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的编写以模块为基本框架,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外合编为体例。这种模块框架,打破了历史学科传统的通史体系,每一模块所蕴含的主题都指向一定的教育目标,教材内容都以一个鲜明的特定主题为核心组织展开,进而组成一个个主题学习单元,主题就是模块的“灵魂”。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取主题教学,是课改所向、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
一、高中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考 这次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完全打破历史学科的传统系统和结构.在中外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写史上迈出了史无前例的一步。以模块为架构、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外合编为体系.都是对我们教材编写和教学的一大挑战。应当客观地说.新的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有其优点:在知识处理上.  相似文献   

3.
王琼阁 《快乐阅读》2011,(15):56-57
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以模块为基本框架,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外合编为体例。这种模块框架,打破了历史学科传统的通史体系,每一模块所蕴涵的主题都指向一定的教育目标,教材内容都以一个鲜明的特定主题为核心组织展开,进而组成一个个主题学习单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课改大潮正在全国铺开,历史新教材同老教材相比,从编写体例内容设置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在编写上打破了原有的章节体系,突破了王朝体系,改变编年史体例。以模块为框架,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外历史合编为系统,组织性跳跃性强。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的编写以模块为基本框架.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外合编为体例。这种模块框架,打破了历史学科传统的通史体系.每一模块所蕴含的主题都指向一定的教育目标.教材内容都以一个个鲜明的特定主题为核心组织展开,进而组成不同的主题学习单元.主题就是模块的“灵魂”。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取主题教学.是课改所向。但笔者在听课调研中发现.  相似文献   

6.
傅建芳 《文教资料》2007,(2):164-165
高中课程改革的力度很大,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出版了新教材。新教材采用模块式结构加之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高中三个必修模块中涉及从世界古代到当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问题,都将成为高考的内容,这无疑提高了世界历史的地位,也对高中世界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本人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一是从教学实际出发合理处理教材;二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是指导学生掌握具体实用的学习方法;四是历史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改在广西高一、高二年级全面铺开了,作为高中历史任课教师,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既感受到新课改带来的震撼,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又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新教材在内容的设置上是以模块为架构,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外合编为体系,其特点是内容精炼,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适合探究性教学的开展。但同时也存在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差,知识系统破碎的缺点,这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  相似文献   

8.
正高中历史新教材编写采取"模块+专题"的体例,新教材模块专题体例删减了历史旧教材中"繁、难、偏、旧"的知识,增加了诸多"新的色彩",使得我们当今的高中历史课堂逐渐"活"了起来,充分彰显了以往历史课堂所没有的魅力。但是,在具体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历史教师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产生了矛盾。而这些矛盾的存在使得高中历史教师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新教材模块专题体例,想说  相似文献   

9.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呈现出模块型和组合化的特征,采取了专题史体例与中外合编的方式。历史教师需要努力探索落实新课改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应用能力,优化教材结构。  相似文献   

10.
高强  黄莉婷 《文教资料》2021,(2):229-231
随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出台,教育部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将历史课程结构的构建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紧密结合,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与内容,精心设计与之相匹配的高中历史统编版教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构成,承载着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为例,分析编写体例的特点,阐释统编版教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困难与挑战,理清教材的基本体例和结构,以便创造性地使用该教材。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之下的高中历史教材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材体例,体现了全新的教材编写理念,它按照知识模块和学习专题编写,不再强调历史学科自身严密的知识体系,而是完全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时代性.教材编写体例的全新变化,对我们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逼迫着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要有脱胎换骨的变化.在新课程历史教学的诸多方法中,笔者认为"演绎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前新课程实行“一标多本”,主要有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大象版四个版本,我们江苏从2005开始采用的人教版教材,分为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和若干个选修专题模块。其中的必修教材是按照中外史合编、专题史体例来编写的,这种教材编写体例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就更加高了。但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了。  相似文献   

