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读往来     
俞洪帆来信 ××同志: 来信收到。《出版参考》是我们出版界自己的刊物,多订多读,对工作大有好处。最近我同江苏少儿出版社社长石启忠同志(现在升任副局长、党组副书记)见面时问他:“《出版参考》你们为什么会订这么多(60份)?”他说:“这个刊物貌不惊人,但信息多,短小,快速,实用。一年下来,如果我知道一二百条信息,只要其中有一条为我所用,就够了。所以我们社人手一份。”这是一位实干家的评价,话不多,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图书发行界有一个奇怪的跟风出版现象,就是哪本书好卖,随后就有与之相似书名以及相似封面的书问世。这种奇怪而病态的出版现象,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不久前,××出版社推出了“另类”作家张驰的长篇小说《北京病人》,无独有偶,随后,××出版社又推出了70年代出生的“美女”作家洛艺嘉的长篇小说新作《中国病人》,两本书名显然“借鉴”了因电影而火起来的加拿大小说家迈克尔·翁达杰的作品《英国病人》。陡然间,书界“病人”吃起香来。继韩寒的《三重门》由作家出版社推出后,书市上又有××出版社的《九重门》、××出版社的《三重门外》的“孪生书”面市。甚至耐人寻味的是,《三重门外》封面上赫然印着“韩寒新著”四字等距离排行,让人分不清到底是韩寒的新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出版参考·新阅读》编辑部: 在我最喜欢的中华诗词等几种刊物之外,又添了你们的《出版参考·新阅读》。 你们办的刊物很好:内容活泼新颖、信息量大而多、插图且多美啊!每期我都细细地读之! 看了你们5月刊,现回答你们的问卷: 1.我最喜欢本期的栏目/  相似文献   

4.
启事     
《新闻周刊》编辑部: 首先,我要向全体编辑人员表示敬意,由于你们的出色工作,《新闻周刊》现已声名日起,成为关心中国改革、发展和人们命运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刊物。 好刊物必有好文章,贵刊即是。读贵刊2001年4期《未富先老》一文,感触颇多,今有点感想寄上,意在燃薪鸣角。  相似文献   

5.
众议     
苟且偷生的日子2005年8月20日,我无比伤心地主动离开了工作10年的《×××法制报》。因为这里的新闻寻租与新闻腐败,在拷问着媒体和记者的良心,在拷问着媒体的公信力。朋友对我说:“你如果把《×××法制报》的事写出去,你就是疯子。”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文化局社会文化管理办公室桌上的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 “我在××街××巷书报摊档上发现了一张内容下流的小报,是外地流人的,名叫《香侨》。希望你们去查一查。”这个群众自发打来的电话,使社会文化管理办公室的同志为之一震:看来,整顿、管理广州的小报市场并非易事,斗争时起时伏。不是吗?经过了几次大规模的整顿,小报泛滥之风已基本刹住,但要说完全绝迹,那谁也不能担保!  相似文献   

7.
去年11月,围绕南京栖霞山发现的一幅“飞天”壁画,两家媒体在报道中唱开了“对台戏”。《××晚报》说《中国发现“东敦煌”》,《××日报》则称《专家质疑“东敦煌”之说》;《××晚报》称《国际学者盛赞“东敦煌”》,《××日报》马上来个《考古报道莫炒作》;《××晚报》紧接着以《既不可夜郎自大,也不应妄自菲薄——专家细释“东敦煌”》、《“东敦煌”为何长期遭冷落》“辟谣”和反诘……一时间,关于“东敦煌”的“争论”变成  相似文献   

8.
《档案与史学》2000,(3):31-36
中共上海市郊工作委员会关于检查土改情况的报告 ( 1 95 1年 8月 2日 )上海市郊检查土改的初步情况一、上海市郊已分配土地的 2 2个半乡中 ,经过初步检查 ,发现有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 )关于外部方面 :1、少数地主乱说乱动 ,反攻复辟 :(1)抗拒劳动改造 :洋泾地主×××坐在板凳上锄地 ,不象做活的样子。村干部问他做啥 ?他说 :“你们不是说劳动改造吗 ?”有的分得土地仍雇人耕种。(2 )讽刺农民 :洋泾区一地主×××向一农民说 :“我知道你们分到 1亩地 ,现在开心了。”(3)否认土改 ,窃夺斗争果实 :如杨思区地主×××的老婆 ,向村干部讨债…  相似文献   

