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文章提出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策略,包括:在与知识的关系上,从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向情景意义的建构者和阐释者角色转变;在与学生发展的关系上,从塑造者和雕刻者向对话者和合作者转变;在与教学情景关系上,从管理者向参与者和引导者角色转变;在与课程的关系上,从课程的使用者和传递者向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组织者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2.
《柳州师专学报》2017,(4):56-59
王世贞写成一篇墓志铭,其中潜藏着多重人情关系。如墓主本身的事迹,撰写行状者与墓主的关系,为墓主求志铭者与王世贞的关系,王世贞对于求志铭者和墓主的态度等。他们之间的关系影响着撰写志铭者的写作情感,内容可信度,以及我们如何去认识墓志铭这样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3.
从宽泛意义上说,人与宗教的关系是人与自己世界观的终极者的关系,因此这种关系具有一种必然性。人生存的过程性质,决定了人与宗教关系的变动不居和复杂性,并且,只有终止这种生存过程,才能从根本上消灭人与宗教的关系。人与宗教关系的质量取决于世界观的终极者定位,只有把宇宙的终极者作为自己世界观的终极者时,人才能获得最大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人事服务关系是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电大)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复杂的关系体系,包括工作关系、组织关系、心理关系等。从关怀伦理学的角度看,电大人事工作人员与教师的关系是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关系,人事工作人员能以关心者的身份出现,让关怀成为二者沟通的桥梁,构建和谐的合作关系。从关怀伦理的视角构建电大人事服务关系,运用"关怀伦理学"对改善和提升人事服务关系的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要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使受教育者处理好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我国道德教育传统中"为他性"的教育并不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认为主体性的价值体现于对他者的责任之中,自我与绝对的他者之间有着责任的伦理关系。列维纳斯通过对绝对他者的发现,在道德标准不一的社会环境中找到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依存,为现代学校道德教育中个体处理与他者的关系以及对他者的重新认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后殖民主义中的本土与"他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是谈论后殖民主义中的本土与“他者”以及这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首先作者大致介绍了一下什么是本土,什么是“他者”。再后就简单分析了一下殖民主义时期本土与“他者”的关系。在简单地介绍了后殖民主义以后,本文把重点放在了后殖民主义的“他者”,和本土与“他者”的关系。本文旨在通过简单的介绍能让读者了解这二者的定义和关系,并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科技期刊的出版发行必然和著作权相联系,能否妥善处理著作权问题,事关科技期刊能否健康发展.科技期刊面临的著作权问题,本质是著作权的使用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关系,即科技期刊与作者之间的关系、科技期刊与科技论文转载者或摘编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科技期刊与数据库等网络传播者之间的关系.科技期刊出版人应当审慎地处理好这些关系,以保障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冲  牛广妍 《教育评论》2023,(12):110-115
随着生活场域的扩大,中学生面临的社会适应任务骤然增加,其自我意识取向需要及时从自我转向他者。结合法国伦理学家列维纳斯的他者理论,中学生在自我取向的自我意识无法维持时,要将主体地位让渡给他者;察觉到他者的存在后,开展对他者的再认识;在与他者交往中,建立非对称的伦理关系。未完成嬗递的中学生容易步入自我主体论的困境中,表征为自恋、同伴拒绝与个体人的膨胀。教师可以通过关系重塑、弥合分裂与提供榜样示范的路径,引导学生重新认识校园与社会中的他者,转变其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重建他者与自我的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9.
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与现代学校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化社会的道德困境表明,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在缺乏道德共识的背景下主体如何处理与他者的关系。法国思想家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提供了一种解决该问题的可能路径。他者伦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是一种为他者负责的伦理关系。这一思想有助于当前学校从自我与他者的关系角度来重新理解道德教育中的自由与为他性,即道德自由就是为他者负责,在尽责中获得自由,为他性就是主体性的表现。这一理解为个体化社会的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提供了一种确定的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与健身者之间的关系,着重对二者这种和谐关系的建立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今后更好地在商业性健身俱乐部里处理好私人教练与健身者的和谐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孙琳琳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7):92-93,102
才子佳人小说,因其固定的情节模式,使得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形成恒定的模式:男女主人公的婚恋关系,主人公与辅助者的关系,主人公与破坏者的关系。同时,《金云翘传》又有其独特的"故事套故事"结构,使得男女主人公的婚恋关系异于常者,可以说是才子佳人小说模式套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全球维度"是21世纪以来英国推行全球素养教育的一大特色理念"。自我—他者"关系,是"全球维度"本身蕴含的一个重要议题。英国全球素养教育在政策、课程、教学层面分别体现出三组"自我—他者"关系:在宏观政策层面,体现为作为民族、国家的"自我"与作为区域、世界的"他者"之间的关系;在中观课程层面,体现为学科内"自我"与学科外"他者"之间的关系;在微观教学层面,体现为学习者"自我"与教育者"他者"之间的关系。这三组"自我—他者"关系虽表征各异,但均呈现出从对立到融合、再到共生的发展趋向,也凸显了全球素养教育从互识到共识、从同化到共生、从解读到解放的价值转向。  相似文献   

