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搞好新闻摄影,当好摄影通讯员是要长期付出努力的。为此,简述一点体会,仅供摄影通讯员参考。   一、培养发现新闻的敏感性,力争多出新闻照片。   发现新闻的能力,就是大家常说的新闻敏感。如果少了发现新闻的敏感性,那就很难拍出新闻照片,更无法拍出好新闻照片。   发现新闻的敏感性,不是头脑里生来就有的,它是靠摄影通讯员每日每时培养而积累形成的。摄影通讯员应养成一种良好的作风,不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都要了解社会发展的主流;善于在生活中去体验观察,并从生活中选择新闻。做到不仅能在突发的重大的新闻事件中…  相似文献   

2.
简讯     
《新闻爱好者》2009,(5):51-51
日前,由伊川县委宣传部举办的全县2009年度新闻通讯员培训班圆满结束。参加这次培训班的近百名新闻通讯员和授课老师普遍认为,这次培训班品位高,内容全,效果好,为新闻通讯员提高新闻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搭建了平台.为通讯员与通讯员之间、通讯员与新闻媒体之间拉近距离、相互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新年伊始,本刊又一个新专栏“通讯员与成才”与读者见面了!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讯员对新闻工作的作用至少有八:一是新闻单位的主要供稿人;二是新闻单位的耳目和信息员;三是报纸的评报员;四是报纸的发行员;五是记者的接待员;六是广告的联络员;七是新闻队伍建设的监督员;八是专业新闻队伍的后备队员。通讯员制度又是全党、全体人民办报路线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个显著特色。所以,广大通讯员是本刊最大的读者群。全心全意为通讯员服务,帮助通讯员增长新闻知识、提高新闻采写能力和稿件的采用率,一句话,帮助广大通讯员迅速成才,是《新闻知识》的根本宗旨。新闻通讯报道是一种很能考验人、锻炼人的工作。既要求刻苦学习,不断充实知识库存,又要不辞辛苦地观察事物、调查研究、苦苦思索,还要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而所有这一切,正是一个人不断进步和迅速成长所必须的条件。在党、政、财、文各级领导岗位工作的同志中,在作家中,有不少就是通讯员出身;在各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中,在新闻单位的领导干部中,有不少人也是从做通讯员开始的。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当通讯员,为了给通讯员树立一些学习的榜样,鼓舞和帮助通讯员迅速成才,本刊特辟“通讯员与成才”专栏,介绍一些卓有成就的通讯员的事迹和走过的路。恳请广大读者采写这方面的稿件,形式不拘,自述、专访等均可,但必须真实、生动,每篇一般不超过二千字。  相似文献   

4.
陈利 《新闻三昧》2007,(4):48-49
曾经是新闻媒体的重要生力军的通讯员队伍,如今渐渐被媒体所淡忘。在传媒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不少曾经是各大报社、电视台的特约通讯员、骨干通讯员、专职新闻干事(通称“通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广大通讯员为新闻媒体采写了大量稿件,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任务,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闻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许多通讯员却陷入了不知道如何为新闻媒体采写稿件、  相似文献   

6.
当前新闻媒体之间竞争激烈,各媒体都在积极抢抓各种新闻资源,以求发展.基层通讯员身处社会各个层次,可最直接地获取各种新闻线索.做好通联工作,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是新闻媒体发展的一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园地里耕耘数载,我结交了许多通讯员朋友。在他们成才的路上,并非都是坦途,有艰苦跋涉的甘辛,有如迷如痴的追求,有激流勇进的拼搏,有跨越障碍的胆谋,其中克服自身心理障碍,绕过成才路上的“暗礁”,乃是通讯员达到成才彼岸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么,在成才路上,通讯员要克服哪些心理障碍呢? 一、急于求成心理。干上通讯员这一行,谁不追求自己能写出名篇佳作,谁又不希望自己能成为出类拔萃的新闻尖  相似文献   

8.
简讯     
本刊讯近日,内黄县召开了2007年度新闻调度暨骨干通讯员座谈会,当年新闻报道先进乡镇和局委主管新闻的领导、骨干通讯员参加了会议。会议通报了该县2007年新闻外宣工作取得的辉煌成绩,全县在市以上新闻媒体(不含网  相似文献   

9.
陈要武 《视听界》2002,(5):31-31
目前新闻媒体的通讯员,主要是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专、兼职宣教人员以及社会上的一些热心市民。他们及时地为新闻单位提供了大量新闻线索及稿件,在媒体的生存和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利 《新闻传播》2008,(1):41-42
曾经是新闻媒体的主力军——通讯员,如今渐渐被媒体所淡忘。在传媒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不少曾经是各大报社、电视台的特约通讯员、骨干通讯员、专职新闻干事(通称“通讯员”)无不发出感叹:现在报社电视台记者的稿件用都用不完,根本不会用通讯员的稿件。通讯员的时代真的已经结束了吗?  相似文献   

