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特殊性,根据其主要地貌单元、旅游地质资源的空间组合特征和主要成景作用,采用带、区、群、点的系列化观点,将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地质景观划分为4大旅游地质资源景观带、15个景观区、38个景观群及300余个景观点。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特尔菲法和模糊赋值法等对其景观区层次进行了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为科学利用与保护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三江并流曾是一片鲜为人知的秘境异域,而在2003年7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之后,这块神秘美丽险峻之地成为了众多户外探险者的乐园。 三江并流不是一个案点,而是指云南省西北部一片广阔的区域风号区位于滇西横断山脉纵谷,南北走向的高黎贡山、碧罗雪山和云岭山脉之间,“三江”是指(由西向东)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江流与山脉互相夹持,平行地奔流了约400公里,这三务大江的源头都在唐古拉山。 由于三江并流地区特殊的地质构造,欧亚大陆最集中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人文资源、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使该地区成为唯一的、独特的世界奇观。 三江并流地区已将4万平方公里规划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报名地区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北半球生物景观的缩影三江并流地区名列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17个“关键地区”的第一位。 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级物种基因库,是中国三大生态物种中心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材料一为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2000年8月19日,由江泽民总书记亲自题写碑名的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材料二2003年7月2日,联合国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表决通过了中国“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三江并流”区域内,南北向的大江与大山相间排列,从空中望去,三条大江由北往南纵贯全区,平行流动近170千米,形成“四山并列、三江并流”这一世界独有的地理奇观。读图1,回答1~7题。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指图中的哪个地区A.A地区B.B地区C.C地区D.D地区2.“三江并流”自然景观的“三江”是图中的哪…  相似文献   

4.
从维尔纽斯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传来四川大熊猫世界自然遗产地申报成功的好消息,让人欢欣鼓舞。然而来自大会的另一个消息却让人们的心再次收紧:3年前才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三江并流,被列入了重点监测保护项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世界遗产委员会派往三江并流遗产地的专家考察组注意到,当地为保护遗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水电开发很难确定可能造成的威胁或间接影响,包括淹没土地区域居民的搬迁、道路的重建和改道、鱼类及其他物种迁移后栖息地、生态系统的变化、水文系统改变带来的生态系统的变化、当地地震活动的影响等等,还是难以估计。…  相似文献   

5.
2003年,是三江并流地区获得世界自然遗产称号的一年.怒江,对于这条古老的河流,人们寄托了太多、太迫切的期望:旅行社希望世界自然遗产的称号足以吸引八方游客;面临改革压力的水电企业希望筑无数的大坝,让滚滚江水变成印钞机;财政困窘的地方政府更指望它带来快速的收益;而科研和环保人士则希望在我们的国土上保存一条原始面貌的河流.这些相互矛盾的愿望,令这条河流难以承受.  相似文献   

6.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有效地保护和展示世界遗产是各缔约国在《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中的庄严承诺.近年来我国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不尽如人意.丽江古城、三江并流作为云南所拥有的世界遗产,在保护和管理工作上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现行管理体制的缺陷与不足,文章作者在实地考察了丽江古城世界遗产后,对云南省的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体制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花季文苑     
截至2003年7月4日,我国共拥有29处世界遗产,其中包括21处世界文化遗产,4处世界自然遗产和4处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它们是:泰山,长城,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黄山,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孔府、孔庙、孔林,武当山石建筑群,拉萨布达拉宫,庐山风景名胜区,峨眉山和乐山大佛,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颐和园,天坛,武夷山,重庆大足石刻,青城山都江堰,龙门石窟,安徽古村:西递、宏村,云冈石窟,还有云南“三江并流”和部分明清皇家寝陵。但是这样的荣誉对这些遗产本身来说,…  相似文献   

