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李泓冰 《教学随笔》2011,(3):14-15,37
鲁迅先生忌辰刚过,忽然一惊,先生离世已有70年了。然而,要写纪念他的文字,却总觉得有几分对不住……因为,鲁迅先生并不希望被人牢记,他亟盼自己的文字“速朽”,唯其如此,他所热爱的中国,才有希望,而他终其一生猛烈抨击的国民“劣根性”,才会随着他的“匕首和投枪”一起“速朽”。  相似文献   

2.
学期之初,因为又要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我让学生以“我心目中的鲁迅”为题,写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看法。毕竟学生和鲁迅先生的接触已有多年,鲁迅先生又是中学课本上入选作品最多的现代作家,大家心目中都会有一个鲁迅在。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作品是上世纪以来国人精神食粮中最重要的来源之一。对鲁迅、鲁迅作品、鲁迅精神,无论在其生前,还是在其身后,一直有着不同的理解。阐释的丰富性,正说明鲁迅的巨大魅力。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诞辰125周年的“纪念年”。我们又将集中读到很多纪念鲁迅的文字,目睹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而这些文章或活动只有将鲁迅先生放在一个人的位置上来纪念,才会真正有益于我们和后人。  相似文献   

4.
一说,温故言新法。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篇课文——《三味书屋》,主要讲的是鲁迅小时候勤奋读书的故事。我想大家对鲁迅在艰苦环境下,用一个小小的“早”字勉励自己无论做什么都必须“时时早,事事早”,还记忆犹新吧?毛主席曾经称鲁迅先生为三家:文学家、思想家、活动家。鲁迅先生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现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在《写在〈坟〉的后面》一文中,明确表示他自己的写作要“将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要“博采口语”。歇后语作为人民群众创造的一种口语性熟语,自然包括在鲁迅先生所说的“口语”之中了。鲁迅先生在自己的许多文章中加工运用过歇后语,形成了通俗、形象、鲜活、生  相似文献   

6.
我看鲁迅     
我们有鲁迅,鲁迅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在生与死之间,在苦难与希望之间,鲁迅奋斗了近半个世纪,他对现实世界与非现实世界进行了前无古人的揭示和总结。在他的作品的背后站着的,是一位大彻大悟的鲁迅,一位才、胆、识、力浑然一体的鲁迅。没有任何一位中国作家能像鲁迅那样,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坛和中国社会。作为我们民族的“灵魂”,鲁迅的思想早已融入了民族的智慧之中。无怪乎,韩国人要羡慕地说:你们有鲁迅,而我们没有。不知同学们是否掂量出这句话的分量,作为中国学生,我们对鲁迅究竟知道了多少?今天的大多数学生是从语文课本里知道鲁迅的,但课文中所选的鲁迅作品较之鲁迅的整个创作来说,仅仅是极小的一部分。要真正了解鲁迅、认识鲁迅,正如伊人先生所言,只有遍读鲁迅更多的著述,才能感受其博大、丰赡、深邃、独异。这里,我们选登了一组鲁迅的妙语和一篇鲁迅的散文,供同学们课外阅读。同学们有兴趣的话,也可以自己去选择一些读读。一旦我们真正走进了鲁迅的世界,那么我们一定会骄傲地向世人说一声——我们有鲁迅。  相似文献   

7.
本不太喜欢鲁迅先生,因为不喜欢他的冷嘲热讽。最初读他的文章,印象最深的就是无处不在的反语,看似平静的文字下面,却处处藏着锋芒,总是带着深深的讽刺,比如《藤野先生》中,鲁迅先生评价那些清留学生是“标致极了”。可在读《朝花夕拾》时,那些回忆性文字让我一遍遍回味,似乎有一种无法言表的亲切感。阿长,鲁迅在描写这个勤劳、朴实又有点迷信的中国农村劳动妇女时,以看似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但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浓浓的温情,虽然轻视过、厌烦过,最终却是喜爱和敬佩。一个性格丰满、形象鲜明的长妈妈透过鲁迅的笔,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有…  相似文献   

8.
1936年10月19日晨,一代伟人鲁迅病逝于上海。著名作家郁达夫当时就说:“没有伟人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有了伟人却不懂得崇拜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中国人是倍加爱戴自己民族的英雄、伟人的。鲁迅身后,享受着无比的尊荣。我们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就收进了许多关于鲁迅的文章和鲁迅的作品。但是,曾几何时,一提到鲁迅,就是“横眉冷对”,就是“一个都不宽恕”的决绝战斗者形象,学生只可仰视而没有亲近的冲动;再加上应试教育作祟,有的学生说自己最怕读的就是鲁迅的文章。这是在让学生崇敬还是远离鲁迅?推而广之,教材中的其他英雄、伟人,是不是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呢?我们编发刘发建老师执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例,一方面是表达我们对鲁迅的敬意,另一方面也希望大家都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让伟人以鲜活的面貌走向学生,让学生有与伟大的心灵交流的渴望?  相似文献   

9.
【路子对你说】我们对鲁迅都不陌生,他是中学语文教材中名字出现次数最多的作家。今年的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的纪念日。我读中学的时候,语文考卷上经常出现和鲁迅先生有关的文学常识填空,鲁迅是哪里人,哪年出生,有什么代表作品啊等等。往往还有一连三个空,鲁迅是伟大的某某家某某家某某家,这三个空如果答案次序填颠倒了,也是不得分的。记得当时的语文老师教导我们,要死死记住顺序,简称“文思革”,即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回忆性散文《范爱农》中写到辛亥革命的前一年,即1910年在熟人的客座上和范爱农重逢时写道: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哦哦,你是范爱农!”“哦哦,你是鲁迅!”这里写范爱农称作者鲁迅为“鲁迅”系鲁迅的疏忽。大家知道,鲁迅先生写文章署名“鲁迅”始于1918  相似文献   