13.
立足当前的社会情境,在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中应以全面的视野来把握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三种关系,即教育研究者的理论与其实践的关系;教育实践者的理论与其实践的关系;教育研究者的理论与教育实践者的实践的关系。我们通常所讨论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其实仅仅是第三种类型。对前两种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探讨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教育研究者的理论与教育实践者的实践的关系。当前的社会转型和教育转型呼唤拥有系统教育理论的思想家的产生。教育思想家的理论仅仅是一种假设,教育理论的实践也还是一个实验的过程,它需要在教育实践中验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奈尔·诺丁斯建构关怀伦理的基础是关心者与被关心者之间的关系。对教育而言,教师即关心者,学生则是被关心者。关心者以接受性意识为意识基础,以"相遇"为行动逻辑,关心者形象的实现取决于他者,即被关心者的回应与承认。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SH集团的实际,运用调查方法设计出10个考评者个体特征指标,同时也对考评结果有效性进行界定,然后运用统计的方法,实证研究了SH集团企业绩效考评者的个体特征对绩效考评有效性影响关系。结果表明,考评者与他人交流程度、对他人需求的感受程度、对新观念的接受程度和工作态度与考评结果有效性成反向关系,其它6个指标都表现为正向关系。针对实证研究结果,本文从企业绩效考评者的选择与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关怀伦理主张关系的和谐,把行动的注意力从道德自我必须转向他人,对他人现实的关注,注重在具体的情境中看重的是关怀行动的结果。老年人成为伦理关怀的被关怀者、接受者,关怀者要尊重和洞察被关怀者的精神需求,并付诸于实际行动的关怀、照顾、体贴。同时,被关怀者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关怀方的关怀作出回应,主动接受关怀。以"关怀"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从关怀伦理的维度关怀老龄者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分析老龄问题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陈俊 《文教资料》2010,(30):207-209
在加大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力度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党员发展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是高校党建工作者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个问题。大学生党员发展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是主从、依存、制约、转化的关系。高校党建工作者应该在正确把握二者关系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出发,研究权势与等同关系下"老"与名词或代词结合构成的流行称呼语在汉语日常交际中所体现的交际者社会关系。研究发现:由于此种称呼语本身意义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其所代表的交际者的社会关系具有了权势与等同两种关系并存的特征。因此,交际双方要立足于语域,依据权势与等同关系进行交际关系分析之后,再进行合理的称谓选择。  相似文献   

19.
冯建军 《比较教育研究》2021,43(1):10-18,26
公共人的衰落已成为当代社会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法国思想家列维纳斯的他者性思想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列维纳斯看来,他者是不同于我的主体,具有独特性、差异性,我与他者之间是非对称的伦理关系,我必须为他者负责,为他人而活。遵守他者性伦理原则,公民必须具有关怀、责任、友爱与奉献等伦理品格。培育公民的他者性伦理品格,需要转变个人主体的观念,从为己到为他,确立他者的伦理主体;构建"我与他者"的伦理关系;谋求我与他者的面对面的"相遇";唤醒公民爱与责任的良知。  相似文献   

20.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自我”与“他者”的对象化关系是探讨师生关系时不能回避的。他者相对自我而言,是不能还原为自我的绝对的他者,自我是作为他者的自我,从而趋向多元、多样和全方位。他者的独特含蕴为当代师生关系发展所需要,他者视角下的师生关系体现为和而不同的社会关系、携手共进的教育关系和非对称的伦理关系。构建他者视角下的师生关系,要正视差异,强化师生双方的共在向度;超越自我,推动师生的对话与共享;强化责任,构建交互性的师生共同体;彰显伦理,增进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