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着重关注媒体在进行灾难性新闻报道时,如何通过构建新闻框架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对社会风险进行控制。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选取《中国青年报》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新闻报道为样本,运用新闻框架理论进行分析。分析发现,《中国青年报》等报纸媒体关于灾难性事件报道是一个客观、理性、人本主义的新闻框架,在全方位呈现事实、合理引导舆论和降低社会风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娜 《东南传播》2018,(8):159-162
灾难性新闻报道中摄影记者在图片的拍摄及运用方面容易出现渲染悲情,侵扰悲痛等问题,长此以往,不仅会对受众造成心理压力,还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正如我们所知,中国目前正处于风险社会,信息流动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而越来越多的受众通过新闻图片了解信息."读图时代"的来临,使得新闻图片伦理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本文主要探讨灾难性报道新闻图片的伦理问题,以此来警醒更多的人关注新闻图片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不仅是关乎民众生命与财产的巨大灾难事件,而且是重大的突发新闻事件,它不仅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与危机管理能力,同时也挑战了媒体的报道速度与能力.这场大灾难的报道在报道理念上有所突破,既体现了"抗震救灾"的传统宣传理念,又强化了凸显事实的新闻理念和以人为本的危机公关理念.  相似文献   

4.
夏婷 《新闻前哨》2014,(10):79-80
灾难性事件包括自然性灾难事件和社会性灾难事件,灾难性事件报道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灾难新闻"。以报道灾难性事件为主要特征的灾难新闻,因灾难性事件意外出现具有突然性,冲突剧烈具有震撼性,后果严重具有负面性,影响广泛、久远具有社会性,备受各方的关注。面对灾难性事件,新闻媒体应当坚持及时、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原则,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供丰富、连续的新闻信息,尊重和满足受众的知情权;讲究报道的方式和方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  相似文献   

5.
刘牧 《军事记者》2008,(5):18-19
新闻伦理学,是指用一般伦理学的原理、原则解决新闻实践活动中人与人的道德关系、行为规范以及新闻媒介的社会道德功能的一门科学,是研究新闻从业人员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的一门学问。新闻伦理思想离不开对道德关系、行为规范和新闻从业人员品质修养的研究,而灾难性报道与道德关系、行为规范和新闻从业人员的品质修养有着特殊关系。因而,在灾难性事件报道中运用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思想,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传媒灾难性报道的话语控制,即传媒对灾难性报道的新闻话语管理和调控,它直接影响着政府灾情处置和危机管理的效果。当下,传媒灾难性报道话语控制的转向表现为:话语控制观念的化"危"为"机",话语控制方式的变"堵"为"疏",话语控制技术的媒体融合与互动。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助新闻框架理论,运用内容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以香港"占中"事件为个案,研究人民网和凤凰网对重大事件在新闻呈现上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新闻材料选择上,人民网重视原创,引领官方发言,凤凰网则更注重各方转载,报道多元化;在新闻材料建构上,人民网采取均衡报道方式,以"求稳"为准则,而凤凰网报道自由度相对较高,以事件的冲突性和新闻的价值点为报道准则。但两者在报道框架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周勃  陈晶晶 《新闻界》2013,(18):49-52
选取新浪网和人民网有关"PM2.5爆表事件"共303篇报道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其报道数量、报道体裁、报道主题、消息来源、报道基调、新闻呈现方式等6个方面17个类目进行分析,以传播学框架理论为支点,以传播内容的框架分析为参照系,考察新浪网与人民网的报道构架,思考了框架理论在新闻报道中具体运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越来越激烈的媒体竞争的格局之下,以及现代人们对于新闻报道要具有更加深刻性和思考性的要求下,深度报道不仅仅成为了传统媒体——报纸体现其格调和品质的有力武器,也逐渐成为新兴媒体发展的阶梯之一。然而,在这个娱乐化、大众化的新闻报道背景之下,灾难性报道以其最大特点"突发性",一旦发生,必然会迅速成为舆论的焦点。因此,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前提下,如何做好灾难性深度报道的准确有效工作,成为了新闻媒体不能逃避的话题。本文首先是对国内灾难性报道的现状进行粗略研究,力图能把我国主流媒体对于灾难性新闻深度报道的现状进行简单归纳总结;其次是以《南方周末》为例选取两至三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媒体具体灾难性新闻事件的报道,来用事实说话;接着是通过对我国主流媒体的报道分析,概括说明我国灾难性深度报道的特点及趋势;最后是引申出我国灾难性深度报道的不足,并对此提出相关的改进展望,寻求我国灾难性深度报道的生机与突破。  相似文献   