11.
“要想比较认真地谈论鲁迅,先得穿越两万多专家的几万万文字,这段文字路线实在太长了。”我们这一代青年,阅读鲁迅以读他的小说为主。鲁迅的小说记录着一个时代、一个国度的人性特征,对人物和环境的描写总是透着悲哀与绝望。  相似文献   

12.
本刊上一期发表了“不能再让祖祖国的花朵受到摧残”一文以后,广大读者对目前某些小学里仍有对学生施行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一致表示愤概。我们认为,要杜绝变相体罚,根本之道在于教师能明确认识国家对于新生一代的教育要求,并具有热爱儿童关怀儿童尊重儿童的思想情感。鲁迅先生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而且是卓越的教育家。他在1918年就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吁。这里特发表“鲁迅深切关怀儿童”一文,希望大家学习鲁迅先生关怀儿童的精神,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儿童。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前些日子,收集文章更齐全的新版18卷《鲁迅全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鲁迅先生,又再次成为人们瞩目的中心。曾几何时,我国的报刊上发表了一些人“骂”鲁迅的文章,好像大有要骂倒鲁迅之势。前些年主要是台湾和海外的一些人士,近几年来,国内也有不少人跟着起哄——说什么“鲁迅是某种政治力量捧出来的,他的著作一无是处,他的小说只有政治性,没有艺术性;他的杂文,除了骂人,一点价值都没有”。这些论调出自台湾和海外的一些人,倒也可以理解。可惜的是我们国内一些人,也跟…  相似文献   

14.
今年十月十九日,是鲁迅先生辞世七十周年的日子。杂志社在这一天组织了“新作文‘文学茶座’专题讲座”来纪念鲁迅先生。会上,王春林副教授做了“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的专题报告,报告中提到了一些人对先生的攻击之辞。首次接触抨击先生的文章,是在大学上现代文学那会儿,初有些惊讶,日后也“有幸”目睹了一些,看在眼里有些涩,读在心里更是一种痛。难于理解,为何某些人要跟一个已经作古的人过不去?为何要让一个生前为民族的前途、命运呐喊奔波的魂灵在地下也不得安息?或许,是他曾经的存在至今尚有精神的气息,他曾经的辉煌至今余有光环的影子,…  相似文献   

15.
今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的纪念日。今天我们如何纪念鲁迅先生逝世?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怡先生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几位青年才俊从不同的视角做了回应。鲁迅虽已过去,但是历史还在继续。鲁迅作为“历史中间物”却被延续至今。鲁迅关注的某些问题仍然存在,或者变异。鲁迅研究在当代还要继续。而且在重新审视鲁迅的时候,我们发现更为重要的是作为遗产的“鲁迅精神”和“鲁迅思维”。它是鲁迅的精髓,相对于问题来说,这些更值得新世纪的青年一代关注。本期刊发“鲁迅遗产与当代青年世界”这组笔谈文章,旨在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亦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再识鲁迅     
鲁迅的文字,今天读来仍然感觉是火辣 的,我不能确定这感觉是好还是不好。 我猜想先生是不喜欢这样的,因为他只希 望他的文字和时弊早日消亡--先生不喜欢青 年读他的文字,不喜欢自己的文字编进中小学 的教材,有书为证: 《热风》:"愿中国青年--能做事的做 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 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 等候炬火。此后如竞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 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 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 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 我都在内。" 不过还好先生自己说了不必等候炬火或太 阳,那好,我们有了一个最好的借口,马上出 发,让我们走近鲁迅,说说我们所认识的鲁迅。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六百余万字的创作文字和三百一十万字的译作遗产。常言道,文章是改出来的,而鲁迅尤其文不厌改,不妨也可以说,鲁迅先生一生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修改和润饰文章的经验,这同样是我们应该从先生那里接受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众所周知,写作是一种行为过程,而修改润饰便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当然,广义的“‘修改’工作是贯穿在文章制作的各个阶段当中的。构思阶段要  相似文献   

18.
今天是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习、研究、宣传鲁迅,“决不仅仅是文艺界的任务,决不仅仅是青年知识分子的任务,而是全体革命人民,首先是全体共产党员及其干部的任务.”①而“纪念鲁迅先生,首先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晓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占的地位.”②我们都知道毛泽东同志对鲁迅所作的经典式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学习、研究、宣传鲁迅,归根结底是为了继承和发扬鲁迅的革命精神,以激励我们贯彻好六中全会决议,加强思想战线领导,团结全党全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高度精神文明而奋斗.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文学和思想的深刻是由其文章不断出现的意象性思想单元来实现的,而“路”及“走”就是这样的意象性的思想单元。同时通过对于这两个意象性的思想单元的深入分析或许我们更能实现对鲁迅思想的把握和描述。  相似文献   

20.
对于我这样极为崇敬鲁迅先生的知识分子而言,鲁迅先生毫无疑问地是一片浩瀚的大海。自从上中学时开始接触先生的文字,至今已是二十多年的时光。上大学读的是中文系,毕业后在大学中文系任教,且所从事的专业又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其间,自然而然会更多地阅读先生的文字,更深地领悟感受先生那足称高远博大的思想精神境界。因了对先生的喜爱,当然也由于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缘故,我不仅拥有整套的《鲁迅全集》,而且还购藏了中外许多学者堪称精彩的关于鲁迅的研究著作。诸如钱理群、王富仁、王晓明、汪晖、孙郁等先生关于鲁迅的论著,我都进行过极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