13.
本模块的编写,严格遵照《标准》制定的学习要点.采用专题体和中外合编的方式,全书共分为九个专题。  相似文献   

14.
陈晓玲 《教师》2012,(27):91-92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教材创立了模块专题体例,取代了原来的通史体例。作为一名一线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我深切感受到新教材的模块专题式体例与原来的通史体例的巨大不同:模块专题式体例按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思想科技文明三个模块进行编排,淡化了通史体系,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历史学科特殊的时序性和整体性,学生学完之后头脑中只有零散的知识点和知识块,没有明确的时间线索。而学习和掌握历史学科最重要、最基础的素养就是要有准确的时间线索。没有明确的时间线索会严重影响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一方面运用政史结合、史地结合、文史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努力探索着新的课堂教学辅助方法,即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明确的时间线索,建立知识的纵向联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经过这几年对新教材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我尝试着借用数学学科中常用的线段来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时问线索,效果很好,我姑且称之为“线段教学法”。  相似文献   

15.
<正>高中历史教科书一改通史体例,采取模块+专题的形式编写,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和选修六个模块,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的全局与局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本文以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为例,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就专题教学如何增进学生历史理解,提升历史教学有效性谈点滴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中外合编的高中历史教科书试用本(以下简称新教材),不仅以其知识面广、可读性强的特点吸引了好学的中学生,更以其中外合编的恢宏体系引导中学生深入思考。历史教科书以中外合编的体例出现,终究是一种勇敢的尝试。为了增强该教材在教师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和增强学生在学习这本书时的可接受性,这一教材仍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关键是在编纂中充分体现教材的结构性和精选性原则。(-)首先要充分重视横向联系。找准中外历史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结合点.对此,新教材已作了可贵的探索。略有欠缺的是,新教材讲了中国资本主…  相似文献   

17.
<正>中学历史新课程教科书是按模块、专题、中外历史混合编写的,这种模块专题体例给中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诸多弊端。本来人类历史是按照时间顺序从前到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相互联系地发展着的,但新课程教科书的模块体例人为地割裂了历史的横向联系,割裂了历史事件的完整性,使很多完整的历史事件呈现在不同的模块中,造成了历史事件的支离破碎,造成了知识点的分散、重复、缺失,学生学起来好比盲人摸象,弄不清事件的原委,说不清事件的来龙去脉;专题体例又人为地割裂了历史的纵向联系,使很多历史事件在缺乏前因后果的情况下孤立地呈现给学生,学生只能孤立地一个一个地硬性接受历史知识,弄不清历史的发展脉络。同时这种模块专题体例,又打乱了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先发生的后发生  相似文献   

18.
自去年秋季起,全市高一历史教学全面推广使用发达地区版新教材。新教材在体例上中外合编,面目一新:目标上更注重能力培养。新教材的推广和使用为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如何用好新教材,关键在教师。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研究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发挥新教材的作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必须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下文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做法。一、改进讲述法,把时间还给学生欲把时间还给学生,就要提高教师讲述的质量。经过初中三年学习,高一…  相似文献   

19.
马维林 《文教资料》2011,(26):152-153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即以人的发展为本,它要求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人性,完善人格,促进人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和自我实现,促进完满人性和完整人格的形成。专题性的教材设计割裂了历史联系,不利于学生全面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特征。为此,历史教学必须在现有教材的专题模块体例基础上对教学进行系统化的整体性设计,打破模块束缚,整合教材内容,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力度很大,引发了一系列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实验、调研和思考,笔者心中产生一个强烈的感受:高中课程的模块式结构加之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尤其凸显出初中世界历史知识体系的较大欠缺和世界历史的重要性。这种认识,来自几个非常现实的考虑。第一,新课程对初中世界历史课程的要求大大降低了;第二,高中模块结构中的中外合编专题体例,各模块中基本上是中国、外国专题各占一半,由于它们之间基本上没有时序的纵向联系和彼此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