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查阅文献及问卷调查,对湖南省几所普通高等师范学校体育院系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师体育院系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高师体育院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高师体育专业学生教育能力的结构及其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莉 《体育学刊》2001,8(5):106-108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常规数理统计及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对高师体育专业学生教育能力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构建了我国高师体育专业学生教育能力的结构体系,揭示了其体系中各要素的重要性程度,阐述了建立和完善此结构的基本措施,为我国高师体育专业学生教育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湖南大学体育系194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师范院校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23.71%,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占2.06%;躯体化和精神病性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总体调查结果优于其他同类调查结果;高年级因子分高于低年级;男生因子分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4.
从"能力结构"的形成谈高师体教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问题是关系到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问题 ,文章从“能力结构”的形成条件入手 ,提出了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方案 ,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用SCL-90量表对西安交通大学2008级400名学生中筛查出60名分别表现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通过一学期的体育锻炼(18周)。实验前,采用问卷调查了61名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适应力、耐受力、控制力,注意水平、社交能力和康复力等6项指标为标准,学期结束后再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对在不同运动项目中有心理问题的对象在试验后与其相关症状的因子分发生的变化进行比较,发现抑郁组的学生在各锻炼小组中实验前后的数据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各种锻炼形式均能显著改善抑郁症状;焦虑组的学生只在排球和慢跑锻炼小组中呈显著差异,说明只有排球和慢跑对焦虑具有改善作用;人际关系敏感组的学生在蓝球、排球、足球锻炼小组中呈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三大球都属于集体项目,它们的特点要求运动员之间经常相互沟通和交流,这对于人际关系的改善自然有促进作用。体育锻炼是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改善其心理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学校、家庭、社会等环境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形势较为严峻,心理问题尤为严重.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少数民族学生素质教育的轨道;关注亲子教育,改善家庭因素;重视文化变迁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影响等;并有针对性地加大公益性资源配置力度、保证必要投入、推动均衡发展等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学生心理问题与体质健康及体育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肖建忠 《体育学刊》2004,11(5):102-104
通过对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实施素质教育,开展中小学校体育整体改革,构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模式的研究”实验学校心理健康学生与心理问题学生的体质健康与体育活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心理问题学生无论在体质健康方面,还是体育活动方面都不如心理健康学生。因而体育教学要做到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程度的目标,就必须首先从学生心理方面着手,重视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8.
高等体育院校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己成共识。心理障碍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如何,以及如何解决体育院系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现在应密切关注的问题。就此问题对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1999—2003级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旨在探讨高等体育院校学生学习成绩与其心理卫生状况的关系,为通过心理干预提高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等师范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应突出师范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突出师范性特点。本文试从高师公共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大纲修订、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选择、学生品德教育及师德建设入手,进行剖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力求为高师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完善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高师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安徽省316名高师体育专业本科生的心理素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师体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由自我完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性格、人际管理和再生素质6个因素组成。根据研究结果分析了安徽省高师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建议,为培养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学生受社会、家庭以及自身成长中各种因素影响,都多少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问题。这也是当今大学生退学、犯罪、自杀等案件不断上升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高校散打教学通过自身项目的特点和教师的合理、有针对性的指引能对当今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以其独特的演练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武术在满足留学生学练需求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十所高校留学生进行随机抽样,从他们对武术的了解、学习武术的原因、习武环境以及无武术学习经历留学生对武术的了解和学习期望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深度访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发掘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校留学生学习武术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体育课对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942名农村初中生(男492人,女553人)进行调查。结论:从总均分上看,心理正常者占30.38%,心理轻度异常者占61.48%,中度异常者占7.96%,农村初中生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者居多;通过检验发现,不同性别的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存在差异;对学校体育课满意的学生与不满意的学生除在偏执因子上无显著性差异,在其它因子上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高中阶段是心理问题高发阶段,需要适量的体育运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当前高中体育教学存在模块设置不科学、学情分析不深入、学生参与不积极等问题,无法发挥其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体育运动被弱化、教师专业视野不开阔,学科专业性不强、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存在心理障碍,锻炼积极性不高。笔者认为瑜伽运动与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相融合,在促进体育模块教学多元拓展的同时,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正向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理念和体育素养。在瑜伽模块教学实践中,笔者从理论推广、兴趣调动、技能训练、拓展延伸等方面进行了合理化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地位作用受轻视、概念界定混淆、方法体系雷同、心理问题德育化、德育问题心理化等主要误区。分析和探讨走出这些误区的对策对于推动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跆拳道俱乐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跆拳道教学经验,对跆拳道俱乐部教学的良性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旨在完善和丰富跆拳道俱乐部教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云南师范大学和云南大学随机抽取的100名大二学生进行为期2个月的跆拳道锻炼,并对其锻炼前后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学测试,经过统计学处理得出,跆拳道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具有显著影响,从而为跆拳道运动在高校的广泛开展提供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高校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紧张的学习和竞争的就业给大学生带来压力的增加,加上独生子女逐年增多,其心理障碍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如何让大学生及时了解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是各高校必须重视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大量文献的查阅和对本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分析认为:武术教学和武术活动是有效地、经济地解决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分析冬季户外有氧运动对高校学生焦虑状态的影响,寻找降低大学生焦虑状态的有效手段。采用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伯格的《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对哈尔滨商业大学学生进行两次测评。结果显示,通过冬季户外有氧运动训练,实验组学生的焦虑情况轻于对照组的学生;冬季户外有氧运动对女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更加显著。建议大学生经常参加各种有氧运动,尤其是冬季户外有氧运动,以缓解或消除焦虑情绪,改善并提高其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人际关系、适应性、竞争、开拓创新等素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有了一定发展,但整体水平不高;不同心理素质发展不平衡;有的心理素质系统内部不完善;心理素质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