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博览     
大学、政府与市场三角关系的定位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是围绕政府、市场、大学三个基本要素的关系与作用展开的。西方学者伯顿·克拉克提出并建构的大学、政府与市场的“三角协调模式”,加雷斯·威廉斯所拓展的高等教育发展的细部模式,无疑为当下我国政府、市场和大学三角关系的定位,展示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新思路:(1)高等教育系统中,大学、政府、市场三者是并存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三者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充满张力的脉络空间;(2)在政府、市场和高等  相似文献   

2.
1980年代以来,在以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公立大学与政府、市场之间的关系模式发生了变化.政府将市场机制全方位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中,公立大学进一步确立了广泛的自治权,获得了高度自治.而实际上,在新的关系模式中,大学自治并未得到真正而实际的增强,这种自治的实质体现为公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市场本位、程序性自治.新的大学自治模式是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拥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是高等教育强国的显著标志.为了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进而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国,我们必须构建大学、政府与市场三者之间良好的生态关系.国际经验表明,问责制是构建大学、政府与市场之间生态关系的一种有效机制.而问责制的顺利实施则需要明晰大学、政府与市场各自的权责,以及完善自身的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与政府、市场间的关系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论述了政府、市场和高校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各自的的优势和局限,提出了在社会转型期高校与政府市场间关系的方案。三者关系中,政府应着重从经济职能、社会职能和政治职能三方面确保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公平和监管职责;市场则在资源投入、管理手段和就业引导方面发挥自身优势;高校则以大学精神为本位,力图在保障大学自主性的同时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政府、市场、大学三种力量对高等教育的作用分别体现在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保障等方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巨大社会变革 ,促进“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因此 ,建立新型的“政府、市场、大学”之间关系面临着诸多问题。本项研究在立足解决有关问题的基础上 ,研究提出由构建“新型公共教育权力结构”、构建新型“政府、市场、大学”之间良性互动机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等三个方面内容共同构成的新型高等教育治理结构 ,即新型的“政府、市场、大学”关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高等教育历史始于1635年,经过近400年的发展,其大学治理模式日益成熟.尤其经过20世纪初和20世纪60年代的两次改革,其治理模式中大学与政府的关系、董事会与评议会的关系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组织的权责已日渐清晰.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快,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对加拿大大学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新形势下,加拿大大学需要进一步梳理大学内外部治理的关系,优化治理结构,以协调大学诸多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寻大学、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应然"关系.找到恰切的治理高等教育的路径,高等教育界不少学者对自发秩序与社会干预的合法性进行了追问和反思,引发了颇为激烈的论争,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代表性观点:一是主张自发秩序;一是强调社会干预.事实上,自发秩序与社会干预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体两面,二者不可偏废,彼此之间并不存在解不开的死结.适度的自发秩序或社会干预都是发展高等教育所不可忽视的,我们应以此为基准,处理政府、市场和大学之间的关系,治理复杂的高等教育,设计可行的高等教育制度,引领高等教育实践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8.
地方大学治理:特征、理念与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大学治理是指在地方大学、地方政府、社会和市场的互动与合作中谋求地方大学的善治,其治理结构和功能均呈现独特性,相应的治理模式也展现出复杂性。地方大学的治理模式应当是基于治理理论和办学特色基础上的价值选择,选择行走于认识论和政治论高等教育哲学之间的第三条道路——现实主义价值观。地方大学的治理条件包括健全保障大学治理的法律法规系统,规范地方政府在大学治理中的角色,变资源配置的行政主导型为市场引导型,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9.
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兴起、知识社会的出现和全球竞争的需要、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和现代化的转变改变了英国传统的大学——国家关系的社会基础,使大学与国家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英国政府通过加强政府掌控、改变传统的大学自治理念,以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取代大学拨款委员会,运用市场工具等举措,实现了大学——国家关系的转变。在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下,中央集权与权力下放的双向过程、大学自治从实质性转向程序性、强大的协商机制为大学提供了博弈空间,是英国大学与国家关系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0.
伯顿·克拉克以"知识"作为其逻辑起点,以"工作"、"信念"、"权力"为主要范畴构建其高等教育的逻辑体系.为了应对高等教育系统在整合方面遇到许多难以描述和解决的困难,提出了三种权力协调模式国家权力、学术权威和市场.本文从市场协调模式的社会选择性与高等教育系统组织松散性是相一致的,市场协调得以发生的一般条件要素的自由与大学的权力的多样性和分化性相一致两方面论证了市场协调模式是伯顿.克拉克所推崇的高等教育系统权力协调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消费者市场、劳动力市场、院校市场中的市场协调进行了深入地透析.  相似文献   