9.
规范再规范     
我是吉林省桦甸市《桦甸日 报》的一名普通编辑、记者。也是贵刊的多年订户。也许是出于职业习惯,我除了喜欢阅读贵刊每一期的文章外。还格外关注贵刊的有关数字用法等规范问题。仅以2000年第6期为例,找出一些自认为数字等用法不规范的示例,向贵刊提出来,仅供你们今后编稿出版时参考,使贵刊在数字和标点符号的用法上,规范再规范。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下文简称《规定》)8.6规定: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在表示数值的范围时,使用浪纹式连接号“~”。因此第3页正文第2自然段第2行中的“今年1-4月”应改为“今年…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1月14日下午,澳洲著名纪录片导演鲍伯·康纳利(Bob connolly)带着他与罗宾·安德森(Robin Anderson)的新作《面对现实》(Facing theMusic)来到复旦。在逸夫楼报告厅里,通过四个小时的放映及交流活动,我们开始见识康纳利和他们的纪录片。这次活动由澳大利亚领事馆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共同举办,是今年的上海国际文化节“澳大利亚文化周”活动的一部分。在随后的两个星期里,康纳利的另一部广受赞誉的作品《叛党分子》(Rats inthe Ranks)和《面对现实》一同作为澳洲纪录片的代表作在上海图书馆参加展映。  相似文献   

11.
日前,笔者偶遇一位在研究所工作的老友。一见面,我就打趣道:“你们所的产品名气蛮响,你老兄也大名在外,××报登了大半版文章表扬你们呢!”他听罢,先是笑而不答,接着不自在地解释:  相似文献   

12.
沈阳市图书馆编印的《决策参考》(以下简称《参考》),创刊于1987年4月,是一种专题汇编各地报刊资料,及时为党政领导提供国内外有关改革与开放的新情况、新经验、新方法、新观念,以及对本市工作评价的内部刊物。现已编发50期,提供信息884条,受到各级领导的欢迎,取得较好的机会效益。一、各级领导赞誉图书馆做了一件好事市委张成伦副书记说:“《决策参考》这种形式好,好在短小精悍地提供各种信息。”武迪生市长说:“《决策参考》每期我都看,办得不错。”艾廷镌副市长说:“你们的工作很有价值,为领导提供了许多重要信息,有的已成为理论依据,很有帮  相似文献   

13.
●北京六里桥方圆书店张经理:现在实用类的书挺好卖:像心理学类的,技能类的。教辅类的书也较好销。最近《生命的留言》、《妞妞》、《雨衣》和《三重门》比较好卖。它们都贴近现实生活,内容质朴,语言文字优美,此外,它们也都与宣传力度有关。拍成电视连续剧的,报上连载的,新闻报道突出的书都好销。但是过分炒做的书并不都好卖,如《××名人批判》、《××明星批判》,揭人隐私的,无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书没人买。市场行情逐步趋于高素质、高档次,中外古典名著应该在提高版本质量上做文章。书市对书店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它卖的都是积压书、库存书。现在,来书店的读者人数在下降。  相似文献   

14.
读者之声     
△青海乐都县地质四队崔海峰: 我从1985年开始订阅《新闻与写作》,现已按年装订。从订贵刊开始学写新闻、小说、诗歌、散文等,已在地市级以上报刊、电台发稿100多篇。去年,我运用贵刊“小小说创作谈”的知识进行创作,在《中国地质报》的纪实小小说征文活动中,在总共刊登的70篇征文中,就有我写的2篇。贵刊有不足之处。从我订的这三年看,几乎没有看到什么漫画作品和漫画创作方面的文章。建议开设“漫画专页”和“漫画创作谈”栏目。新闻摄  相似文献   

