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文娟 《山东教育》2005,(33):37-37
散完步,我带着孩子们回到寝室,午睡时间又到了,大家都放轻了脚步,迅速地爬到小床上。看着孩子们这样听话,我不由得感到有些得意。因为一个星期前,这帮小家伙还总是在午睡时吵吵嚷嚷个不停。为了改变局面,我和他们达成了一个协议,就是在每天午睡前我都会讲一个故事,孩子们是最喜欢听故事的了。  相似文献   

2.
有些语文课听下来,常让我唏嘘不已。《狐狸和乌鸦》是一个经典的寓言故事。课堂上,老师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揣摩狐狸三次骗乌鸦的心理活动。听着孩子们越来越惟妙惟肖地模仿狐狸极尽狡诈之本能的语言,我们是否应该思考:我们是以“读”为本了,以学生为本了,可在读的过程当中,我们让孩子学会了什么呢?孩子们口头上会说不要轻信别人的话,实际上,他们在入情入境的读中已经知道了如何为了自己的利益吹牛拍马或撒谎骗人。《泊船瓜洲》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课堂上,老师花了很大的力气引导孩子体会王安石在“春风又绿江…  相似文献   

3.
谭宏标 《江苏教育》2007,(18):27-27
近日教学口语交际课《狐狸与乌鸦》续编,孩子们上课发言踊跃,续编的故事情节生动,爱憎分明。可是,听着听着,我发现一个问题:许多孩子续编的故事结果大同小异,狐狸不是被乌鸦设计淹死、砸死,就是被猎人打死(许多书上也是这样写的)。孩子们同情弱者、憎恨奸诈这无可厚非,可是,乌鸦与狐狸有这么大的仇恨吗?狐狸只不过骗了乌鸦的一块肉,理应遭此恶报吗?我不禁愕然。  相似文献   

4.
教学设想:这是一节给五年级学生上的写作课。本课就是抓住“兴趣”这一触发点,引导学生体会、想象,然后把想表达的话自然流露于笔端,激发学生潜在的写作能力,使他们不断碰撞出创新的思维火花,健谈、乐说,发展个性,从而顺利地走进快乐写作的殿堂。1.童话引路,自由表达师:同学们,《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早在二年级就学过,老师非常喜欢这个故事,你们喜欢吗?(生异口同声:喜欢)今天老师又把“狐狸和乌鸦”请到了这里,大家看。(播放动画,同时找两个学生给狐狸和乌鸦配音,师解说)师:(微笑地望着学生)故事我们已经听完了,大家有什么感受呢?生:我听了这…  相似文献   

5.
教室里十分安静,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在收听录音机里播放的《狐狸和小羊》的故事。故事情节激起了孩子们的义愤。这时,教师自然地将活动转入到第二个阶段。教师建议:“现在我们来折一只狡猾的狐狸好吗?”幼儿一致赞同。于是教师教,幼儿折,孩子们一边折,一边讨论刚才听到的故事,气氛十分活跃。折好狐狸的小朋友抽拉着狐狸的嘴,纸狐狸便活动起来。当大部分幼儿都折好时,教师问幼儿:“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处置这只狡猾的狐狸呢?”幼儿个个争相发言:我要把狐狸关在山洞里饿死;我坐在飞机  相似文献   

6.
“给我讲个故事吧。”这是孩子们睡觉前跟爸爸妈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然而上了小学,孩子们即将从听故事转为写作文了。怎样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呢?心理学研究表明:六七岁的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的最佳期,求知欲强,既有丰富的情感,又善于形象思维,正是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时期。因此,把作文教学提前到低年级是科学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用心寻找     
听故事,我想很多人都喜欢,尤其是幼儿园的孩子们。我也很喜欢讲故事给孩子们听,不管是书本内容、课外内容,还是孩子们熟悉的故事。我常利用饭前,离园,课堂省余的时间给孩子们讲故事,每个孩子都听得津津有味。孩子们升入大班后,我开始让他们自己尝试着编放事。我们班上出现了很多“故事大王”,就连那些平时胆小,不自信的孩子也能落落大方地走上讲台,讲上一段。特别是在孩子们讲完故事后,可以得到“故事大王”的称号,为此,他们搜集故事、讲故事的积极性更高了。时间一久,我发现在孩子们讲故事时,下面听的孩子往往一会儿就坐不住了,怎么办呢?我…  相似文献   

8.
我是河南开封新华幼儿园的老师。小时候,我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喜欢听童话故事。当我把小时候听来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时,我的心又在那条充满神奇色彩的童话小路上和孩子们相遇了。于是,我拿起了笔,走进了自己心目中的童话世界。我要和孩子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一起惊奇,一起幻想……  相似文献   

9.
孩子们喜欢听故事。闲时围拢在我的身边,央我给他们讲故事。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讲一些颇受欢迎的故事,看到孩子们瞪大眼睛,认真听讲的样子,讲者也自觉有趣,便绘形绘声地讲下去。有时因为要做其它事,不讲又难以解围,我便拿出“杀手锏”,讲一个“小孩放羊”的故事,孩子们顿时兴味索然,嚷着“不要听”,噘着小嘴走开了。  相似文献   

