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当前广告中的词语仿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广告中出现了相当数量的词语仿造,特别是对成语的仿造。本文从词语仿造在广告中的作用;当前广告中的成语仿造与改变成语的区别;同音仿造的局限性与不良影响等三个方面,对当前广告中的词语仿造进行了论述。指出,广告中仿造成语、惯用语时,要慎重,不可随意仿造。广告用语要为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广告中成语活用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中的成语活用现象既有积极健康的方面,也有消极不利的因素.在广告用语中,做到恰当活用成语,扬利避害,是语言文字学界、广告界甚至整个社会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成语广用     
精练简洁、易念易记、感召力强是广告用语的特征.成语正符合这些特点的要求,于是广告创作者将目光锁定成语,通过部分修改为己所用.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谐音成语"或"换字成语",它们给成语本身及受众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这种破坏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社会现象,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4.
广告用语的翻译对进出口商品的宣传效果和营销结果意义重大,本文根据广告用语的目的及其主要功能,提出了"功能相似"的翻译原则,并分析了广告用语常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吴学辉 《现代语文》2007,(10):74-74
本文不对广告语言中的成语谐音效果泛泛而谈,而从语音、词性、语法结构等语言角度,剖析广告中谐音成语的构成特点及其应用状况.为了便于说解,我们姑且把谐音后的"成语"称为"新成语",相对来说,原来固有的成语就称为"原成语".  相似文献   

6.
汉语中的固定用语主要分为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专门用语五类.本文主要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经常遇到的成语和惯用语来谈固定用语的教学,从一定的实践角度说明其重要性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不少语言学家开拓了研究广告用语的新途径,即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广告用语,其中语用预设更是成为广告用语研究中的奇葩,受到了学者的重视.基于语用预设研究现状,本文将结合中国奥运会赞助企业电视广告用语实例,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语用预设及其令人折服的广告效果.同时,笔者还通过对奥运电视广告的分析,对广告语用预设分析提出自己的建议--增加"社会影响力"预设.  相似文献   

8.
改造成语广告为了符合广告商品的宣传需要,使用飞白、别解、比喻、比拟、移就等修辞格改变成语的原有形态,是对成语的创新型使用,但此类广告破坏了成语的原有结构或者曲解原意,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语言规范使用的原则。因此,改造成语广告必须遵循效果原则,一味地为了迎合商品而滥造成语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广告效果,而且也会破坏语言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9.
王辉庆 《湖南教育》2008,(12):46-46
成语因出现的悠久历史,在当今社会交际中已享有了极高“知名度”。于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不少广告人不约而同地把触角伸向纯洁的成语家族,把成语“嫁”给了广告,如百“衣”百顺的服装,“骑”乐无穷的摩托车,默默无“蚊”的驱蚊器等。结果,成语这一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的典范,开始沾染上了铜臭味。其误导广大中小学生纷纷将“广告用语”当成“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  相似文献   

10.
在大陆境内最先运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已不可考。至今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语是日本人做的,用的也不是成语,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  相似文献   

11.
常规关系指的是事物自身的关系,是人们以关系的方式把握世界的一种认知工具。利用常规关系及其模型,通过相邻和相似性原则,来分析理解习语的内在含义,能够有效提高学习习语的效率,促进英语习语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中有许多习语。习语是固定的词组,从语义上说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往往无法从组成习语的各个词的意义中揣测出其含义。通过分析习语的构成形式,可以帮助我们灵活运用习语。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越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断全面深入发展,出现了许多广为流传的反映双方友好合作关系的惯用语。以与中越两国关系有关的惯用语为研究对象,分析归化与异化在这些惯用语翻译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探析归化与异化在中越关系惯用语翻译中的关系和作用,正确运用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准确翻译中越关系惯用语,有利于促进中越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动物与英语成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中有不少成语与动物有关,这些成语大多寓意隐晦,很难从字面上看出其真实含义。若望文生义地乱译,非但不能达意,还会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我们只有系统地学习一下英美文学,了解一点英美历史及文化背景,才能掌握英语中丰富多彩的成语,才能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英汉习语特点及其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语是语言中文化内涵积淀最深厚的部分,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都拥有大量习语,承载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它好比一面镜子,能清楚地反映出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习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具有与一般语言形式不同的特点。本文运用文化对比的方法,首先探讨英汉习语在语音、语义、结构等方面所具有的特点,然后进一步分析了英汉习语在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In English,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idioms which are very interesting and important.But,where do they come from?How do the people use idioms to express themselves?By analyzing the origins of idioms,we may better understand them.What’s more,we are also able to learn a lot abou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This essay is mainly about idioms from animals and from colors.  相似文献   

17.
成语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固定词组,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其形式和意义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依据虚词“莫“在成语中的发展演变规律,可以探求成语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8.
陈文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85-86
从中西文化的差异着眼,对中英文中有关颜色的习语的翻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用相同的颜色表达把英语习语翻译成中文。(2)用不同的或者不带颜色字眼的表达把中文习语翻译成英文。(3)用不同的或者不带颜色字眼的表达把英文习语翻译成中文。文章通过以上的研究,证明了只有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准确有效的翻译颜色习语。  相似文献   

19.
习语是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语言形式,中英不同的文化使得英汉习语在表达上有很大差异。本文对比分析了中英不同的意识观念、地理位置与环境、不同的文化对英汉习语的影响;英汉习语源自不同的宗教、神话与传说和寓言故事,因此在表达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只有在了解和掌握两个民族各不相同的文化渊源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习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国内外英语习语的研究都遵循着习语的固定性特征来进行。然而,习语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存在着转换的能力。文章从变异的途径、变异的理据和变异效果等方面对英语习语的变异现象进行了探讨。指出变异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变形不变义和变形又变义,揭示了变异的理据主要是语法理据和语义理据并对变异的语用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