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信息伦理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绍兰 《情报科学》2004,22(4):390-394
信息伦理学是一门由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且具有广泛发展空间的新兴交叉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了在信息生产、信息传播、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等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伦理问题,并将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从多年从事医学科普期刊编辑工作的实践经验出发,论述了医学科普期刊中所涉及的关怀理论、生命伦理学、克隆问题、器官移植、安乐死和临终关怀、性伦理、基因治疗等方面的伦理学问题,讨论了伦理学问题与法律和经济的关系,指出了科普期刊编辑掌握医学伦理学知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发达国家信息伦理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启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杨绍兰 《情报杂志》2005,24(7):102-104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在全世界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安全问题也与日俱增,这就导致了传统的伦理学无法涵盖的诸如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约等,信息伦理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对发达国家的信息伦理学研究现状、发达国家信息伦理学研究的启示、我国的信息伦理学及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信息伦理学研究的现状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淑霞 《现代情报》2005,25(12):39-41
信息技术的发展,因特网在全世界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就导致了传统的伦理学无法涵盖的诸如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约等,信息伦理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对发达国家的信息伦理学研究现状、发达国家信息伦理学研究的启示及我国信息伦理学及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三个方面及前景作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5.
亓奎言 《科学学研究》2011,29(4):487-493
 传统的超越主义伦理学进路存在着不少无法解决的问题,而近年来产生的神经伦理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神经伦理学因立足于认知神经科学对道德判断、自由意志和元伦理学等问题的涉及而成为“科学”的伦理学,但也因其还原论倾向而对传统伦理学形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6.
从简单的机器人到今天智能化、仿人型机器人的出现和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机器人已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而面对机器人的发展,机器人自身安全和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机器人在应用过程中对传统伦理和道德关系的冲击和影响也日益凸显。如何有效规避和预防这些问题,并充分发挥机器人向善的一面已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合成生物学可以看作是遗传工程或基因工程的延伸,由于它打破了生命与非生命的天然界限,因此会对传统“生命”的含义、本质、价值和意义等形成冲击.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学界对合成生物伦理学的两类伦理问题引发了争论,对合成生物技术产生的潜在风险管治也秉持着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法理与伦理的冲突是确立人与自然之间法律关系的理论障碍;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使得确立人与自然之间法律关系面临着选择困难;权利同源是确立人与自然之间法律系关系的价值基础;系统论语境为伦理学指导生态补偿立法提供了新思路,从理论上解决了生态补偿立法的调整对象、调整任务和调整原则等一系列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针对国内科技期刊论文同行评审(PR)领域的伦理学现况进行分析,并就发现的问题提出改善的建议及措施。【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荟萃总结科技期刊论文PR中伦理学风险控制与优化要点。【结果】 围绕上述核心问题,从外审评阅过程(PR开始之前、过程中及结束之后)伦理学问题分析、PR过程管理与控制及伦理学问题策略优化等部分展开论述,探讨PR相关方(编辑、评阅者及作者等)利益冲突、风险规避及隐私保密等问题。【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当前PR规范及伦理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自治型智能机器人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视阈。"机器人伦理学"在国外的兴起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伦理反思。然而,"机器人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机器人"有着特定的涵义,其存在领域也涵盖劳动服务、军事安全、教育科研、娱乐、医疗保健、环境、个人护理与感情慰藉等各个方面。其中,安全性问题、法律与伦理问题和社会问题成为"机器人伦理学"研究的三大问题域。  相似文献   

11.
Three key values for ethical cyberspace research practices are evident in recent discussions: (1) protect the subjects from harm as a result of the research fieldwork and the research practices; (2) produce goo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and (3) do not unnecessarily perturb the phenomena studied. Much of the argumentation aims to negotiate the ethical conflicts that often emerge between these goals. Bakhtin argues that one can only strive for a bottom-up ethical wisdom built upon concrete examples, and disputes the possibility that rigid top-down application of universal rules constitutes ethical action. His perspective has key implications for ethical research practices. I illustrate this perspective at work through my recent fieldwork and writing practices in a virtual community. Research ethics for cyberspace are like research ethics for any other site. They should be situated, dialogic agreements that develop over time between researchers and the participants of the research study. It is unlikely that such research ethics can be abstractly codified, because there will often be differences between research sites, the situations of participants, and researcher goals. Researchers can, however, develop ethical wisdom that comes from experience with many configurations of research in cyberspace, and report on the conditions that grounded their ethical choices, and the results that emerged from their work in the site. These results will often be improved by feedback from participants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with the fieldwork and the effects of publication.  相似文献   

12.
《The Information Society》2013,29(2):175-188
Three key values for ethical cyberspace research practices are evident in recent discussions: (1) protect the subjects from harm as a result of the research fieldwork and the research practices; (2) produce goo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and (3) do not unnecessarily perturb the phenomena studied. Much of the argumentation aims to negotiate the ethical conflicts that often emerge between these goals. Bakhtin argues that one can only strive for a bottom-up ethical wisdom built upon concrete examples, and disputes the possibility that rigid top-down application of universal rules constitutes ethical action. His perspective has key implications for ethical research practices. I illustrate this perspective at work through my recent fieldwork and writing practices in a virtual community. Research ethics for cyberspace are like research ethics for any other site. They should be situated, dialogic agreements that develop over time between researchers and the participants of the research study. It is unlikely that such research ethics can be abstractly codified, because there will often be differences between research sites, the situations of participants, and researcher goals. Researchers can, however, develop ethical wisdom that comes from experience with many configurations of research in cyberspace, and report on the conditions that grounded their ethical choices, and the results that emerged from their work in the site. These results will often be improved by feedback from participants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with the fieldwork and the effects of publication.  相似文献   