8.
《课外阅读》2013,(17):67+66
<正>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位于我国云南省,是一处世界遗产。三江并流指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这三条大江在中国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穿过横断山脉高大的云岭、怒山、高黎贡山中幽深的峡谷,并行奔流数百千米而不交汇的自然奇  相似文献   

9.
大约4000万年以前,一次剧烈的地壳运动引发了地球演化史上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举世罕见的“三江并流”就是远古地球陆地漂移碰撞的产物。“三江并流”分布于云南省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三条大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并流区域,整个区域面积达34000多平方千米。从青藏高原并行从北至南奔腾而下,穿过大小雪山、云岭和怒山山脉,形成了世界上罕见的“江水交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名官员从卫星扫描图片中发现了这一奇观,从而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三江并流”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  相似文献   

10.
20 0 3年 7月 2日 ,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2 7届世界遗产大会一致决定 ,将中国云南省西北部的“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 4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一块自然遗产地。神秘而神奇的地方所谓“三江并流” ,是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河流入青藏高原南延部分的横断山脉纵谷地区 ,最近处仅距几十千米 ,奔流 40 0千米结伴而行的罕见景象。从自然区域看 ,它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 ,是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延部分 ,也是横断山脉的主体。位于东经 …  相似文献   

11.
<正>上课老讲课本上的内容是很没劲的,这一点老师也知道。因此,今天的公开课地理老师打算出奇招,让同学们和来听课的同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为这,她足足准备了一个月。“同学们,大家可以暂时把课本放到一边。我们今天讲的内容,是书本上没有的。”地理老师露出得意的微笑,声情并茂地说道,“今天我们要讲讲三江并流,这是我国2003年获得批准的世界自然遗产。”  相似文献   

12.
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处于世界闻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北连西藏阿冬格尼山,南与碧罗雪山相接。其主峰卡瓦格博海拔高度为6740米,位于东经98.6°,北纬28.4°,坐落在怒山山脊的主脊线  相似文献   

13.
刊中地理报     
2007年6月27日,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经过审议,同意将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和重庆武隆"捆绑"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申遗成功,使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的世界遗产项目总数达到34个,这也是中国第6个世界自然遗产。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是发育在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的碳酸盐岩上的地貌。中国的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约占  相似文献   

14.
我居住在"三江并流"的边缘地带,那是个比香格里拉还要偏僻的小地方,没有雪山,没有草甸,甚至没有青稞和牦牛。所以我对雪山为城、江河为池的香格里拉高原,始终怀有一种宗教般的敬畏。  相似文献   

15.
三江并流     
《甘肃教育》2009,(12):F0004-F0004
“三江并流”自然景观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整个区域面积达4.1万平方公里。其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从2006年4月号起我们开始向同学们介绍中国的世界遗产。介绍完自然与文化遗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探访自然遗产——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武陵源)、黄龙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这些可都是风景优美的去处,旅游的大热门哦。  相似文献   

17.
香格里拉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滇、川、藏大三角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南段北端,"三江并流"之腹地,形成独特的融雪山、峡谷、草原、高山湖泊、原始森林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景观,为多功能的  相似文献   

18.
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目前我国有遗产总数28处,其中21处世界文化遗产、3处世界自然遗产、4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相似文献   

19.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召开的第 2 3届会议上获悉 ,中国的武夷山和大足石刻于 1999年底被批准正式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其中 ,武夷山为文化和自然遗产 ,大足石刻为文化遗产。至此 ,我们已有 2 3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这 2 3处世界遗产中 ,有文化遗产 16处、自然遣产3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4处 ,分布在全国 16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另外 ,世界上现共有 631处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其中 ,文化遗产 4 81处、自然遗产12 8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2 2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又添新成员@陈国治$山东省寿光…  相似文献   

20.
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探险家、学者约瑟夫·洛克半个世纪前在云南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区生活、工作了28年,写下数百万字记述纳西族历史与文化的著作,拍摄了数千张反映三江及其流域自然生态、民族风情的图片并将其推介给全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