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多年前,罗大佑在《来来的主人翁》中这样唱道:“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我们不要被你们的发明变成电脑儿童。”“未来”不幸被言中了。电脑已经渗入孩子们生活的方方面面,PC机越来越普及,网吧在街头四处林立招摇,一张张由电脑游戏、不良网页编织的大网,正在捕捉吞噬沉溺于其中的少年朋友,他们早已遗忘了运动场上的竞赛、郊外的远行……他们宁愿一个人面对显示器和虚拟的敌人拼拼刺刀,“Game Over”甚至比“59分”还让他们伤心。因玩游戏而荒废学业的事例屡见不鲜。这不得不让我们像先知先觉的罗大佑一样担心起孩子们的前途来。但电脑游戏绝非电子海洛因,关键在于妥善面对它。  相似文献   

2.
管道惊魂     
“5点了,该下班啦!迪克,你听到我的话了吗?”同事问。“什么,你说什么?那,你先回去吧,我再等一会,反正我们也不是同路的……”迪克又重新埋下头去。哈维狡猾地笑了,他走到迪克旁边。“你为什么还不走呢?”迪克问。“那我也多呆一会儿,把工作干完再说。”迪克皱起眉头,但什么话也没说。迪克和哈维都是在这实验室实习的大学生。他们之间存在着竞争:每个人都想超越对方。从青年开始,他们就致力于解决这样的课题:那可是能让白发苍苍的老教授也伤脑筋的。他们寻找物体的外型,要求它对空气的阻力降到最小值。换句话说,他们在研究《物体对空气的最…  相似文献   

3.
“唉,我真烦恼啊!”每当发出如此“意味深长”的感叹时,我立刻就会遭“炮轰”:“像你这样的优等生有烦恼,那叫我们怎么办?”你呀,别刺激我们了!”是啊,知足吧!”……问他们为什么,有时一阵不公平的大叫:“你优秀呀!期末成绩年级第一。”优秀,我的烦恼还不是为了这个优秀吗?真想  相似文献   

4.
张晨 《科学大众》2013,(5):93-94
科学教育是儿童成长经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小学科学的课程理念之一就是让每一位是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而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学,对于儿童,我们真正了解了多少?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儿童特性,了解了多少?我们更多的是站在成人的立场上去看待儿童,因而以儿童的立场来理解科学,显得尤为重要了,理解儿童,理解儿童眼中的"科学"。亲近儿童,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贴近儿童,让孩子们学会探究;走近儿童,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品质,以儿童的角度审视科学教育的核心价值,会让我们有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据人民日报报道,现在中国农村出现了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形成的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留守少年儿童“,数量已达2000多万。“曾经多少次我想拉着父母的手,去看看大都市的繁华:曾经多少次我想依偎在父母的身旁,要问世界有多大?“这是一位留守儿童日记让的话。然而就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却道出了中国所有留守儿童的心声。童年,天真而单纯的年华,应该是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然而这2000多万留守儿童,他们却不得不远离父母,在贫困的农村,或与祖父母或与亲戚相依在一起,坚守着童年无法承担的独孤与辛涩。也正因为缺少父母关爱与管教,留守儿童群体中体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孤僻、自闭、暴戾、厌学、自卑,有的甚至是走上犯罪道路……值得庆幸的是,他们没有被社会忘记。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之下,他们的童年将会有更多的阳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吧。  相似文献   

6.
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对于幼儿来说,每一个科学现象都充满了神秘感。在我们教师平时的工作中,常常会带领幼儿进行各种各样的科学活动,而幼儿往往都会特别专注的投入到科学研究中。也许有人会产生疑问了:幼儿的年纪那么小,他们真的懂科学吗?他们会研究和探索吗?其实在我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我也经常带着这个疑问来给幼儿上课,我认为科学对他们来说太过于深奥了,他们肯定不会理解,更别谈什么操作了。可是经过我这几年的教学积累,我发现我当时的想法是那么的幼稚。  相似文献   

