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核心期刊"学术评价的局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术评价的量化管理被引入到许多学校和研究机构,作为确定专业人员职称评审、津贴评定、课题申报、评奖等所依据的一项重要指标。“核心期刊”对期刊与论文的学术质量具有一定的评价功能,但从核心期刊的内涵与研究目的、遴选的前提、公布的时间、质量指标等看,这种评价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有关部门应尽快走出对“核心期刊”认识的误区,制定出合理、科学、可操作的论文与期刊评价标准和评审方法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论核心期刊与学术评价标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核心期刊的认定是一项建立在文献数量分布基础上的应用研究成果.目前在使用上功能被过于夸大,成为普遍推行的学术评价标准,并由此引起学术界的较大论争.本文从核心期刊产生的理论依据、遴选指标及方法等方面,肯定其具有一定的学术评价功能,但尚不足以作为学术评价的标准;提出整合力量,协作攻关,深化核心期刊研究,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学术评价标准,是核心期刊自身发展及满足社会期待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3.
正确使用核心期刊进行学术评价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核心期刊在我国高校学术评价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由于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盲区,核心期刊在高校学术评价中产生了一些问题。文章对核心期刊进行学术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核心期刊的功能泛化与学术评价的制度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期刊的认定是一项建立在文献数量分布基础上的应用研究成果,目前已被普遍推行为学术评价的标准,并由此而引起学界较大的争议。究其原因是由于我们尚缺乏一种比较公认的学术评价体系以至于人为地泛化了核心期刊的评价功能而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应进一步深化对核心期刊的研究,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学术评价制度,以适应核心期刊的自身发展,满足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5.
核心期刊研究与社科学术期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社科期刊的评估体系的建立,源于核心期刊的研究。目前,涉及社科学术期刊的核心期刊研究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主要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所建立的核心期刊评价体系。从核心期刊的概念可以看出,其涉及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学术期刊,而不能扩大到整个期刊界的所有期刊。核心期刊具有对学术期刊的评价功能,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要掌握好期刊评价与学术论文评价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钱荣贵 《教师博览》2006,(12):20-21
“核心期刊”对学术界、期刊界的危害已引起众多人士的关注。近年来,国内“核心期刊”的原始功能逐步退化,评价功能渐趋突出,使用价值随之泛化。“核心期刊”被广泛运用于津贴评定、职称评审、论文评奖、期刊评价等领域,已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评价尺度,并与知识分子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核心期刊”由此引发出诸多负面效应。尽管目前学术界对其认识不一,但“核心期刊”对学术界、期刊界的危害已引起众多人士的关注。一、“核心期刊”遴选:鬼使神差般地操纵着我国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在现时条件下,一家刊物是不是“核心期刊”直接关系到刊物自…  相似文献   

7.
内刊学报是期刊界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但对其学术水平的评价一直乏人问津,参照现有期刊评价研究的成果,并根据内刊学报编辑发行特点,尝试提出了基金论文比、引文量、高级职称作者论文比、博士作者论文比、文章正式发表率(核心期刊转发比)、地区分布数、平均作者数、Web下载量等八个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核心期刊"严重污染了学术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荣贵 《教育艺术》2006,(11):57-59
近年来,国内“核心期刊”的原始功能逐步退化.评价功能渐趋突出,使用价值随之泛化。“核心期刊”被广泛运用于津贴评定、职称评审、论文评奖、期刊评价等等领域,已全然漓变成了一种评价尺度,并与知识分子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核心期刊”由此引发出诸多负面效应。尽管目前学界对其认识不一,但“核心期刊”对学术界、期刊界的危害已有目共睹,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9.
《政治课教学》2012,(3):72-72
继入选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之后,《教学月刊·中学版》再度入选2011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之教育类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的评选,是运用科学方法对各种刊物在一定时期内所刊载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科研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目前核心期刊已成为一种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对科研工作的评价标准,但笔认为核心期刊作为一种评价标准有它的局限性和不足,我们必须完善评价标准,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1.
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量,它是评价期刊的重要参考指标,可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大、小期刊由于发文量不同所带来的偏差,期刊影响因子值越大,则它的影响力和学术作用也越大;由于我院学报受学院整体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不高,教科研成果及学术论文水平不尽人意等因素的影响,学报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值很低;指出通过获得学院相关政策的扶持,采取办特色栏目、约专家稿、提高编辑人员业务素质等方式,提高学报质量,增加学报影响因子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技术的研究重点内容广泛,这些研究包括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与资源建设研究、教与学的应用研究、评价研究等。通过维普资讯电子期刊数据库和CNKI学术期刊总库,以中国教育技术研究领域5种学术期刊10年间收录论文为依据,从载文数量、载文内容、关键词等方面总结得出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论高职高专学报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高专学报已成为我国科技期刊的一支生力军。它既是各高校学术交流的窗口,又是广大教师、科研工作者展示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成果的平台。其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学术质量、编校质量、规范编排和栏目策划,乃是构建高职高专学报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和关键。  相似文献   

