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1.本章教材的地位本章是学生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角、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简单认识、相交线与平行线、不等式等知识后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章.本章将在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和角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多边形的有关知识,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另外,本章借助之前所学的线段、角、平面图形等知识为铺垫,承前启后,能为今后学习"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打下基础.2.本章知识解读本章首先介绍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三角形是多边形的一种,因而可以借助三角形建立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将多边形的  相似文献   

2.
[教前畅想] 我们发现,对于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因为先前已有相关内容的涉及,学生并不陌生,但对这个结论产生的过程,大多数学生却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因此,教学时与其在"三角形内角和是否是180度"上争论不休,不如围绕"三角形内角和为何是180度"进行展开.在验证阶段,设置认知冲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使其不自觉地运用推理、演绎、分析等多种手段,构建对"三角形内角和"结论由来的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3.
“会证题”是学几何的基本要求.因为无论是知识、能力和思想观点,都可以从“证题”中体现出来.由于“三角形”是平面几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图形.这就决定了“三角形”一章承上启下的重耍地位:在知识上.第一册的两章.都是“做准备”;在方法上.先是用“直观方法”.逐渐给出一些证明.主要是为了让我们学习证明的基本步骤和推理的格式,最后给出了“命题”、“定理”、“证明”的基本概念.从“三角形”一章起,开始“正式”学习证明.这里应该告诉大家两点:第一,由于“先入为主”这一认知心理的基本规律,我们一开始就应当掌握“…  相似文献   

4.
<正>认知冲突是指个人认知结构与环境或个人认知结构内部不同成分间的不一致所形成的状态。学生在学习时的认知冲突通常表现为: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理解新知识时所引发的学习困惑甚至束手无策的状态。有研究表明,这样的状态并非都是消极的,适度的紧张感、困惑感会对学生学习新知识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认知冲突在学习中是普遍存在的,在教学中应当将其适时、充分地引发出来,以期为有效化解学生思维的"痛痒点"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兆飞 《考试周刊》2013,(45):150-150
"已有的经验"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和认知策略三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借助已有的经验,实现对信息的选择、加工和处理,构建新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6.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教学的实质就是让学生运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不断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积极因素,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应明晰知识的前后联系,调用学生的已有经验,依据学习的"序"使用素材,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以下是笔者在《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第二课时中,运用迁移类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一、放大认知冲突,为"迁移"搭建场景  相似文献   

7.
王芳 《吉林教育》2009,(4):46-46
一、运用迁移规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迁移是极其普遍的现象,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学习方法等都能迁移。因此,教学中教师出示新的学习材料时要尽量揭示它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数学知识的相似相通之处,这样学生就能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作了如下提问:1.求三角形面积时我们是把它转化成什么图形?是怎样转化的?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能够帮助学生疏通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阻碍,让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构建同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引导学生以概括、总结及运用数学知识,将分布于每一章的数学知识相串联,让学生构建完整清晰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转化能力,指导学生整理、归纳与思考,充...  相似文献   

9.
正一、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脱离实际的教学,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身边的事物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理解抽  相似文献   

10.
<正>一、案例背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分类、度量及三角形的认识和分类。这些都为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做了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笔者在教学设计时,结合当前课改的要求,真实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围绕教学目标,力图让每  相似文献   

11.
"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学生探究图形内角性质、揭示内角规律、梳理知识脉络的典型内容。以"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的整合性学习、意义性学习、批判性学习、阶梯式学习,有效诠释了"深度学习"之内涵,实现学生认知水平的逐级跃升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  相似文献   

12.
据观察,不少教师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只侧重于知识的传授,没有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忽视了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整体建构.特级教师吴汝萍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通过操作引发学生的认知中突、扩展学生的认识、深化学生的理解,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优化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了注重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总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总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将所要学习的知识衔接"生长"到学生已有的正确认识上.学生遇到新的事物,会试用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是理解概念的前提,那怎样更好地判断和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为理解新概念服务呢?现以教学"三角形的高"一课为例,这一以发生式定义的概念是本单元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学生很容易犯不从顶点出发或从顶点出发却没有和对边垂直等错误,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对概念的本质特征缺乏深入的理解.那么,怎样让学生建构并深入理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呢?笔者试图以学生的已学概念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在新旧概念的辨析中理解新概念.  相似文献   

15.
朴晓琳 《考试周刊》2014,(58):67-68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是学习线段、射线和直线后的一节课,角就是由它们组成的新的几何图形。它是对前面知识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习其他平面知识的基础,是研究三角形、四边形的重要内容。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点、线、角这些基本的几何元素在小学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些几何元素进行再认知、再探索,通过螺旋上升的方式加深拓展。本课主要通过丰富的实例回顾和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多种表示  相似文献   

16.
教学过程不同于操作流水线,教师对教材的知识点讲解得再透彻,如果没有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就会事倍功半。因此,了解学情对课堂教学来说,至关重要。一、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确立教学重点学习是新知识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的一个"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教师如果无视学生已有的认知,就无法使新信息和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冲突,无法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被割裂,最直观的后果就是每节课的知识学生都能掌握,但到了章节回顾或综合应用时就会感到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7.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研究探究性学习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旗础之上”。要推导、解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问题,学生可以从记忆的“仓库”里提取哪些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呢?我认为,可以从“三角形”与“面积”这两个方面去考虑。从“三角形”的角度看,包括置角形的底、高及一角形的分类(按角分可分为直角一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知识;从“面积”的角度看,包括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等知识,以及探究有关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建立在生本位的基础上。教师应做合适的规划和引导,在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认知、能力范畴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已有生活经历和知识经验,从而更好地搭建启航的平台,为学生的"建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知识只有经过认知主体的加工和组织,才能有效地保持在知识结构中。简化和减轻记忆负担,促进知识的有意义遗忘,提高记忆的水平和质量,是进行知识重组的根本性原则,也是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正确运用遗忘与记忆原理的出发点。 我们先来讨论遗忘在不同概念学习中的利和弊。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新概念可以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具有更高包摄性和概括性的概念中推衍出来,或者蕴含其中,也就是说新知识是旧知识的派生物,这样的概念学习起来会非常快。例如,学生学习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时已形成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学习圆时,“圆是轴对称图形”这个知识点便会很快纳入原有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系统中,得到了明确的意义。这种学习遗忘起来会非常快,但不会给学生带来不利影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当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指导学生学习数学.以下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提出几种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