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质性相似"是剽窃认定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理论界并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判断标准,司法界也没总结出科学可靠的判断方法,"实质性相似"仅仅还是一个定性说法,致使司法实践中"实质"二字经常被忽视,而仅凭"相似"就被定性为侵权,造成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2.
抄袭、剽窃的判断与法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以采用时间判断法、比较判断法、调查判断法、程度判断法和技术判断法等方法来衡量利用他人作品行为的合理与否,以此甄别是否存在抄袭、剽窃之事实。抄袭、剽窃构成对他人著作权的侵犯,无论是抄袭、剽窃之作为者,还是出版了抄袭、剽窃之类科学赝品的出版者,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3.
剽窃分为侵犯著作权的剽窃与非侵犯著作权的剽窃。前者主要是将他人作品表达形式窃为己有,后者主要包括思想剽窃、超出适当引用限度的剽窃和自我剽窃。剽窃侵犯了他人权益,破坏了学术规则和学术生态,应从培育学术诚信观念、健全治理剽窃的相关制度,确立审查剽窃行为的合理机制,完善反剽窃技术等多维度视角治理剽窃。  相似文献   

4.
在版权法中,微量使用规则是实质性相似的例外。微量使用规则不应作为独立的侵权抗辩事由,也不应与合理使用规则混同。判断影视剧对他人作品的少量使用是否属于微量时,应采用普通观察者的视角。作品使用的量和质是判断微量使用的两个层面。量的层面在于判断原作品在影视剧中的“可观察性”,其主要考虑原作品的出现时长和出现方式;质的层面在于判断影视剧是否使用了原作品中独创性的表达。文章结合“我不是药神案”对该案适用微量使用规则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对学术不端检测软件与COPE"处理不端行为流程图"这2种方法进行了探索,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CNKI、万方、期刊界等3种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文章检测结果作了比较分析,综合考虑抑制学术不端现象和采用多种查重系统判断结果相同比率最大等2个因素,提出编辑部评估文章学术不端的标准是"选择查重报告的总相似度和去除引用相似度均大于等于15%"的论断。基于COPE"处理不端行为流程图",对"在投稿文章中存在剽窃问题"和"文章发表前要求修改作者信息"等2种较常见情况,提出了修改、完善编辑工作流程图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抄袭剽窃论文识别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抄袭剽窃论文的识别是知识产权保护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已有众多的识别方法和系统.本文从抄袭剽窃的定义、文本的表示(向量空间模型、广义向量空间模型、隐性语义索引模型)、文本相似度的研究内容、文本相似度的计算方法(基于统计学的计算方法和基于语义理解的计算方法)、数字指纹和词频统计两大类技术和方法和抄袭剽窃识别系统等方面为基本思路,对该领域中已提出的主要研究方案进行了分类阐述和比较分析,总结了其最新研究进展,为下一步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设想.  相似文献   

7.
在文坛、报界,文章剽窃向来为人所憎恶,也在打击、治理之列。但“创意剽窃”这一现象却未引起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在看法上也许人们见仁见智,致使“创意剽窃”现象越来越严重。 我在长期的读报与集报中,经常发现一些文章题目十分相似,语言相近,甚至题目完全一样,而语言却不一样,特别是在言论、杂谈、杂志这些题材中,这种现象就更为严重,这一现象说明“创意剽窃”确实存在。 所谓“创意剽窃”,就是某一作者的一个“思维创意”,“文章题目创意”,甚至文章名字被多人采用,不但文名相似,文章里头内容以至情节也很相似,只是在文…  相似文献   

8.
谈合理引用的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合理引用的判定凌福珍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引用是属于合理使用范围的合法行为,而剽窃、抄袭则是严重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违法行为。然而,两者如何区分是实践中至关重要却颇具操作难度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内容———新作品是否独立于原作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影视剧创作数量持续增长,2016年我国共生产电影944部,比上年增长6.31%;2016年1~9月共备案电视剧892部、34946集,比上年同期增长10%.随之而来的是国内影视剧著作权纠纷也大量出现,如何判断影视剧是否构成抄袭和侵权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长期司法实践中,“实质性相似”规则成为判定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核心标准.  相似文献   

10.
彻查科技论文学术不端的编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英  赵艳静  赵阳 《编辑学报》2011,23(3):231-232
针对不良学术道德行为在科技期刊中的表现,以天津大学期刊中心的实践提出了彻查科技论文学术不端的编辑策略。对于科技论文首先利用CNKI、CrossCheck剽窃检测器检测,然后寻找线索利用网络数据库查询。为弥补剽窃检测器和数据库查询的不足,还需进行网络深度排查。对检测结果,编辑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作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1.
袁杏桃 《中国出版》2014,(19):22-25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剽窃事件时有发生。学术研究是一个国家文化创新的根基,如果任凭剽窃现象持续下去,不仅会浪费宝贵的学术资源,而且会挫伤创新者的积极性,最终使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落空。从曝光的剽窃事件的处理结果来看,有的以学术不端行为加以认定,有的以引用不规范作出处理,有的以侵权行为追究责任,处理方式五花八门,处理结果常被质疑,这不能不与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剽窃本身的认识不统一有关,因此要有效遏制我国学术界的乱象,当务之急是要弄清楚何为剽窃,如何认定、如何对其进行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12.
对来稿进行学术不端检测是编辑部初审稿件的重要工作,检测过程往往存在过分依赖软件,对结果“一刀切”的倾向.文章通过深入分析,揭示了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CL的弊端,并从法律层面界定了合理引用与抄袭的界限;指出对检测结果要理性分析,依靠但不依赖,必要时通过同行专家作出正确判断;对系统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对学术不端的防范机制进行了深度反思,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编辑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发生侵犯作者著作权的行为,一般有以下六种:一、未征得作者同意,不能对作品内容作实质性的修改。凡更改书名、增删插图、更改或增删标题、增删前言或后记,均属于对作品内容进行实质性修改。对作品进行修改属于作者的精神权利。凡对作品内容和观点的修改,应征得作者同意,最好是有作者的书面同意,并存档备查。二、未参加创作,不应在他人作品上署名。三、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剽窃、抄袭他人作品。”剽窃、抄袭他人作品,是一种侵权行为。四、不能侵犯兄弟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五、重视自投稿的处理。编辑人员收…  相似文献   

