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面向新工科建设需求,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创新实验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四结合”课程体系,建立新工科背景下以“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为核心的全方位资源共享课程平台。将理论课程、实验课程、课程设计与工程实践、创新设计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通过“传统教学+信息技术+口袋实验室仿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个性化学习,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与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郝文斌 《职业技术》2023,(5):97-102
“课程思政”+“医教融合”双驱动育人模式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在“大数据”“新医科”时代背景下,部分院校内康养专业群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着思政元素碎片化,教学内容单调、教法枯燥,脱离临床实际要求和学生真实需求,难以引起学生共鸣等突出问题。为探究康养专业群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新路径,课题组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依托“大数据”信息技术,构建了以临床工作者、高职院校教师、学生融合共创的“医+教+学”课程思政体系、具化了课程思政元素、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新方法、搭建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最终形成了以课程思政临床实践为主要路径的康养专业群课程思政改革新思路。探索出一条以康养专业群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为引领,以推进“仁心、仁德、仁术”立体化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为主体的改革新路径。为“课程思政”+“医教融合”双驱动育人模式体系的建设,培养适应未来康养模式的创新型康养人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未来教育是一场以“学”为核心的场景革命,“学生、场景、资源”将成为一种崭新的教学供给方式。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校从构建智能化教育场景、开发整体式课程体系、落实规范性课程实施、探索发展性课程评价四个方面,积极探索基于智能化教育场景的智慧课程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课程应用优势,营造“学生—教师—课程—环境”之间的多维交互场景,打造“互联网+”时代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新样态。  相似文献   

4.
中等职业学校探索构建课程思政模式是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的需要、全方位贯彻国家政策的需要,有利于全面提升新时代育人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福建省邮电学校以文化育人、情感教育、综合素质教育、问题导向教学为理论根基,以传承和弘扬“红色邮电精神”为思政核心,以“扬通信文化、树服务精神、明强国担当”为思政主线,以“课堂+校园+社会”三域协同为运行机制,构建了“1+1+3+N”课程思政模式。并从深化教学改革、延伸育人空间、弘扬红色通信、深化校企合作、打造课程思政创新团队等方面开展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将对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针对智能交通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以开放实验为特点的实验环节等方面,探讨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建设符合“互联网+教育”要求的专业课程,适应智能交通人才培养需要。实践证明,文章的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改善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课程开发岗位适切性不足、课程内容先进性不够、课程教学有效性不高、课程评估系统性不强等问题,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以深化高职课改为研究重点,历经近十年研究与实践,借鉴成果导向(OBE)教育理论,探索出了涵盖“学生培养标准(即学习成果)+教学目标赋值法”课程开发技术、“行动导向教学+五度有效课堂”课程教学实施办法、“三级循环+四度评估”课程质量改进模型的“成果导向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形成了“分析岗位职业能力→研制学生培养标准→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行动教学场域→持续改进课程质量”的高职课程建设新范式,并在多所院校推广应用,成效显著。该成果充分体现了“小切口、大场景”的课改效应,在课程建设理念、课程开发技术和持续改进机制上取得重要创新,实现了课程开发、教学实施、质量改进对专业学生培养标准的形成支撑、实现支撑和证明支撑的逻辑自洽,广受同行认可。  相似文献   

