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懿 《出版广角》2014,(14):22-24
正从事版权贸易工作与一般意义的营销工作不同,既需要懂出版,又需要懂法律,既要有纯熟的外语能力,也要有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此外,还要熟悉市场,并且具备敏锐的眼光。因此,从事版权贸易的应该是"复合型"人才。从事图书版权贸易工作多年,深切感受到版权贸易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确定引进或输出版权的选题,到筛选合适的作品,再到与国外出版商联系、洽谈版权贸易,直至最后签订和执行版权合同,版贸工作不仅是从业者  相似文献   

2.
中国图书版权贸易首次实现顺差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出版"走出去"成果显著 据统计,1996年以来,中国图书版权输出和引进的比率基本维持在0.1∶1左右,2002年升为0.12∶1,可2003年又跌至0.07∶1,直到2004年、2005年才又开始有好转的迹象,分别达到了0.13∶1和0.15∶1,连续两年小幅递增.2005年我国图书版权引进9382种,而输出仅1434种.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由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出版参考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七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评选于8月15日揭晓,共评出输出版优秀图书57种、引进版杜科类优秀图书55种、引进版科技类优秀图书22种,同时评选出19位优秀版权经理人。这些优秀版权经理人长期从事版权贸易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他们的经验值得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4.
版权贸易是出版领域中重要的一块领地。无论是从国外引进图书版权,还是向国外输出图书版权,都是扩大图书出版领地、赢得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我国图书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引进版权的图书出版和图书版权的海外销售,已经成为很多出版社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这里介绍的十本优秀图书的版权故事,是我们特约出版社一线版权人士或编辑亲笔撰写的文章。尽管每本图书的版权交易各不相同,但从中我们仍然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图书版权贸易已成为我国图书出版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中国出版走向世界的桥梁。逐渐增长的图书版权贸易额和十年的图书版权贸易总额均显示出我国图书出版产业正稳步走向世界,对外图书版权贸易已初具规模。但是,从图书版权贸易中成功获取出版资源,还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全面配合,严格准确的市场分析、完备的营销策划和高效的生产安排对于图书版权贸易的成功运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张书林 《出版广角》2015,(17):92-93
少儿图书对外版权贸易在版权引进的示范引领下,逐步为原创作品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加上利好政策的助推,近年我国对外版权输出数量大幅增长,版权输出与引进逆差比逐步缩小。我国少儿图书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版权贸易模式,逐步过渡为“融进来”到“走进去”的版权贸易业态,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7.
《编辑之友》2011,(8):12
自2002年中国大力实施"中国图书走出去工程"以来,中国图书在实物出口、版权贸易、合作出版、境外直接出版等方面步伐加快。中国出版物版权贸易逆差逐年缩小,版权贸易引进品种与输出品种比例从2002年的15:1降至2009年的3.3:1。2009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28家成员单位全年共  相似文献   

8.
在前不久闭幕的第61届法兰克福书展上,中国签署的版权输出合同达2417项,创下我国自1956年参加法兰克福书展以来版权输出的历史最高纪录.而根据此前第l 3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的统计,BIBF上我国版权输出贸易量比2008年增长10.25%,版权输出与引进之比为1.29:1,继续持续着自2006年以来的图书版权贸易顺差.这些不断增长的数据背后,是伴随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和"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全力实施,中国版权输出贸易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日益呈现新趋势和新契机.  相似文献   

9.
据有关统计信息披露,2002年在全国版权贸易的版权引进方面,图书的引进品种为10235种,电子出版物和软件的引进  相似文献   

10.
陈亦南 《出版参考》2012,(31):27-28
在版权引进工作中,笔者本着"以需求为导向,以品质为核心"的原则,为外研社引进内容品质高、出版效益好、社会效益佳的图书;在版权输出工作中,本着"多管齐下,积极探索"的精神,使外研社自有版权图书的输出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从事少儿图书出版工作几年来,笔者已参与引进台湾地区出版的少儿图书40余种。目前,台湾地区的出版物已成为我们青岛出版社第二编辑部版权引进的最重要来源。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对台湾地区的少儿出版状况进行考察,对如何引进该地区的少儿图书进行研究。鉴于此,笔者谨总结近几年在引进台湾少儿图书版权工作方面的经验教训,撰此小文,供业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2.
版权书之危     
谭嘉  刘莉 《出版经济》2004,(9):13-15
版权贸易的欣欣向荣,也不尽是阳光无限,其中也暗藏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处在发展的“瓶颈”,版权书贸易何去何从? 版权贸易一边倒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图书出版产业市场竞争力的低水平呈现,主要表现就是部分出版机构把版权贸易图书作为自己的主要赢利点,版权书引进数量之多背后是出版原创力量的薄弱。  相似文献   