14.
谈古论今说“剽窃”●路景云【夏县】“剽窃”是文坛上一种不光彩的丑恶现象。作为文人,一和“剽窃”沾边,立时便名落千丈,为人所不齿。但是,古往今来,剽窃现象始终绵延不绝,代不乏人,其因何在?无非是“名利”二字作怪。所谓“沽名钓誉”、“利令智昏”者是也。古...  相似文献   

15.
相关反馈是一种根据用户或系统的相关性判断重构初始检索提问的方法,已被证明可以有效地改进检索效果.具体到学术文献,其引用关系表征了文献内容上的相关性,因而可以为相关反馈提供有价值的辅助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引用上下文、文献同被引和文献耦合的相关反馈改进算法.该算法的基本思想包括:利用学术文献的引用上下文信息扩充词包模型(bags of words)进行文本表示;在相关文献判断阶段利用相关文献在引文网络中与其他文献的同被引强度和耦合强度扩充相关文献集合;结合基于聚类的相关反馈思想抽取查询扩展项.实验证明该算法提高了相关反馈效果.此外,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文献同被引以及文献耦合强度与文献内容相似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一处引用多篇文献其中有的被多次引用时怎样著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欣 《编辑学报》2007,19(3):182-182
问正文中一处引用多篇文献且其中有的文献被引用多次时怎样著录?答GB/T 7714—2005分别对一处引用多篇文献和同一文献被引用多次(每次引文页码不同)给出了著录方法。对所提出的问题,我们认为陈浩元先生在宣讲GB/T 7714—2005时给出的以下标注方法比较简明、合理、科学:示例:……近几年来已有多篇文献论及这一问题[2-3,5][4]15-18……文献[4]26和[7-8]对问题的论述更加深入,更具新意……如果一处有2篇以上文献被多次引用,则一处可以有3个以上“[]”。(郝欣)一处引用多篇文献其中有的被多次引用时怎样著录?@郝欣…  相似文献   

17.
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亟待提高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雷琪 《编辑学报》2006,18(1):40-41
指出参考文献著录中存在的9个方面的问题,包括机械式转引,非必要的引用,著录时效性不强,引用非正式文献,引用地域性窄,文献引用过少,不恰当自引,剽窃及文献著录形式上的错误,并提出一些在编辑加工过程中保证参考文献著录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林业类科技核心期刊文献引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深入分析文献引用对林业类科技核心期刊质量的影响,通过资料分析,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选择同一层次的5家林业类科技核心期刊,对其2014年全年的参考文献的引用情况(篇均引文量、引文类型、引文语种、引文的时效性、期刊自引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5家期刊参考文献的引用情况不尽相同,篇均引文量需要提高;参考文献来源类型主要是期刊;语种以中文为主,其次是英文,其他语种引用比较少;参考文献时效性和期刊自引率控制较为合理,但有提升空间.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希望期刊编辑重视刊发文章引文的各项指标,从而提高刊发文章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王渊 《出版科学》2016,24(1):24-29
美国法院按照以下两个程序认定被告是否侵权并在此过程中确定侵权认定标准:首先,原告对作品是否拥有有效的版权;第二,被告是否侵犯了原告的版权。“被告是否侵犯了原告的版权”认定也有两步:一是被告是否事实上抄袭了原告作品,二是被告是否抄袭了原告作品中受版权保护的表达部分并足以构成侵权。而对于“抄袭是否足以构成侵权”的判断就是“实质相似”判断。在美国,随着时间的变化、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变化,不同的巡回法院在不同的阶段对“实质相似”判断方法是不同的,依时间变化分别有专家证言与抽象测试法、一般观察者的“整体判断”测试法、“整体概念和感觉”测试法(后来改进为“外在/内在”测试法)、“作品所针对的对象”测试法、“更敏锐的观察者”分析法和“抽象-过滤-比较”测试法。  相似文献   

20.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引发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广泛传播,但也催生版权侵权风险。技术支持者、服务提供者和AI使用者构成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体系的主要链条,是版权侵权风险产生的重要来源。当下生成式人工智能版权侵权治理围绕AI使用者和服务提供者展开,将技术支持者排除在外,呈现出局部治理特征,治理效果不佳。生成式人工智能版权侵权治理需要采取全周期治理思路,延长追责主体链条、坚持过错原则、实施分层分类治理,探索“技术支持者—服务提供者—AI使用者”价值链上各个主体之间的责任分担机制。对于技术支持者,应着眼于算法和数据,优化算法模型避让版权作品,建立著作权人的“选择退出”机制;对于服务提供者,需区分不同商业模式界定其版权侵权治理的注意义务范围;对于AI使用者,涉及“接触+实质性相似”直接侵权认定规则的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