7.
开放大学实施课程思政,不仅要结合开放大学自身的办学特色和教学支持服务的特点,更要聚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提炼并升华开放大学办学和时代发展背后的思政蕴意,并内化到常规的教学过程中:打造在线学习主渠道,践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凝聚思政育人新合力,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融入在线教学全过程,拓展课程思政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如何有效解决外语课程混合式教学中存在的学用分离、课程知识面窄、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提高外语专业的教学质量,是“新文科”建设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采用问题导向和产出导向,建立“空间维度、目标维度、主体维度”的三维度评价体系,推进“学、研、赛、创”四阶融合的实践组织实施方式,构建“线上+线下+实践”三维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并进行相应的实践探索。通过建设线上拓展资源,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域。教学体系实践的应用效果良好,课程建设成果明显,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知识传授型课程,其教学成效与学生的身体、环境密切关联,具有明显的具身属性。因而,基于具身认知理论视角,秉承身心一体原则,构建以心理素质提升为课程目标、以“4+X”“2+X”活动为课程内容、以“体、悟、行”为评价指标的“3+2”多元课程评价、以“现实+虚拟仿真”的具身环境创设为课程保障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体系,能与理论课程互为补充,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建设、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的改革,秉承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教学理念,积极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坚持价值引领,发挥一流课程铸魂育人新能效,加强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建设和示范作用,深化课程的内涵式建设,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带动教学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1.
在新工科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文章以淮南师范学院单片机课程课堂改革为例,对如何提升应用型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研究与践行。通过分析单片机课程教学的现状与不足,文章以“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理念介绍了本课程创新举措;在实践中建设了服务于本课程教学的MOOC资源、校本教材、单片机开发板、自研案例与校企项目,构建具有持续改进机制的“线上+线下、MOOC+翻转、案例+项目”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实施课程教学则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英语专业课程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以专业课程《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为例,根据课程特点,对教材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切合点进行深挖厚掘。通过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教学任务,深化中西文化认识;增强课堂教学互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运用“互联网+”教育,提升思政教育渗透效果;盘活第二课堂活动,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加强教师队伍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创新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完善评价方式等路径,以期在达成既定知识和能力教学目标及任务的同时,实现思政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于2020年11月7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本次国际课程论坛以“课程与教学如何应对教育新常态”为主题,着重讨论后疫情时代课程与教学变革的新方向、新路径。本文通过梳理论坛中专家的主要观点,提炼了疫情转变中的本土实践与国际经验;通过探寻疫情后的教育新常态,聚焦新路径和新经验,勾画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推手的未来教育新图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进入绿色发展新时代,新农科通识教育是建设农业强国、培养“三农”人才的关键。本文以“农业、环境与人类健康”课程为例,探究新农科通识课程教学理念与建设路径。课程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指导思想,以“融合、创新、发展”为课程理念,设计了“遵从自然、利用资源、创新技术、保护环境、持续发展”五大主题教学内容,创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Transdisciplinary)—线上线下多场景联合(E-platforms)—朋辈教学体系支撑(Assistants)—“教师—朋辈—学生互馈激发”(Motivation)的“TEAM”教学模式,建立了二维融合—三方评价—四度提升的“2+3+4”全过程评价标准体系,同时融合科技小院一线实践等思政元素,培养具备学科交叉融合系统知识体系、自主学习与批判思维综合能力以及“三农”情怀与责任担当的“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新农科人才。  相似文献   

15.
课程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载体与依托。2022年8月20—21日,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以“中小学高质量课程教材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举办了第四届全国课程与教学青年学术论坛。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行实施的新背景下,建设高质量课程教材是对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政策的积极响应,是发展中国特色课程教材理论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课程教材质量的实践之需。当前高质量课程教材的建设,紧紧围绕以素养导向建构新目标、以“学为中心”打造新教材、以“学科实践”推进新教学、以“促进学习”开展新评价展开。基于此,未来应继续深化发展机制、凸显文化底蕴、强化数字赋能,进一步推动课程教材育人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来临,在持续改变我国教育教学模式的同时也为“互联网+”视域下线上教育开放式课程的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作为“互联网+”背景下新兴的教育手段,线上教育开放式课程教学模式借网络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逐渐成为转变当下电大教育教学、教学管理现状的热点与方向。但线上教育开放式课程教学管理目前尚未有比较成熟的实操模式,导致“互联网+”视域下线上教育开放式课程的教育管理存在较多需要研究、探索、解决的难点与困点。基于此,以“互联网+”视域下线上教育开放式课程教学管理的困境为分析对象,重点探讨如何在“互联网+”视域下线上教育开放式课程教学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7.
“地震与测井原理与方法”课程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了培养地质-地球物理复合专业的人才而设立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授课团队针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预修知识基础不足、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实践学习效果不佳等“痛点”问题,在“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从预修知识、专业知识、实践知识三个知识维度开展了线上线下“三维”混合式教学创新,让本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取得了实质性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为背景,以职业教育课程实施对高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诉求为切入点,以解决目前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落脚点,提出高职教师应知应会四“说”,即以人才培养方案为蓝本说“专业”,以课程设计为重点“说”课程,以行动导向教学为引领说“课”,以学习者为中心“说”学生,以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物流项目管理”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为企业培养项目管理人才。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融入课程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梳理。教师团队指导学生立项“互联网+物流”项目14项,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树立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相似文献   

20.
林宁 《广西教育》2014,(31):108-109
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为背景,以职业教育课程实施对高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诉求为切入点,以解决目前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落脚点,提出高职教师应知应会四“说”,即以人才培养方案为蓝本说“专业”,以课程设计为重点“说”课程,以行动导向教学为引领说“课”,以学习者为中心“说”学生,以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