10.
<正>山林中有一只爱听故事的刺猬,谁讲的故事好听,他就去找谁。一天,狐狸对刺猬说:"我有许多好听的故事,如果你要听,我可以讲给你听。不过我有个条件,你得先把身上的刺拔掉。"  相似文献   

11.
一、说出你的感觉来第一课时,我给孩子们讲述了这个故事,并让他们充分欣赏画面,交流了对母鸡和狐狸的评价。第二课时上课伊始,我先请孩子们分别用一个字、一个词、四字词或成语来说说读了这个故事后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在进餐前,我组织幼儿听录音故事。没过多久,后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窃窃私语。我连喊了几遍"请安静"后,情况有所改变,但过不了两分钟,他们又开始闹腾起来了。这时,我特别恼火,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听的配乐故事孩子们却不喜欢听,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坐在一块儿总有说不完的话。为了让孩子们  相似文献   

13.
故事奶奶的故事多,故事奶奶的故事好,小花狗爱听,黄狐狸爱听,大白兔也爱听。故事奶奶天天在小院里讲故事,小花狗、黄狐狸、大白兔天天来听。春天,故事奶奶的小院里栽了一棵苹果树,从此,故事奶奶天天在苹果树下讲故事。苹果树开花了,小花狗、黄狐狸、大白兔和苹果花一起听故事。苹果树结果了,小花狗、黄狐狸、大白兔和小苹果儿一起听故事。故事奶奶的故事一个接一个,讲了一天又一天。过了春天,又是夏天,转眼,秋天到了。  相似文献   

14.
我在故事教学中,除了注意培养幼儿欣赏、复述故事的能力,还注意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听故事想问题在给幼儿讲故事的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让他们积极思考。如讲故事《聪明的乌龟》,在讲到“狐狸马上就要抓到青蛙,乌龟看见了”时,要求幼儿想一想乌龟将要做什么。在讲到“狐狸转过来,发现是一只乌龟”时又问幼儿乌龟该怎样对付狐狸。变幼儿由过去单纯地“听”到“边听边想边讲”.  相似文献   

15.
在我的身边.没有酷署,没有严冬,孩子们的笑声永远是温睑的春风每当我把故事讲给他们听:孩子们就闪动着星星似的眼晴.每当我教他们舞蹈,孩子们就象欢乐的小乌.每当我带他们到操场上运动孩子们更似小鹿般奔跑,我力祖国的未来辛勤劳动.感到分外光荣和自豪.身边永远是春风——幼儿教师心中的歌@刘嘉敏~~  相似文献   

16.
鹏鹏讲故事     
刚接手这个中班,我发现孩子们都爱听故事,他们还喜欢把自己听到的新故事讲给别人听,我觉得这是发展语言的好机会,就鼓励孩子们轮流给大家讲故事。有一天,轮到胖胖的鹏鹏给大家讲故事,他站起来只说了几个字,就“哇”的一声哭起来,他边哭边断断续续地说:“我……不会……讲……”我想可能是他从来没  相似文献   

17.
一、说出你的感觉来 第一课时,我给孩子们讲述了这个故事,并让他们充分欣赏画面,交流了对母鸡和狐狸的评价。第二课时上课伊始,我先请孩子们分别用一个字、一个词、四字词或成语来说说读了这个故事后的感觉。爽!妙!绝!趣!奇妙!有趣!生动!出乎预料!妙不可言!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回答,我都一一给予了肯定,并有选择地将“妙”、“趣”两个字进行板书,当孩子们说到“奇妙”、“有趣”、“生动”时,我又在原先的板书上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18.
一天下午,孩子们在教室里打打闹闹,吵得一塌糊涂,为了使大家安静下来,我对孩子们说:“小朋友,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想不想听?”我料想孩子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大喊“想听”,谁知李君等几个小朋友却说:“不听,不听,我要画画!”在一旁的周老师火了,她大声呵斥道:“老师让干啥就得干啥!都给我老老实实听故事,看谁敢再说‘不’!”我知道周老师这样做,是出于好心,为了使我不致在孩子们面前丢面子,但我觉得不必勉强孩子,让他们怀着满肚子的委屈听故事,于是我说:“那好,  相似文献   

19.
正小容、小韬四岁半,睡前听故事是一定的。一晚,小容、小韬突然要给我讲故事。内容竟然是我常给他们讲的《小刺猬的故事》和《牙齿的故事》。我喜出望外,原来,两人早已把故事背下,熟记于心啦!对我来说,这算是个惊喜,至少证明,我一直以来的劳动并不是对牛弹琴。同时,这也极大调动了我讲故事的热情与积极性,并对自己偶尔应付的做法感到惭愧。孩子们在认真听,我有什么理由不认真讲呢?听睡前故事可谓好处多多,不仅能让孩子怀着  相似文献   

20.
听说过《狐假虎威》的故事吗?你知道那只狡猾的狐狸和愚蠢的老虎后来的故事吗?最近我去森林王国采访,得到了他们的最新消息:狐狸被狡猾的狼吃掉了,而狼又被老虎吃掉了,事情是这样的: 狐狸把老虎骗了以后就不把其他动物放在眼里了,他无论走到那里,都是把胸脯挺得高高的,步子跨得大大的,嘴巴撅得长长的,活脱脱一副森林大王的样子,百兽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