13.
法庭科学作为特殊的应用性科学,其研究和应用中时有涉及伦理问题,但目前中国尚缺乏法庭科学中科研伦理和行为规范问题的研究,相关伦理审查机构和审查规章仍是空白。从当前法庭科学科研伦理实践出发,针对职业伦理规范建设不足、科研伦理监管缺位以及法庭科学职业特色与伦理要求的冲突进行分析,为法庭科学研究科研伦理管理提出可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临床实验性护理研究期刊论文的伦理审查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国内护理期刊伦理审查状况及存在问题,以促进护理期刊的伦理学正确导向作用。[方法]以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纳入的护理期刊为研究对象,分析2013-2014年国内12家护理学类统计源期刊刊发临床实验性护理研究论文的伦理审查状况。[结果]我国12家护理统计源期刊近2年共刊发论文21080篇,其中临床实验性护理研究论文4799篇(22.8%)。文内提及患者或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的比例仅占临床实验性护理研究论文的41.2%(22.6%~81.5%),仅19.9%的论文在文内提及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0%~64.6%)。[结论]目前我国护理期刊伦理审查状况不容乐观,亟待提高期刊编审人员伦理审查意识,以促进临床实验性护理研究的伦理学规范。  相似文献   

15.
合成生物学对生命现象的探讨从认知转向合成,研究对象从自然生命转向合成生命,由此引发大量伦理问题与争论。目前学术界对此的探讨涉及多个维度,但对不同维度特点与关系,以及各维度争论与合成生物学发展阶段内在关联的讨论相对薄弱。本文梳理合成生物学的伦理争论,归纳得出伦理争议发生的五个主要维度及其特点,具体包括:制造生命有机体的正当性问题,技术发展对宗教文化的挑战,生物安全性的伦理问题,利益风险分配的公平问题,行动自由与伦理监管的冲突。同时本文从合成生物学发展阶段出发,分析不同维度的伦理争论渐次展开并相互影响的内在逻辑。本文的探讨有助于厘清合成生物学伦理研究的混乱状态,深化理解合成生物学伦理争论中不同伦理立场的核心主张及其根据,进而明晰合成生物学伦理治理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叶文琴 《软科学》2004,18(4):75-77
传统上我们在评价企业的一项决策是否合理时,大都从政治、法律、经济、技术等角度进行评价。但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日益重视,企业在评价一项决策是否合理时,加上伦理道德的考虑也就显得日益必要。根据西方学术界的已有研究成果,提炼出企业伦理决策过程的三个构成要素,即“伦理感知”、“伦理判断”和“伦理意图”,从理论上阐述了三者的关系并加以实证检验,说明三者构成企业伦理决策过程是可行的、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范丽群  周祖城 《软科学》2006,20(4):117-121
通过实证研究,对企业伦理气氛和不道德行为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分析,得出企业伦理气氛影响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并且遵循道德规范伦理气氛和遵循法律制度伦理气氛与不道德行为呈负相关关系,利己主义的伦理气氛与不道德行为呈正相关关系;最后根据本文的结论为企业实际管理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伦理型领导是在伦理学和领导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课题,最近几年在国外得到迅速发展.首先介绍伦理型领导的内涵,维度与测量;然后分析领导者个性特征对伦理型领导的影响,接着重点探讨伦理型领导对下属的工作态度,工作绩效及行为的影响.最后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因编辑技术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颠覆性技术之一。随着该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医疗健康、农业和食品等领域的应用,相关伦理问题也备受关注。文章概述了近年来涉及伦理问题的基因编辑技术研究和应用进展,重点梳理国际上相关问题的讨论及在伦理治理方面的态度和探索;最后,结合我国对于基因编辑技术人体应用的治理现状,以及近年来的相关讨论和举措,初步提出我国基因编辑技术伦理治理体系建设的建议,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兴科技的前沿创新性、动态变化性、多元互动性使其伦理治理存在难度,传统的治理方式难以快速应对。浙江省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重点发展“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亟需识别新兴科研领域的伦理风险并加强伦理建制。为此,基于我国重点科技创新领域伦理治理存在相关法律法规文本体量不足、专业审查机制及配套保障不完善、科技伦理教育薄弱、总体伦理素养有待提高、科研伦理创新治理路径有待拓展等现状,系统分析信息科学、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学领域代表技术的潜在伦理风险和伦理治理现状,提出浙江省反思性高阶伦理“元治理”路径,包括: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伦理治理、完善特色科技伦理制度文本、加强伦理审查制度建设、健全伦理教育科普制度以及数字化赋能高效管理等,以期促进科技理性驱动共同富裕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