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改革     
高考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教育考试制度,也是涉及整个教育制度的大问题。围绕高考制度的改革,近年出现了许多争论热点,如关于是否要坚持统一高考的争论、关于科目改革的争论、关于高考形式改革的争论、关于招生中  相似文献   

2.
高考改革     
《教师》2013,(30):9-9
北京市教委在10月21日下午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中提及的语文学科将提高到180分、英语学科降低到100分并实行社会化考试等改革措施引发了专家、老师、高中生和网民的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3.
高考改革     
综述又一年高考的硝烟平息了,从1999年至今,高考改革已经走过了四个不平凡的春秋,今年的高考也是如此:扩招,从黑色的7月变成绿色的6月,进一步扩大高校自主权,网上录取,即使面对sars也尊重民意坚持高考原定时间不变……我们都可以从中获知高考改革的信息。高考坚定不移地走上了公平公正、大众化、以人为本的道路。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再次关注高考改革的动向。网大发表文章说,当下中国的高考改革,制度创新较之技术革新更为重要和迫切,应该在制约高考制度的社会制度结构的缺陷中,寻求制度创新的突破口。其一是尽快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廉春雷 《辅导员》2009,(4):29-29
2006年春天,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两校实行了通过面试自主招生的尝试,成为高校改革的一个亮点。两校通过对上海若干所重点高中优秀学生的面试,在经过双向选择、考生确认环节之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各自确定了291名,共582名考生,约占复旦大学2006年总招生比例的10%。  相似文献   

5.
高考是国家性的水平考试,具有选拔人才、衡量学生基本学习的功能。有其相对的合理性、公平性和科学性。但是,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家政治体制、人才制度、经济实力的制约。比如就招生人数而言,并不是高考制度本身所能决定的事情.全国招生人数以及各个地区的招生人数都是由国家计划部门根据国民经济指标和人口进行计算而确定的.体现一种相对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6.
高考制度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尤其是在1978年高考制度恢复以后的20年里,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可以说,高考制度的出台和延续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开放层次的逐步加深和经济飞速的发展,现行的高考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高考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高考制度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尤其是在1978年高考制度恢复以后的20年里,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可以说,高考制度的出台和延续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开放层次的逐步加深和经济飞速的发展,现行的高考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高考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高考制度变革是继承与创新辩证统一的过程,其改革进路的设计需要深刻反思国内外高考改革的历史得失,从多维度聚焦高考制度变革的共性趋势。这样才能设计出切实可行的高考改革新思路,促进中国高考制度沿着历史和世界潮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者通过对2012年高考状元父母职业的调查分析,剖析近期公众议论颇多的有关“取消高考”、“‘职场状元群体’中难觅高考状元的‘身影'”等话题,提出高考是绝大多数普通家庭孩子实现向上阶层流动的一个重要通道,不宜取消并建议高考改革:一方面要能尽可能地考虑城乡公平,考虑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谨慎推进,另一方面父母应担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使孩子顺利度过人生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目前中国高考改革现实与改革趋势的分析,我们认为,统一高考制度必须要进行改革,高考改革的重点应放在高考形式和大学录取标准上,以使面向所有人的以达到一定水平为目标的基础教育与竞争性的选拔性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相分离并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同时探寻改革的配套措施以使改革能在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大背景中进行。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14,(10):14-15
惠铭生在2014年9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撰文指出:站在不同的立场、视角审视高考制度,很难描述出“公平高考”的轮廓。公平只有相对,没有绝对。讨论高考改革,注定没有标准答案。在中国,高考成绩可能决定了人的一生走向,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2.
高考是全社会关注的大事,高考改革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要在教育观念、高考制度、考试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不断试验,逐步完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一、外语可考两次,考生可自选优势科目计入总分此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高考考试科目设置方面,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改革之后,高考怎么考  相似文献   

14.
近期,教育部等国家部委相继印发4个关于高考改革的配套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就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等方面提出了可操作的指导意见。这是对2014年9月3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  相似文献   

15.
高考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它关系到千家万户,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长期以来,由于高考引发了困扰我国教育界的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大家多所议论,但都未能找到好的解决办法。读了发表在《中国考试》一九九五年第一期上为之同志的文章《关于高考几个问题的思考》之后,耳目一新。作者突破了原有认识思路的局限,正面肯定了高考竞争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指出了  相似文献   

16.
17.
高考改革刍议山东曹县一中袁寅生华东师范大学谭树杰文革以后,恢复了高考制度,在当时来说,这对于拔乱反正,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无疑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负担沉重不堪,学生健康素质下降等等一系列问题暴露出来。广大教师...  相似文献   

18.
论高考改革     
一 1949年,我国各高等学校仍沿袭旧制单独招生。1950~1951年,逐步实行大区联合招生。1953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有计划地培养干部,从1952年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实行统一招生。 所谓全国统一招生,基本上是:各部门、地区所属普通高等学校及军队院校在地方的招生工作,由国家教委领导;招生政策由国家教委制订(艺术、体育、军事等院校招生,  相似文献   

19.
高考改革何去何从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因其所具有的权威性、科学性、高效性等方面的优点,在为高校选拔优秀新生、促使青少年努力学习、鼓励公平竞争、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也因统得过死、无法体现各地区各高校特色、加重应试的激烈程度等方面的局限,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在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高考改革比以往更具有迫切性,本组笔谈试图从不同角度探讨高考改革的方向、路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第一现场2006年6月7日、8日两天时间,全国有950万报名考生进入高考考场,而2006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达530万人,两个数字均创下新的历史纪录。从数字对比看,2006年的高校录取率明显超过50%,平均不到两个考生竞争一个录取名额,与扩招前相比,这几年考大学的压力相对减轻。但考生和家长依然紧张,因为考好大学不易,考名牌大学不易,考北大、清华更不易。为了尽量保持“起跑线”上的竞争优势,家长以及中小学给了学生巨大的学习压力,十年寒窗苦,为的就是高考“一考定终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