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由表达,真诚写作”的作文教学理念,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而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发现一些学生作文要么“借米为炊”,把作文选上的文章拿出来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作文;要么“画饼充饥”,自己没东西写,坐在那里胡编乱造,从而形成了不属于自己的假而空的文章。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紧跟形势,指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呢?我以为当务之急要做到如下几点:一、观察现实生活,积累丰富情感新课标中的写作教学明确指出,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热点,激发学生写…  相似文献   

2.
[教学缘起]临近小学毕业,学生有许多话要对同学、老师、母校说,每年六月份,学生中就会掀起一股写“毕业赠言”的热潮。但是,根据多年的经验,很多学生并不知道怎样来写。虽然毕业赠言中不乏饱含感情、给人以激励、启迪的优秀赠言,但是也有很多同学写出的赠言要么千篇一律、套话连篇,要么成人味十足,甚至还出现了很多与小学生年龄不相符的、内容不健康的赠言。通过本次作文实践活动,目的使学生能根据特点,用比较生动、得体的语言写出饱含感情、富有个性、具有激励性的毕业赠言送给老师与同学,表达美好的希望和祝愿,使毕业赠言成为同学之间真诚…  相似文献   

3.
快乐写作文     
从教多年来,我发现有很多小学生怕写作文,不喜欢写作文。挖空心思写出来的文章,要么观点陈旧,缺乏新意;要么重点不突出,没有真情实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追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生活不够关注,未能让生活成为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如何让学生学会作文,喜欢作文,把写作当成生活的一种需要、一种有意义的活动方式?这就需要老师能授以法窍,从生活本身着手,加以启发引导学生,鼓励其写出既带有自己观点,又能反映真实生活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4.
1.明确张扬写作个性与作文创新之间的关系;2.掌握创新在文章中的三种途径;3.从内容方面把握创新的几个要求。1.张扬写作个性,是实现文章创新的前提。我们常见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在写作中,总是想:我要么不写,要写就要写出惊天动地、惊世骇俗的“大作”来,于是就想方设法写一些“重大的题材”,或者写一些奇异的内容,宣泄年轻人所特有的情绪,自以为这就是创新。其实,这,并不是创新。这样写,会丢掉了自己在写作上的长处。说到长处,通俗地讲,就是表达上的个性。比方说,有的同学天生比较敏感,是生活的有心人,于是校园里的草发芽了,花绽开了,他会欢…  相似文献   

5.
同一景观在不同的时令会有不同的特征。未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写出了什么特征呢? 一、“羞涩”。文章写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写出了荷花“犹抱琵琶半遮面”——欲现还隐——的情态。这正好是荷花在“淡淡月光”下给人的感受。如果在烈日下,荷花要么“隐”,要么“现”,是不可能“隐现两可”的。在朦胧的月色下,荷花才似“羞涩”的姑娘——看得见,却看不仔细。  相似文献   

6.
农村初中学生生活圈子狭小,见识面不广,学生怕写作文,写出的文章要么内容空洞,要么胡编乱造,没有真情实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从有限的生活空间中积累创作素材是打破这个局面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7.
现在大部分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头痛,感到无内容可写,写起来要么空洞、乏味,要么就是胡编乱造,写出虚假作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学生对作文的积累、构思、情感体验三个方面还把握不好。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简单谈一些看法。一、作文的积累方面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写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定素材的积累,写作就只能放弃。材料不够,捉襟见肘,硬着头皮做下去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相似文献   

8.
打开思路 ,对于我们学生写作文来说 ,是非常关键的。思路打开了 ,你就会觉得思如泉涌 ,往往会有写不完的内容。思路 ,就是写文章时思维的路子。路子太少 ,要么写不出什么 ,要么虽写得出一点 ,但往往会陷入死胡同。相反 ,路子多了 ,不仅能做到内容充实具体 ,而且往往还可以独辟蹊径 ,见到常人难以见到的景观 ,写出常人难以写出的东西。那么 ,如何才能打开思路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设问。一个题目 ,拿到手后 ,首先要设问。可以问题目要求写什么体裁 ,我自己准备写成什么体裁 ,题目要求写什么对象 ,我自己准备写什么对象等等。比如 ,要你写“…  相似文献   

