙惠  王林雪 《科学学研究》2005,23(Z1):157-161
在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趋势下,企业集群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在介绍集群内企业集聚程度和集群整体竞争力两者内涵的基础上,运用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公式并进行扩展,构建基于集群内企业集聚程度的企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论述了企业集聚程度的提高对集群的竞争力资产、竞争力环境和竞争力过程的影响,以期为全面提升集群整体竞争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林雪  孙惠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7):85-87,107
在介绍集群内企业集聚程度和集群整体竞争力两者内涵的基础上,运用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公式并进行扩展,构建基于集群内企业集聚程度的企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论述企业集聚程度的提高对集群的竞争力资产、竞争力环境和竞争力过程的影响,以期为全面提升集群整体竞争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将价值键理论及其分析方法运用到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分析中.从集群的网络结构出发,构建基于协同网络的企业集群动态价值链模型,研究了模型中集群获取竞争优势的辅助网络及基本环节.文中提出的集群价值链辅助网络随其生命周期演变而不断自我增强并协同促进基本环节运作的机制,为识别企业集群动态特续性竞争优势提供了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演进具有典型的生命周期特征,延长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企业作为产业集群的基本单元,其群体行为主导了产业集群的演进,这种群体行为就是企业衍生和企业并购,构建企业衍生和企业并购的双螺旋机制模型,论文重点研究该机制对延长集群生命周期的作用机理,并提出根据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特征制定匹配政策,保证政策的阶段性、动态性、灵活性及可调节性.  相似文献   

10.
广州科技企业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广州高新科技园区抽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了园区企业集聚形成的主要原因。从企业集群角度评估,园区专业化分工生产网络程度还不高,企业自生能力有待增强,处于企业集群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未完成企业空间集聚到经济集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复合系统视角的企业集群三重绩效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的观点看,企业集群是由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生态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系统.企业集群绩效水平的衡量,应该从"经济-社会-生态"三重绩效进行综合考察.根据这一思路,确定企业集群三重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构建企业集群三重绩效综合评价模型,可以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对企业集群绩效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利用该模型对广西宾阳再生纸企业集群评估的结果表明,模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企业集群演化的阶段性特征与形成标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回顾了企业集群形成的相关文献,假定具有创新精神的当地企业家以及可利用的市场机会两者都极大地影响了集群形成的一般过程,描述了企业集群形成的一般过程各阶段的特征,进而提出集群形成的评价标准:对区域的相对经济贡献、在该产业的市场影响力、集群规模、集群企业的相对生产率。  相似文献   

13.
刘友金 《中国软科学》2007,(9):104-110,124
对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是产业集群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首先解析了目前最有影响的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 GEM 模型,然后,通过对产业集群竞争力本质特征的分析,指出了该模型存在的缺陷,从创新网络的视角提出了一种以 GEM 模型为母体架构的评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改进模型——GEMN 模型,并探讨了 GEMN 模型的结构、组成及其量化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集群企业知识分享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福茂 《科学学研究》2009,27(10):1535-1542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集群企业知识分享行为意向分析模型,对某纺织产业集群进行问卷调查,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该有关假设做了验证。实证结果表明集群企业的知识分享态度和知识分享行为控制力对知识分享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集群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可以促进知识分享,集群企业间的竞争对企业知识分享态度有消极影响,而知识分享能力在所有因素中对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5.
运用GEM模型理论建立了软件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并实地访谈软件产业集群研究专家、政府官员及企业家,利用调研结果和评价模型对西安软件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了评估,并找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26家A股石化上市企业2012—2021年的财务数据,构建石化企业财务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A-BCC模型对石化企业的财务效率作出评价,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内知识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正锋  叶金福 《情报科学》2006,24(9):1301-1305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知识创新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而产业集群有利于提高集群内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本文在分析知识创新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利用GEM的知识创新系统模型对集群内知识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对政府需要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国内物流集群发展的现状,分析群外企业加入物流集群这个创新过程的涌现特性.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构建群外企业加入物流集群创新行为的刺激-反应模型,对群外企业加入物流集群的创新行为模式进行了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基于CAS理论的相关内容,总结群外企业加入物流集群的激励因素,并进一步结合该刺激-反映模型深入剖析这些激励因素的作用路径.  相似文献   

19.
井然哲  蔺楠  覃正 《科学学研究》2006,24(4):534-538
本文从和谐经济论与和谐管理论的视角,对企业集群系统进行剖析。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维度审视企业集群系统,并以和谐因子共同作用形成的和谐度来判识企业集群系统和谐发展能力。最后,利用企业集群系统和谐发展能力评价模型,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企业集群作为大中小企业及相关机构在地域集聚所形成的产业网络组织可以划分为均衡型、核心企业型、供应主导型、中介企业型、密集网络型等,网络结点内成员间、结点间的交互作用促使成员单位的竞争力提升,从而提高集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本文应用NK模型对不同类型和进化模式的集群进行适应度模拟分析,得到集群的局部和全局适应度最优值,揭示企业集群演变的规律,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