11.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创新的产物,缓解了政府经济增长和就业紧张的压力;满足了教育市场中社会资金投资高等教育和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经费紧张和人员分流的问题。它充分调动了政府、市场和大学三方面的积极性,加速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2.
本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课题总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侧重研究"政府、市场、大学"之间关系的形成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采取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由静态研究入手,分别从"政府职能"、"市场本性"、"大学传统与功能"等三个维度,探讨"政府、市场、大学"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形成.然后,深入进行动态分析,分别从"政府职能的变化"、"市场发育的程度"、"大学传统及功能的变化"等三个视角,探讨它们对"政府、市场、大学"之间关系的影响.第二部分,侧重研究政府、市场、大学及三者之间关系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作用.采取"突出重点"和"整分结合"的研究方法.重点抓住"对高等教育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三大问题--发展战略与规划、资源配置、质量保障,分别探讨"政府力"在三大领域的影响和作用,"市场力"在三大领域的影响和作用,"大学力"在三大领域的影响和作用.通过分解研究,旨在揭示由政府力、市场力、大学力所形成的"系统力"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作用.这个"系统力",并不是政府力、市场力、大学力的简单之和,而是三者的有机合力,这一有机合力的形成与强弱,受"政府、市场、大学"之间关系的影响极大,从而凸显本课题--"政府、市场、大学之间关系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第三部分,侧重研究在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构建"政府、市场、大学之间新型关系"的目标模式.采取历史和现实相结合以及分析与归纳等方法.在以上两部分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实际,探讨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够与国际接轨的"政府、市场、大学"关系模式.侧重从三个方面来架构这一模式一是构建新的公共教育权力结构.包括①"构建政府内部,即各级政府之间的有效权力结构,及行使权力的方式";②构建政府外部,即"政府与大学"、"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有效权力结构,及行使权力的方式.二是构建"政府、市场、大学"之间良性互动机制.包括①政府宏观管理;②市场适度调节;③社会广泛参与;④大学自主办学,自我约束.三是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包括①确立大学"独立法人实体地位";②确立明晰的产权制度;③确立科学的大学治理结构和明晰的职责框架;④建立"决策科学化、管理民主化"制度;⑤建立"信息公开化、监督社会化"制度.本课题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结合、国际和国内相结合,在认真研究和借鉴国外"政府治理变革"及"政府、市场、大学"关系变化新趋势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后,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的实际,紧密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发布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发育健全的实际,紧密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和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实际,分析新形势下,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还存在哪些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和问题,以及这些矛盾和问题存在的致因,进而从理顺"政府、市场、大学"之间关系入手,为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和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3.
市场化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高等教育市场具有其他市场的共同特性,但在市场主体行为、产品、结构及准入和退出机制等方面呈现出独特性.高等教育市场主体表现为学校、学生(家庭)和企业(社会),他们之间形成一个利益攸关的统一体.高等教育市场化本质上就是要引入市场机制,协调政府、市场和大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政府对高等教育市场中办学主体的竞争机制、破府调控机制、大学自治机制、社会参与机制的规范和完善,使高等教育运行具有市场性、开放性、竞争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是政府调控、市场调节、高校自主三支力量相互制衡、博弈的结果,三者之间彼此互动,此消彼长:政府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管控力量逐步消减,市场介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领域和力量日益扩大,高校作为政府力量的执行者、教育资源的消费者和市场力量的承受者,通过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学生自主已经成为资源配置中不可忽视的第三支力量。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原有的政府—市场二元模式随之被政府—市场—高校"三位一体"模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15.
布鲁贝克的两点论将美国大学和政府的关系定义为自治和监督之间的和谐与冲突,而实用主义哲学则把大学、政府、市场内在地结合在一起。随着高等教育实践的发展,高等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哲学基础也在不断拓展,以人为本位的教育人类学弥补了精英模式遗留的教育哲学的巨大空间,为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提供了存在的合法性。政府是高等教育的立法者、赞助人和保护者,而高等教育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说高深学问是大学和政府物质关系的纽带,那么对学生的价值和利益的关照则是大学和政府伦理的交叉点。只有从完整意义的高等教育角度出发,才能领悟美国大学和政府之间自治与监督的和谐与冲突,解读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背景下二者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新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新使命。其中如何做强与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相适应相匹配的区域高等教育,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核心任务和基本路径之一。提出主体功能区是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必须要遵循的新指针,提出大学集群也存在集聚—溢出效应,特别着重提出建构以三关系和四模式为核心内容的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新理论框架。即针对主体功能区提出的优化发展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不同功能定位及发展要求,提出区域高等教育存在着先导发展、伴生发展、跟随发展的三种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高等教育区域发展应分别采取政府主导、科教驱动模式,市场主导、经济驱动模式,政府扶持、生态驱动模式和混合动力、多元驱动模式。这是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实际发展提升出的中国高等教育本土理论。  相似文献   

17.
政府与大学关系是高等教育体制的核心问题。二者的关系模式直接决定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有效性。政府与大学互动空间的核心要素是价值、权力和契约:权力分配是政府与大学关系的核心,价值观是权力分配的潜在影响因素,而契约则是规范权力的有效途径。三大要素通过自身张力区分和联系政府与大学系统,形成了价值张力、权力张力和契约张力,体现了政府与大学相互联结和制约、相互分离和排斥的对立统一关系。保持政府与大学关系的良性发展,需要价值、权力和契约三种张力的各自调节和互相协调。  相似文献   

18.
荷兰的教学质量保障模式是国际上著名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之一.荷兰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模式的发展及荷兰大学认证制度的框架体系体现出荷兰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模式的特点:其质量评估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质量保障的主要手段是认证而非政府管理;政府扮演监督和保证者的角色;注重高等教育机构内部的自我评估和良好的外部评估市场的营造;教学评估和科研评估相分离.  相似文献   

19.
运用社会学的理想类型分析方法,我们可以把世界高等教育抽象成三种模式,即罗马模式、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以及东亚儒家模式.罗马模式高等教育体系的主要特征就是国家控制大学,大学推崇专业教育;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的特征是国家对大学的弱控制,大学推崇自由教育;东亚儒家模式是威权政府统筹大学系统、大学推崇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分流战略.当然,任何一种高等教育模式的形成都是历史文化的产物,也是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对任何他国高等教育模式的借鉴和学习都必须结合本土的历史文化传统,而不是机械的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大学合并的推行背景,并分析高等院校合并后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模型的变迁,以及讨论大学合并对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影响;结果得知:在院校合并过程中将无可避免地改变了以往使用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型变化的环境下,国家与地方各级政府,以及市场、企业、民间团体、社区及个人在高等教育供应和财改角色上都有着根本性质上的改变;这种变化亦导致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渐渐从以往那种"干预型国家"模式来管理教育发展向"非约制型国家"和"市场促进型国家"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