9.
说“心得”     
历来的作文教学都强调读书,总把“多读”与“多写”并提,没有不提读书而只讲写文章的。这道理在于不读别人的文章就不知道文章是怎么回事,就不可能写文章;不读别人的文章,不用别人的思想内容修养和提高自己,作文就难有话讲,更难写出好文章。所以,学习写作一定要努力读书。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写记叙文,题材多为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但常常要么取材雷同,要么取舍不当,要么表达不妥,写出来的文章如同白开水,淡而无味。怎样才能写出平凡小事的味道来呢?  相似文献   

11.
愁眉苦脸、抓耳挠腮、叫苦连天……笔者觉得用这些词语来形容小学生面对作文时的表现并不过分。学生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以后,终于写出文章来了,当我们读后却惊奇地发现所写的内容相似,所用的手法雷同。学生写的内容大多数都是“路上捡到皮夹子,红绿灯下扶瞎子,上桥帮人推车子,公交车上让位子,放学后留在教室里擦桌子”,有教师称之为“五子登科”。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写出新意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经验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一、看一看,写一写“看”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启发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时记录下来,再经过耐心细致观察和写作训练,学生就能写出内容真实,叙述生动、具体的文章来。如:为了让学生写好...  相似文献   

13.
何敏 《教育艺术》2010,(3):56-56,55
一、成因分析写人、记事类习作往往有这样一个要求:请写出真情实感。可学生常常视而不见,写出来的文章不要说读者不信,就连学生自己都觉得不真实。学生习作写不出真情实感的原因是什么呢?其主要原因在“大”、“空”、“借”、“乱”。(“乱”主要是基本功和态度问题,在这儿笔者就不多说了。)  相似文献   

14.
议论文写作最能体现“真我”,最终看的是一个人思维的高下。如果议论文写作指导,总是习惯于形而下的反复体认.习惯于让学生掌握一些所谓的行文技巧.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拿到新的作文题,学生要么写不出,要么写出的是生搬硬套的模式化“僵尸文”。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阶段的习作中,记叙文毋庸置疑地占据了首要位置——无论是低年级的看图写话,还是中年级的写人记事,抑或是高年级的想象性作文、扩写与缩写,皆需要学生们在记叙文体裁里会表达、会描写,“乐于表达”“自由表达”。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对记叙文的写法懵懵懂懂,那层“窗户纸”始终没能戳破,写出的作文总是令老师头痛不已——要么只有一点点长,要么千篇一律。为此,我给我的学生们总结了写好作文的“三板斧”——“多记”“多叙”“多文”。多记,  相似文献   

16.
一、明确学期习作目标课标关于第一学段习作教学的定位是“写话”而不是习作,我们绝不能按习作的要求来教写话。能写出一句到连续的几句话,这就是写话,重点是“对写话有兴趣”,觉得写话不难。我们要着力培养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喜欢写。内容是课标规定的“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往往写不出真情实感,文章的情感空洞、无味.“情”从何而来,如何写出“情”.学生缺乏体验和感悟,为了指导学生写出有感情的文章,要掌握写“情”的方法:触景生情、质疑激情、简评借情、联想增情等,把心中的情写在文章中,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作文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检验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但是,作文课上,我们往往看到,有些学生对着作文题目思路堵塞,一筹莫展,总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或是搜肠刮肚费了好大劲写出的文章,结果枯燥无味,毫无新意,连自己看了都觉沮丧。学生怕写作文几乎成了一个普遍现象。分析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一是缺少语言积累、生活积累和思想积累,临到写作文时脑中要么一片空白,要么一片混乱,没有明晰的信息出现,二是平时在学习、生活中,没有注重感悟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平时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中学生…  相似文献   

19.
胡玉洁 《南昌教育》2006,(10):12-12
教学实践证明,中学生用英语写作的能力是完全可以培养的,有些学生甚至可以写出内容有趣、语言通顺、可读性很强的文章。关键在于师生双方对“写”要有热情并坚持不懈地努力。以下做法是行之有效的,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要写出感悟记叙文主要是写人记事,但作为一个高中生来说,却不能满足于这一点,而要通过写人记事,写出美好的人性,写出生活的感悟,使文章有新意,有深度,有“亮色”。例如,写自己的成长,成长过程固然要写,但更要点出成长的原因;写学校、家乡的变化,一定要联系时代的大背景;写人物,不限于事实罗列,而要写出人物的思想灵魂;写场面,绝不能机械照搬,而应透过画面写出它的实质,等等。要使文章写出生活的感悟,平时一定要注意:1.要不断加强生活积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有了生活积累,即使以前写过的内容,也会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