14.
运用科学计量理论来评价学术期刊从而对学术论文成果进行评价,无疑是为学术论文的评价提供了一把衡量尺子。文章主要探讨了学术期刊评价的意义,提出学术期刊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并对学术期刊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学术期刊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主要是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1992~2009年期间我国16种体育类学术核心期刊刊载的112篇有关体育教育实习科研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特征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体育教育实习科研论文数量总体来看是逐年增长,但增幅递减,科研成果的总量不多;运用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体育教育实习研究内容存在研究领域不均衡现象.  相似文献   

16.
随着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已经成为数学教育领域的热点。以中国知网收录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论文为样本,利用内容分析法,对相关论文进行分析。已有研究肯定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导向,关注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释义,凸显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征分析,析取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涉及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展开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探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概念关系尚需明确厘定,主题内容缺乏深度剖析,测评框架仍未精准构建,研究成果较少实践转化。为此,中国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未来的研究态势应注重数学学科本质,深化内容结构关系,构建科学测评范式,探索课标吻合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1964—2012年国内专业期刊发表的皮角医学文献进行分析。方法利用清华同方知网技术产业集团出版的CNKI数据库为主要检索工具,以关键词和主题词检索出49年国内期刊发表有关皮角的医学论文,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检出有关皮角论文186篇,其中发表在皮肤病方面刊物文献65篇,省级刊物文献38篇,五官科方面刊物文献19篇,外科学方面刊物文献7篇,学报类杂志文献32篇,其他杂志文献25篇,文献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但未发现有关循证医学分析的文献。结论迄今为止,大部分文献为临床个例报道,创新性不强,深入研究不够。对皮角分析的文献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18.
对韩国37所国立大学(综合类19所、理工类7所、师范类11所)的教师业绩评价有关规定进行政策文本分析发现,部分综合类高校和理工类高校在对教师进行业绩评价时,制定了考虑学科特殊性的评价方案,但大部分师范高校尚未制定考虑学科特殊性的评价方案.国立大学教师评价方案呈现出以下特点:重研究成果数量,轻质量;重国际学术期刊,轻国内...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师发表论文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有各级各类学校教师1275.77万人。教师们为了检验自己的学术水平,有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强烈需求。在正规学术期刊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有学术期刊采取增刊、专刊方式。有人利用非学术期刊引诱教师发表付费论文。甚至有人用虚假刊物向急于发表论文的教师变相勒索。因此,教师发表论文首先要注意刊物选择;其次要注意经常性成本;再次要注意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Tony Webster, former Director of Education in Tameside, describes the origins of the 'connected thinking project'. He goes on to list a number of key questions that were identified in relation to 'values education', 'thinking skill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ICT'. The aims, form and contributions to a seminar which sought to identify areas for continuing work and further research are described. Several of those who contributed to the seminar have written papers for this special issue of the journal. Tony Webster concludes his paper by listing the research and other action deemed necessary to take the work forwar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