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根本论,“伦理”乃人基于实然存在向生存领域敞开并达向必然存在之根本理路,它缔结起人内在生存和外在生存的双重关联性,前者生成的动力机制是人的生命本性,这是伦理教育成为可能的主观性依据;后者生成的动力机制是自然之理,这是伦理教育成为可能的客观性依据.仅后者论,入的世界性存在、人与自然的共在共生、人的亲生命本性,构建起伦理教育的自然论依据;普遍平等的经济权利、对自由的平等追求和政府必须担当创造善业的责任,生成伦理教育的社会土壤;而再造人性的自由土壤和恢复生命天性的想望,则构成伦理教育的人本前提.  相似文献   

2.
和谐人格是指实现人在生理、心理、伦理、法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素质和品质处于协调发展,其直接指向人与自己的和谐发展,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然、社会的相互协调。休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维持一个在个体生存之外的,属于个体自己的一个生活方式;保持个体对于个人生命的一种精神态度,是自己沉浸在自己创造生活的一种能力和机会,使人成为人。使人成为人,是实现人与自己和谐发展的题中之意。休闲对于个体来说不是天生的,需要我们去教育与引导。  相似文献   

3.
人道新探     
所谓人道,作为人道主义道德原则,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来说,人道是基于人是最高价值的博爱行为,是视人本身为最高价值而善待一切人、爱一切人、把任何人都当人看待的行为,简言之,就是“把人当人看”的行为:“把人当人看”是衡量一切行为是否人道的广义的、浅层的、初级的总原则。就其狭义来说,人道是视人本身的完善为最高价值而使人成为可能成为的完善的人的行为,也就是视人的创造性潜能的实现为最高价值而使人实现自己的创造性潜能的行为,也就是视人的自我实现为最高价值而使人自我实现的行为,简言之,就是“使人成为人”的行为:“使人成为人”是衡量一切行为是否人道的狭义的、深层的、高级的总原则。人道固然是一种应该如何善待他人的最高道德原则;但就其实质来说,乃是统治者应该如何善待被统治者的最高道德原则,是统治者应该如何治理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是社会治理的最高道德原则。相应地,人道主义固然是一种关于道德原则的理论;但就其实质来说,乃是一种关于理想社会的理论,是一种关于人道社会的理论,是一种将人道奉为社会治理最高原则的社会的理论,是一种关于社会治理最高道德原则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人道是把人当人看和使人成为人的人人之道。人道构成所追求者乃自由,因而,自由构成了社会治理的最高原则。以此为参照,异化的本质呈现就是消灭人的自由,所以,异化是最根本的不人道。而根本的异化,就是专制,专制是人道、平等、公正的天敌。消灭异化的前提,是消灭专制,消灭专制的根本出发点是构建人人平等的经济权利和财产权利制度。  相似文献   

5.
源渊流长的惟人本主义自由传统,既把认知判定为自由的来源,又将自由降格为政治和伦理之领域性问题,从而使自由的存在论问题被历史地悬搁起来.客观地看,自由并不源于认识,而是相反,认识及其有关于认识的自由,均源于人的自由本身.因为人在没有成为人之前,他作为自然的存在物而已经拥有自由:自由,是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赋予所有存在者的存在力量.人由于拥有其自然存在物的自由,才因此而获得使自己成为人的存在自由;人因为拥有人的存在自由,才配享了人的生存尊严,才拥有了对生活实践自由的追求,而政治的自由或伦理的自由,都是人的生活实践自由追求的两翼形式.  相似文献   

6.
舒玲 《江汉学术》2011,(4):52-55
齐物论阐明了人要做到无我、忘我的理想境界,就必须齐万物、齐物我。以庄子之见,一切事物之间没有本质分别,在"道"的高度上具有"齐一"性,人和自然是合而为一的。自然中心主义主张把道德关怀扩展到所有生物,乃至大自然,其立论根据是认为自然也具有内在价值。齐物论与自然中心主义有诸多不同,但是可以相互影响,共同为社会发展与人类生存...  相似文献   

7.
信仰是人时其自然生存有限性、自我能力有限性和社会存在有限性的一种精神上的超越,她是个体对待、善待生命的根本态度,既是以承认生命的有限性为前提,又是以认同永恒价值或终极意义的"存在"为理论基础,简言之,信仰是对生命的不朽的精神追求,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据.没有信仰的寄托,人只能沉溺在世俗的物欲横流之中,沦为无根的精神漂泊者.在教育生活和实践中,也缺少不了信仰.教育哲学恰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这一信仰-确切的说是教育信仰.  相似文献   

8.
魏晋风度的产生与东汉末年大规模的死亡现象和士人对死亡的畏惧有直接的关系。大量的死亡,使魏晋士人格外地珍视个体的生命,自觉积极地思索生命的价值以及保全和完善生命的途径。嵇康作为竹林七贤的领袖,无论是在容貌的俊秀、思想的自然,还是在以艺术的方式表达人生上都可称得上是魏晋风度人格美的典型代表。在黑暗的社会里,嵇康试图从世俗中摆脱出来,寄情山水,远离世俗的打扰,一个人固执地追求着自由,追求着真理,追求着超越,追求着自我,最终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追求,成了千古传颂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人作为个体,始终生存在多元开放的群体社会之中,其践履权责训练应该从家庭、社会、自然三个维度入手,引导和训练人学会忠诚地践履家庭权责、公民权责和自然权责的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关怀生命:我国教师生存现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本位论”下的道德存在和知识存在无法完整诠释教师的主体存在,生命存在是教师主体存在的根基。教师体力、脑力、心理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必须以“以人为本”即教师生命存在作为其逻辑前提。生命教育理应关怀教师生命存在最基本的、最具体的生存条件,而这种生命关照必然要建立在对教师生存现状的实证研究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