13.
刘燕丽 《编辑之友》2011,(12):121-122
一版权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近几年来,在版权贸易工作中,两极分化现象趋于严重。对于一些大出版社而言,由于其先天的资金、规模优势,受到外版图书著作权人和外版图书版权代理机构的青睐,引进外版图书竞争优势凸显。相对而言,一些中小出版社,由于种种原因,版权贸易工作踟躇不前。久而久之,出版资源越来越向规模大、资金雄厚的出版社集中,而  相似文献   

14.
从源头讲,我社第一本版权贸易的图书是从输出开始的。我社原名中国审计出版社,主要出版审计、会计等图书。1997年前后,台湾的五南出版社(后改名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引进了我社的一本《审计学》。由此引发的积极从事版权贸易的热望,一直延续至今。2001年我社改名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成立了对外合作部,并提出了"高起点、借平台、跨越式发展"的理念和思路。2003年,在大力开拓引进版权的同时,向韩国成功输出《纵横舌辩101策》,  相似文献   

15.
李英珍 《出版广角》2013,(10):22-24
当前,有关中国图书版权输出的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学术界针对该内容所进行较为专门与深入的研究更少,笔者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及相关数据分析,浅议图书版权输出的便利条件,并试图理清我国图书版权输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版权经营已经从最初的传统图书出版权、翻译权向图书重印权、报刊连载权、影视类改编权、数字版权等现代附属权利扩展,以图书出版的版权为核心辐射到非出版形式的版权,这是传统出版产业改变经营模式、开发版权资源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市场竞争、谋求可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图书"走出去"要想在短时间内有实质性突破,不能在所有领域"全面出击",而要寻找国际图书市场的"中国兴奋点",并围绕这个"兴奋点"打造中国图书的核心优势。经历了30年快速经济发展后,中国文化也迈开了融入世界的脚步,"走出去"浪潮席卷中国出版界。2011年,全国引进图书版权14708种,较上年增长7.2%,输出图书版权5922种,增长52.6%(2042种),输出版权增长率创下新高,  相似文献   

18.
兵兵 《出版参考》2006,(4S):I0002-I0002
杭州博克版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所属网站“东方版权在线”(www.0-right.cn)经过3年时间发展,已发展为中国图书版权“引进来”、“走出去”的专业平台。公司现已拥有三个站点:中文简体站、中文繁体站、英语站,为中国大陆和国外出版机构买卖、转让版权服务。公司已与全世界上千家出版社、近百家版权代理公司建立了联系,同时还获得了英国尼尔森图书数据公司在中国大陆的独家总代理权。“东方版权在线”目前已达到英、德、法、日、韩、汉(繁体)六种语言,每月每种语言可供中文版权100个品种信息量的规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对外版权贸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无论是引进还是输出,都在新的起点上有了一定的突破。取得这样的成绩,对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应该是可喜的。但是,相对于中国悠久的人文历史和近年来在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言,我们在版权贸易方面特别是在版权输出方面所做的工作还是很有限的。我们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开创版权贸易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我国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已经开始了与国外出版社共同策划选题并合作出版图书,而不仅是单纯的国外图书版权引进. 早期的图书引进,国内出版社更多的做法是把国外出版社的图书版权买过来后,或直接影印或翻译成中文出版.这当中,不可否认的是,出现过一些市场上非常畅销的图书,在大众文艺类图书领域尤其如此,国外畅销的图书在中国翻译出版后同样能进入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但是有些领域的国外版权图书,如教育类尤其是语言学习类图书,适当的本土化工作则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