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学实质上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的综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自觉性与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营造思维情景,激发思维兴趣情境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目前的课堂教学形式,合理营造思维情境是激发思维兴趣的关键。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的思想活动受到较大限制,思维活动没能很好开发。要摆脱这种束缚,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体现“理论知识生活化,感性认识理性化”的原则,教学目标上不但…  相似文献   

2.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已经成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最引人注目的课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需要正确理解、掌握思维规律,并能有效地用于教学中。 一、应用“思维的问题律”,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的问题律,是指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在实践中有解决问题的需要,使思维过程深化,问题的解决使思维转入下一过程的这样的必然性。”引起思维过程发生发展的原因是新知与旧知的矛盾、知识间的矛盾,客观事物间联系发展等诸多方面的矛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布疑设障,揭露矛盾,再分析解决矛盾,从而…  相似文献   

3.
“应试教育”最主要的弊端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学的呆板,失去了主动性,常出现听课都懂,做作业时又无从下手。“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必须改变这种教师包办思维的教学方法,改成在教师指导帮助下,让学生通过自学、思考、理解,独立地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采用如下方法: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语文教学最常见的模式是“教师滔滔讲授、学生默默领悟”。教师独揽课堂教学大权,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被动接受知识,完全没有主体性,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思维能力被忽视。其实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更好地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就应该从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朱光潜、林崇德认为:“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口,是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好途径,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英语教学观,通过开发学生思维的内在潜能,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时代呼唤的最强音。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肩负起“转轨”的神圣使命,高奏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就必须加强数学思维训练:(1)数学思维训练是培养数学兴趣和发展思维能力的良好方式,能从根本上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能较好地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变苦学为乐学,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数学,掌握数学。(2)数学思维训练,是思维科学的应用实践,它不仅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进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加强数学思维训练是素质教育的有效…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阻力最大的就是“应试教育”。特别是“应试教育”指挥棒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习惯于跟着教师的思维走,靠教师的讲解来接受知识。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思维受到限制,久而久之,学生眼里色彩斑斓的世界渐渐失去了色彩,丰富的想象力也受到抑制。只会被动地学习,没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和想法,没有创新。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关键进行改革,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8.
小学的数学素质教育与数学思维的形成□颜择才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开展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是一个新问题,也是当前要探讨的热点问题。素质教育对数学思维能力具有促进作用,数学素质教育对数学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应试教育”对小学数学的教育而言,只是局限...  相似文献   

9.
课堂问题设计与思维能力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数学教育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解决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而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亚里士多德曾精辟地阐述:“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正是如此,每个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或多或少、自觉或不自觉地总要设计一些问题,启发学生去思维。本文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谈谈课堂问题设计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化学教师,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主旋律。英国教育家爱德华·德波诺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中国有句俗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思维,对学生来说,无疑等于给予“点金术”,是学生一生...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而各种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仅是青少年趋于成熟的需要,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必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发展是一个由无到有、由发生到发展的过程,一般经过感知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形式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等几个阶段。重视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据专家分析,人脑的潜力是无穷的,95%的潜力有待开发,这就需要对大脑的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使潜力成为显性的能力。为此,加大教科研力度,拓宽思维训练渠道,把教学活动变成学生的“思维体操…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数学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说:“数学学好,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可以训练思维方式。”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由于对数学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思考而养成思维惰性的现象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现代特殊教育》2006,(3):38-38
朱晓民、张德斌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1期撰指出,一线教师需要关注课程改革中教师辩证思维能力发展的问题。所谓教师的辩证思维能力,是教师自觉不自觉地遵守辩证法规律对教育活动进行思维的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教育现象依据辩证思维的要求进行思维的能力。即教师能够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看待教育问题,把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等看作是“对立中的运动”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辩证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走出误区●刘春丽如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这是广大历史教师孜孜以求的问题。关于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大讨论,真可谓见仁见智,这里我所要提醒的是切莫闯入误区。误区之一:抛开课本,一味追求高、深、难一谈...  相似文献   

15.
叶丽芳 《考试周刊》2010,(13):112-113
英语的学习过程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好英语的根本。《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出发就更加需要教师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傅彩萍 《湖南教育》2009,(11):37-38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从而提高思维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呢?  相似文献   

17.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必须贯穿于整个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贯穿于整个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传授正确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一、教学观念的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不同寻常性和标新立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教学的水平直接联系,互为反馈,相得益彰。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1.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疑”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怀疑感”,它是对客观真理的…  相似文献   

18.
居素琴 《考试周刊》2013,(89):76-76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主动构建知识网络、感受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的同时,也应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然而当前数学教学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教师大搞“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机械重复的训练.以教师讲授代替自主思考,以练习代替探究活动,以考试代替教学评价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整天置身于无聊、枯燥、乏味的书山题海,没有任何乐趣可言,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了。  相似文献   

19.
张青淑 《湖南教育》2005,(20):24-2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在获取和运用知识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后者对发展能力更为重要。”它指明了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教会学生如何思维,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优化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呢?一、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使众多的教师形成了固定的教学观念,他们认为教学的任务是教会学生,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学科知识,有较强的应试能力。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学任务已由“教会学生”转向“…  相似文献   

20.
搞活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学会如何激活学生思维,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本文就让语文课堂活起来的几个主要因素展开阐述,分析教师的“主导性”,把书教活,从而提高职教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