10.
刘佩 《东南传播》2012,(2):26-28
本文运用框架理论、刻板印象理论对境外网络媒体有关广州亚运的报道进行了实证研究。以境外主要媒体2010年11月1日至30日的所有主要报道为研究样本,利用框架理论、认知和符号理论、内容分析软件等展开相关分析。探究境外主流新闻网站如何建构作为"他者"的"广州城市形象"。研究发现,境外广州亚运报道在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它通过设置议题框架、话语置换与议题转移、报道弱化与强化等策略,对受众进行意识形态操控,呈现出一个逐步"去简单化的广州形象。"  相似文献   

11.
张玉梅  耿枫 《新闻知识》2012,(10):12-14
新闻报道忠诚于基本的新闻事实、集中并深度分析窥探新闻事件背景和真相是整个传播活动的基本要求。新闻工作者在保证向大众展现基本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更应该挖掘出其潜在价值。媒体在形象宣传与价值推广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无原则的美化浮夸,我们倡导选择更好的切入点,在客观报道新闻事实保障受众知情权的同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国家形象公关。  相似文献   

12.
韩笑  恽嘉欣  王爱玲 《今传媒》2016,(12):57-58
本文关注的是国内主流网站新闻文本中"网红"报道的新闻框架,以2016年第一"网红"papi酱为案例,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新浪、腾讯、网易、搜狐四大门户网站中papi酱的新闻报道作为样本,从高、中、低三个层次分析其报道框架.研究发现papi酱相关新闻的在标题、议题、报道结构等方面存在框架.框架的形成加强了新闻内在的冲突性和娱乐性,同时也意味着一些新闻细节的牺牲,使其难以客观准确地反映事实.  相似文献   

13.
“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在社会、经济、自然生活中,突发性的灾难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古今中外的新闻传媒,都非常重视这种突发性的灾难报道。从一定意义上讲,越是灾难发生的突然、严重(当然是人所不愿的),越是发挥新闻作用的时侯。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对灾难性报道越来越重视,也有了一些重大改进,报喜不报忧的报道少见了,“一次事故出一批英雄”的凯歌式报道减少了,一批触及“热  相似文献   

14.
灾难性事件报道的"堵"与"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琪 《当代传播》2003,(3):75-76
在资讯日益发达的今天,公众对新闻事件的求知欲渐趋强烈,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信息量越来越丰富,报道方式越来越灵活。这种变化尤其集中体现在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显然,面对灾难性事件,堵塞信息渠道已经不合时宜。如何成功地做好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工作成为媒体面临的一项新任务。成功的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应按照新闻自身的传播规律,运用新闻舆论引导社会舆论,降低灾难性报道的负面效果,在澄清事实的同时达到净化舆论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界发生的诸如地震、水灾、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瓦斯爆炸、飓风等等,为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新闻界及时、迅速地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对此进行准确、真实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报道,就是重大自然灾害性报道。重大自然灾害往往是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是与人民生命、生活息息相关的,常常是国内外人民关注、国内外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如何对此进行正确的报道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任务,事关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新闻信誉。  相似文献   

16.
灾难性新闻的报道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报道灾难性事件为主要特征的灾难性新闻,因其意外爆发,具有突然性;冲突强烈,具有震撼性;后果严重,具有负向性;影响广泛,具有社会性,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灾难事件大致可分为自然性灾难和社会性突发事件两类。自然性灾难是由非人为因素或自然不可抗力引发的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如水灾、火灾、地震等;社会性突发事件则是由各种社会矛盾和人为因素所引发的事件,如重大刑事案件、重大责任事敌等。 无论是社会性突发事件还是自然性灾难,都因冲突强烈,  相似文献   

17.
灾难性事件报道方法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灾难性事件包括自然性灾难事件和社会性灾难事件,无论是哪个国家,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难以避免灾难性事件的发生。面对灾难性事件,新闻媒体应当坚持及时、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原则,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供丰富、连续的新闻信息,尊重和满足受众的知情权;讲究报道的方式和方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  相似文献   

18.
对国内报纸北京奥运报道的框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报道数量、报道主题、报道版面、报道体裁、消息来源和报道方式/手段六个方面分析了国内报纸对北京奥运的报道框架。研究发现,国内媒体对北京奥运的报道中同时存在以新闻价值取向为核心的新闻价值框架和以奥运举办城市和非举办城市为新闻范式的地域框架,但主要表现为新闻价值框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台湾《联合报》和《自由时报》对"陈云林访台"的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法考察两报对涉及两岸关系的重大事件是如何设置框架、再现新闻事件的,并试图从两报对事件报道的比较中挖掘出台湾报业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20.
刘雅 《新闻采编》2012,(3):11-13
新闻传媒在报道客观事实的时候,一定会在"人文"层面影响其受众。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制品,其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受众实施"人文关怀"。灾难性报道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当前新闻报道中为什么需要"人文关怀"?本文试图对此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