7.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朋友:每当大家需要搬运重物时,身强体壮的他(她)便会伸出援手,帮助大家渡过难关?这种热心肠的大力士令人敬佩。不过,你能想到吗?平日里易爆的气球在某种神奇力量的帮助下,也能化身为“大力士”搬运物品。你不相信我?那就来科学实验室一同见证奇迹吧!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而"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样,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也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内涵。如果能善于挖掘孩子们玩中的科学内涵,并巧妙利用孩子们爱玩的心理,引导他们在玩中探索和学习科学,我们的科学课堂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2002年11月21日、22日,京沪两地从事科学文化研究的学者聚集上海,举行了首届“科学文化研讨会”。会后发表了“首届‘科学文化研讨会’学术宣言——对科学文化的若干认识”。此宣言的发表引发了大陆一些学者的关注,地质学家陶世龙在他的一篇题为“一份奇怪的宣言”文中置疑这次学术研讨会为什么可以称为代表会议?清华大学的赵南元将这12位正式代表冠以一个称号——“反科学文化人”。但在另一些学者眼中,他们认为此份“宣言”仍不足以对目前盛行于中国的“科学主义”及其危害构成根本性的动摇,虽然他们表示欢迎“宣言”的出场。 我们认为在科学权威高于一切的这个时代里,这12位学者“宣言”的背后,绝不仅是他们的勇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泛泛的意义。“宣言”提出的问题是值得我们、甚至是全社会、尤其是科学家们关注的。从这份“宣言”里我们会联想到这样一些问题,比如人们希望中的科学与现实中的科学其本质区别是什么?科学应该在整个人类多样性文化里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信赖科学与去信仰一门宗教之间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反科学是反科学中的什么?“科学主义”是现代人人都具有的一种精神气质吗?如果我们从前忽视了这些问题,或者即使曾经涉猎过这些问题,但在今天,当我们再次思考和梳理它们时,一定会丰富我们  相似文献   

10.
“奇点”之后,大多数人选择了死亡。选择死亡的人管我们这些选择继续留在人间的人叫做“留下来的人”,以此表达他们的怜悯。在他们眼里,我们是一些无法及时登上“救生筏”的不幸之人,他们无法理解我们选择留存人世的决定。于是,年复一年地,这些死亡之人一直在残忍无情地将我们的孩子们从我们的身边偷走……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如何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首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因为只有学生对该门课产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不至于在被动、压迫的状态下学习,也只有这样,课堂才有生机,学习效率才能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唐芬 《科教文汇》2012,(35):74-75
回归本真,就是说要教育回归本真,要让教育真正成为发展儿童的生命、生存、生活,实现儿童的价值,引领人类文明进步.回归这样一个本真,也就是教育都是为了儿童,教育过程是儿童、教育的结果也是儿童、教育的目的更是儿童.  相似文献   

13.
郁斐斐  沈蓓蓓 《科教文汇》2014,(11):199-200
培养幼儿相信自己力量的心理品质对其一生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十分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新《纲要》指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本文从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教师的教育方法、多元化评价等方面就教师如何实施个性化教育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李娜 《科教文汇》2013,(14):55-56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饮食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身体健康。《弟子规》是先贤对做人道德和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总结,是习惯的养成的起点,同时也需要教师和幼儿持之以恒的努力,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多种形式来养成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幕课”来袭,它给中国高校带来的是机遇还是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本文希望将“幕课”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引入大学教育。同时希望更多的高校加入到“幕课”中来,把握机会,迎接挑战,对适应世界大学教育发展潮流和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魏晓萍 《科教文汇》2014,(17):202-203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生命个体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以及社会产生各种关系,幼儿也不例外。幼儿期是一个“社会人”的起步阶段,幼儿从一个“人人为我”的家庭小环境,进入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对于幼儿来说是新奇、陌生的,只有通过自主的交往才能帮助孩子积累认知经验,逐渐融入大环境,逐步成为“社会人”,促使其社会性得到发展。然而幼儿处在人生的初级阶段,其认知、心理尚不成熟,且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幼儿保护过度,因此幼儿缺乏自立能力,缺少与他人以及社会交往的经验。在幼儿园常会发现孩子因交往能力差不愿上幼儿园:“妈妈,我们班小朋友不跟我玩。”还有小朋友说:“我们班某某小朋友欺负我。”孩子之间因争抢玩具发生打斗现象,受害一方家长不是手足无措就是找老师、家长理论。幼儿园就是一个小社会,每一班就是一个小团体。  相似文献   

17.
世界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科技文明的支撑和引领,北京科技文明的建设的目标就是建设科技文明首善之区,以人的科技素养提升为龙头,推动人的现代化;以科学精神的社会渗透为核心,推进科技文化建设;以人本化管理为抓手,推进社会管理科学化。  相似文献   

18.
林琼 《科教文汇》2011,(3):66-66,69
意大利的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引起了当今各国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特别是瑞吉欧方案教学,正逐渐深入地影响着我们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19.
邵明鸽 《科教文汇》2014,(29):180-181
一本好书会成就孩子的一生,小学高年级又是孩子阅读的黄金期,然而现在的网络媒体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他们对于读书更是不屑一顾。作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要努力为孩子创造课外阅读的乐园,让阅读成为孩子一种内在的需要。让书香飘溢校园,让经典伴孩子成长。  相似文献   

20.
王思文 《科教文汇》2012,(30):172-173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驾驶技术已经成为普通大学生的一项重要技能.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汽车文化教育、倡导文明驾驶成为一种必然。本文给出了汽车及汽车文化的定义。阐述了在高职院校非汽车专业中开设汽车文化课程的重要意义.并指出教学宗旨是弘扬节能环保、安全、文明的汽车文化,摒弃低俗、危险、过度消费等汽车的使用方式,即普及汽车知识、倡导文明驾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