15.
书业内外     
十五届全国书市上冠以“赤裸裸”书名图书大行其道据《新闻晨报》报道:越来越多的图书为了吸引眼球,开始追求“赤裸裸”的书名,这种风气在第十五届全国书市上可谓愈演愈烈。在日前的书市上,这边厢是中国台湾地区名嘴曹启泰在巧辩书名《我爱钱》,而那边厢则是有着“70年代文字第  相似文献   

16.
(三)经部类目与图书著录 经部类目的设立 懦家经典在西汉确立了经的地位以后,东汉初年,班固据刘歆《七略》撰《汉书·艺文志》,于“六艺略”著录儒家经典,分立九个类目,即:《易》类、《书》类、《诗》类、《礼》类、乐类、《春秋》类、《论语》类、《孝经》类、小学类。《汉志》“六艺略”的类目,奠定了后世书目经部类目划分的基础,以书为类成为经部类目的一个突出特点。 从《隋书·经籍志》到《四库全书总目》,经部类目的设立,皆沿从《汉志》,或大同小异,从无超出其规范者。《隋志》将《七录》“技术录”中的“谶纬类”移入经部,唐代母煚的《古今书录》、《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南宋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等书目因之。《隋志》于《论语》类后附著“五经总义”方面的图书,《古今书录》增立“经解类”,两《唐志》、南宋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目因之;其中,《明志》改称“诸经类”,《四库全书总目》改称“五经总义类”。南宋尤袤的《遂初堂书目》将《孟子》由子部移入经部,附著于《论语》类之后,《直斋书录解题》仍合类著录,而将类名改称“论孟  相似文献   

17.
切莫把“发现”仅当成一种荣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之茂 《中国档案》2003,(12):35-35
这是一个老话题。老话之所以重提,是因为翻阅档案报刊,我们还是能够经常读到这样一些带有轰动效应的消息:“××档案史料在××档案馆被发现”。接下来,作者会有足够的理由说明该档案史料是多么重要,“填补××史料空白”啦,“证明(或推翻)××史研论断”啦,云云。反正不外乎世上独有,弥足珍贵。沉睡已久的档案被唤醒,物尽其用,同时又能令人心服地说明档案馆藏品丰富宝贵,这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忽一日,有朋友对档案馆里发现档案的“新闻”不以为然,竟说出使人添堵的话:“我对你们档案馆是做什么的有些不理解了。田野里发现庄稼,教室里发…  相似文献   

18.
近日偶尔登陆《××晚报》衡水记者站的网站,被首页的“启事”吓了一跳:居然自称《××晚报》是河北省发行量、广告收入“双龙头”的“主流媒体”(且不去计较这句话水分有多大),并公布了24小时有奖新闻热线,称该记者站采集的新闻,“以社会新闻为主,侧重车祸、火灾、爆炸、跳楼自杀等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报端上屡有让人“不大放心”的娱乐新闻出现。不妨举几个去年以来的例子为证,如“张艺谋要当电影局副局长”。“×××没当歌手大赛评委是因其素质差”、“××影片被禁”、“××影片开禁未作一处修改”、“××影片将是中国第一部分级影片”、“××被困雪山生死未卜”、“××因老公解职猛拍广告以贴补家用”、“《芬妮的微笑》参赛莫斯科电影节并获电影节奖”、“面对绯闻流言××快崩溃了”,等等。这几条“消息”经事实“检验”,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稍加分析,类似“娱闻”的产生可分如下三类:一是某些影视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去看望一对老夫妇,他们正收听某地方电台广播。有则寻物启事说:“不慎将××市×××号房产证丢失……”老妇很惋惜,“哎!‘不慎将’这个人真马虎,好几次广播他丢东西了。”老汉说:“那天××(省)电台广播××市的新闻,不知为什么老说‘该死’(该市)”。对此,我们不能责怪二老的文化和欣赏水平,也无意挑剔这家电台的毛病,而应反思的是:正确运用广播语言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有必要经常谈论和认真研究。早在1946年我国广播电台创建之初的《工作细则》就明确规定:“用字用词要力求念起来一听就懂,对于文言或难懂字句,要加必要的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