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天     
文章以呼唤式的语言,“到原野上去吧”,召唤人们在夏天——“收获的季节”,及时“收获大地的奉献”,因为“庄稼完成了生命”,“成熟了”;召唤人们“在青草地上躺下”,消除“疲劳”,享受大自然赐予的天空的“辽阔无垠”和“湖水”“夜谈”的美,热情赞颂了夏天的成熟及夏天带给人们的美的享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夏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相似文献   

2.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由头。比如说,“创新”是目前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可以引发出人们无数的见解。又比如说,某个故事、某则新闻、某次科研成果、某部影视作品——都可以作为“话题”来引发人们的联想、引发人们的议论、引发人们的抒情,也就是引发人们心中想说的话。由此可知,在我们的作文课上,在我们语文试卷上,由某个设置好了的“话题”所引发出来的作文就是“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3.
师德的底线     
原先总是在体育场馆里听到的“底线”一词,现在频频出现在人们的社会活动领域,其意义也从“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引申为“最低的标准、条件、限度”。譬如流行于人们口头的“道德底线”一语,指的便是最低的道德标准和限度。时下,不知是由于人们对教育越来越看重,或是由于教师队伍中的“魔鬼教师”、“禽兽教师”这类憧憧鬼影时不时地出现以至骇人听闻,于是,作为一种职业道德的“师德”一下子成了人们扬清激浊时“出语率”颇高的一个词语,“师德的底线”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贞观并非全盛日,奈何人心向往之 长久以来,“贞现之治”深入人心,人们都认为那是个富强的、国力鼎盛的时代。相比之下,隋炀帝的统治在人们的心目中总是与“修凿大运河”、“伐高丽”、“江南巡幸”、“民不聊生”、“农民起义”相联系,  相似文献   

5.
在“对话”视域下的语文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缘起“对话型”语文教学已日益被人们重视,“对话型”语文教学的兴起源于人们对课程理解的逐步深化,源于人们对教育现状反思的日趋深刻。在众多的课程定义中有一种课程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即“课程作为复杂的会话”。当确认“课程作为复杂的会话”时,人们显然已走出了“制度课程”的视野。在“制度课程”的视野中,课程是分门别类的“学校材料”,课程教学的研究即是寻找开发这些“学校材料”的有效的程序的过程,这种研究必然会远离教学实践和社会生活。课程教学的形态则是以“教室中心、教师中心、课本中心”为特征的。这是一种…  相似文献   

6.
时代在变,人们的价值观在变,人们对“优秀”“先进”“典型”的看法也在变。  相似文献   

7.
一.“教育危机”驱使下的课程改革 1967年,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家、经济学家聚集威廉斯堡,提出了“教育危机”的概念…。自此,人们才如梦初醒。以前,人们只知道“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却不知道也有“教育危机”。更让人们感到震惊的是:教育危机竟然跟经济危机一样,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普遍现象。自此之后30多年的人类发展史充分证明了威廉斯堡会议的“先见之明”,在科技、社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  相似文献   

8.
史学三题     
从中国史学史尤其是中国史学思想史的历程来看,“史”的含义的演变,人们怎样认识“史学”,人们的史学史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是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本文考察了20世纪以前,人们赋予“史”以史官、史书、史事之含义的演进过程,人们关于“史学”之内涵在认识上由显现到丰富的演进过程,以及人们的史学史意识之不断加强的演进过程,在前人和今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和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在面对教育有话要说的今天,“公开课”是一个跨越学术边界,但却引人关注的话题。近些年来,对于公开课的质疑、非议乃至批判不时见诸报端,至今还在延续。但是,公开课不以人们的好恶而存亡,只要有教育,公开课就不会“谢幕”;只要有公开课,人们就会对它有话要说,过去,因为公开课存在“做秀”、“造假”现象,所以人们对公开课情绪化的责难多于理性的呵护。[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提起“浮躁”、“浮泛”、“浮夸”,人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当戒。然而在当今社会,尤其在学术界、知识界、教育界等领域,这“三浮”现象却依然存在,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浮躁心理和浮泛、浮夸之风,影响学术活动和教育改革健康发展,使科学发展观难以落实。因此,人们当以力戒。  相似文献   

11.
皖萧 《英语辅导》2002,(3):25-25
“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就是金钱”,这说明人们把时间和金钱看得一样重要,同样珍贵,因此人们在“花费”时间和金钱时格外珍惜和谨慎,生怕“花费”错了。英语中可以用于“花费”时间和金钱的词有spend、pay、cost、take等。虽然它们在意义上相同,有时也可以换用,但究其细节,还是有很大差异,稍有不慎就会乱“花”。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是农历的狗年。在中国化中,狗又称犬,是用来看家护院的,常为人们所不斥,如词语“哈巴狗”、“狗仗人势”等就体现出了人们对狗的厌恶。在西方,人们却把狗做为宠物来养,昵称狗为“he”,对狗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嘘,听![编按]  相似文献   

13.
一、听力教学的重要意义 听是言语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人们获得信息、进行交流和实现语言交际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据有关专家统计,在人们的日常言语交流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仅占9%。  相似文献   

14.
师德的底线     
原先总是在体育场馆里听到的词汇——“底线”,现在则更多地出现在了人们的社会活动领域。其意义也从“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引申成为“最低的标准、条件、限度”。譬如流行于人们口头上的“道德底线”一语指的便是最低的道德标准和限度。时下,不知是由于人们对教育的越来越看重,还是由于学校在某些地区已迅速飙升为抢  相似文献   

15.
在今年央视春晚上,“西单女孩”及“旭日阳刚组合”作为“草根”代表的演唱,引起人们的关注,至今热议不断。而对央视评选的“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人们似乎关注不够。其实,今年评选出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更多的是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普通工人、医生、战士、民警、乡村干部。  相似文献   

16.
陆瑞喜 《广西教育》2007,(5B):45-45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网络”正在以强劲的势头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许多学生一有时间便在家里或网吧“上网”和“冲浪”,学生中的“网虫”也越来越多,他们的学习知识、结交朋友、了解时事、发表议论和休闲娱乐等活动有许多都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的。而因特网深受市场经济大潮的浸润,比较重视经济效益,为了寻找“卖点”,追求“视觉冲击力”,适合一些“网民”的口味,在有色情、  相似文献   

17.
教理学的产生及其影响范国睿一在英语国家,人们最早用“pedagogy”一词来表征教育学知识,但人们往往把它与教学法联系在一起。随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日益丰富,“pedagogy”的“教育学”含义愈来愈罕用,取代它的是“education”。但是,用“e...  相似文献   

18.
关于“网络化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化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在信息社会,“网络化学习”作为一种理念,作为一种学习模式,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并不是“唯一”的。但“网络化学习”是信息社会里人们永远需要而不能拒绝的,并是伴随人们滤过一生的常规“辅助”学习模式、方法或手段。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常受“会话准则”和“礼貌原则”的双重约束。按照“会话准则”,人们应直接了当他讲实话,而按照“礼貌原则”,人们往往采用非直接言语手段。其中,委婉说法最为典型。这一现象的产生和发展与语言的社会文化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受人们认识水平的限制,人们对自然界的某些现象产生忌讳心理;受性心理的影响,人们对性、婚姻及家庭生活中的许多行为都采用委婉说法。委婉说法还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对事物的承受能力;同时,社会的发展增强了,人们尊重他人心理的自觉性,而娱悦心理又帮助创造良好的言语交际环境。  相似文献   

20.
释“极”     
“极”在古代汉语里有“疲惫”和“穷困”义,人们多不知道,往往误用今义“极点”、“极限”、“极尽”去理解。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