11.
钟强 《中国地市报人》2023,(10):100-102
<正>现代社会,人人都是新闻的发现者、人人都是新闻的发布者,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做出真正的原创新闻,才是有别于通讯员、网友,体现自己水平的标准。可以说,从发现新闻到做出新闻,无不体现着新闻人的新闻敏感性和写作水平。个人认为,要想做出真正的原创新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专职通讯干事。八年来,我单位坚持每年为每个通讯员订阅一份《新闻知识》杂志。每一期刊物来后,我都仔细的阅读,我特别喜欢“通讯员之友”、“新闻业务讲座”、“新闻写作研究”、“视听天地”等栏目.对指导我们写稿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和启迪。我单位订阅贵刊从过去的三五份,增加到今天的35份,基层通讯员入手一册。有时举办的通讯员学习班,也把这本刊物作为教材,对通讯员进行培训教育。正是由于坚持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我们的通讯员近几年来在《陕西日报》、《中国黄金报》、《陕西工人报》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刊稿40…  相似文献   

13.
当前,新闻媒体间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报纸扩版,广播、电视增频道,互联网争夺人们眼球,竞争之激烈前所未有,而竞争最激烈的又属新闻类节目。另外,随着社会透明度的不断提高,新闻资源共享性也随之提高,独享新闻资源已越来越变得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媒体间的竞争也自然地由独享资源领域进入到共享资源竞争领域,即更多地看谁能有效利用和挖掘这些有限的共享资源,从而变共享为“独享”。于是,一种全新的新闻理念在新闻界悄然流行起来:加强新闻策划,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所谓新闻策划,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新闻媒体自身的优势,最大程度地整合、开发新闻资源,从而把新闻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发现新闻线索是采访的头一步,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功. 发现新闻线索取决于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一个通讯员思想水平、生活阅历、业务能力高低的集中表现.所谓新闻敏感性强,就是说这个通讯员懂得新闻价值.善于从一大堆材料中,特别是在不被  相似文献   

15.
简讯     
在2002年新闻报道工作中,滑县汽车站高度重视,专门成立由站长任组长的通讯报道领导小组,选调文化功底深、写作水平高的工作人员担任通讯员,组织通讯员围绕客运生产和客运服务工作深入进行宣传报道,该站通讯报道工作取得“开门红”。截至3月底,该站在国家级新闻媒体发表稿件1篇,在省级新闻媒体发表稿件6篇,市级新闻媒体发表稿件21篇。(祝胜伟)固始县地税局十分重视抓好群众性报道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詹钟声在撰写调研文章的同时,还带头采写新闻稿件,机关干部、基层人员纷纷动手写稿。去年以来,该局有68篇稿件被《…  相似文献   

16.
浅议抢新闻     
所谓抢新闻是指新闻记者在新闻竞争中,抢先占有新闻事实并予以刊播。 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抢新闻是新闻媒体之间竞争的一个主要手段,好比众多赛跑选手在众目睽睽之下,看谁先跑到终点。但不同的是,在赛跑中,参赛选手即便得不了第一,也有可能获得第二和第三。而在新闻竞争中,由于新闻价值的实现是一瞬间、一次性的,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不能在第一时间抢发新闻的媒体就等于从根本上失掉了这个新闻。因而,新闻竞争愈激烈,各媒体间记者抢新闻频率就越高。目前,在一座城市里,就连一个小小的交通事故也会吸引数家新闻媒体的记者…  相似文献   

17.
年末岁首,各地又到通讯报道工作表彰奖励的时候了。该给通讯员奖什么?不言而喻,精神鼓励为主——奖证、奖状。但适当结合新闻写作的特点也可发些奖品、实物之类的。如何使表彰奖励既体现精神鼓励又使通讯员得以实惠?依我之见: 一、谁都知道业余通讯员坚持写作比专职通讯员  相似文献   

18.
倪久芳 《新闻战线》2022,(11):99-101
寻找新闻线索是新闻采访的前提和基础。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产”新闻,从节日及季节性工作中“捉”新闻,从上级宣传任务中“吃”新闻,从来信来电来访中“集”新闻,从文件资料中“掘”新闻,从新闻媒体中“借”新闻,从重大会议中“挖”新闻,从通讯员来稿中“寻”新闻,从“道听途说”中“拣”新闻,从基层调研中“跑”新闻,从突发事件及社会热点中“追”新闻,从朋友圈、网络平台中“捕”新闻,都是新闻线索采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基层通讯员扎根在基层一线,肩负着长期为报社、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线索和新闻稿件的任务,但在写新闻报道时,往往不得要领,不知道新闻稿件该写什么、怎么写?投稿成功率一直不高.在此,笔者结合平时的写作体会,建议基层通讯员写好新闻稿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20.
有许多通讯员谈到,自己生活在基层,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事很多,其中不乏新闻线索,有的还是有一定分量的重大新闻线索,一可有些通讯员却熟视无睹,没能及时发现并抓住。而有的记者来到基层,蹲上一两天,从一个小小的连队就能抓到几条“活鱼”甚至是“大鱼”。为什么呢?这里除了有些通讯员整天身处其中容易产生感觉、知觉、视觉和敏感性疲劳以外,笔者认为还有一个在新闻写作中选角度的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同样一件事,有的记者、通讯员觉得很有新闻价值,写出了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