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媒介:权力的眼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系是一种资源 ,因为掌握某种关系资源而可能在一定局面中处于支配地位 ,拥有相当的权力 ,对于加入我们这个社会时日不久但颇具影响的力量———大众媒介而言 ,究竟它是如何调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种关系来获取自己的权力、始终是一个并不明确的问题。特别是在考虑权力的必然取向———利益时 ,媒介又是在如何维持着自身的生存 ,或者背离传播的初衷 ,同样是个令人注目却又含混的话题。本文利用米歇尔·福柯等人的观点 ,通过5个层次分析 ,来澄清权力的概念 ,揭示大众传媒权力产生的关系基础 ,描绘媒介权力的形态 ,指出媒介运用权力时的问题以及提出我们可能的对策 ,以期对大众传媒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权力运用的合理化提供一个清晰的背景。  相似文献   

2.
小泉政权的媒体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当今日本入手 ,试图解读政治传播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描述日本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框架下政治权力对大众传媒的利用、控制及怀柔的概观 ,希望为政治传播领域提供一个“西方式民主框架”下的媒体对权力关系构造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媒权力扩张、全球传播格局失衡和主流媒体话语偏向让"媒介霸权"成为当下热门批判话语.本文拟从媒介立场展开理论溯源,揭示媒介霸权的理论开拓者、建桥者和领跑者;从媒介角度分析其权力构成,发现依附性权力、生产性权力和资源性权力在媒介霸权中的运行;以媒介为起点考察其现实向度,呈现学界对媒介作为帝国霸权、话语霸权和技术霸权的研究取向;在此基础上,指出"媒介霸权"诸权依附、合谋、扩散、自然化的特征,并主张针对上述特征理性而系统地展开媒介霸权理论研究,同时为在实践中提升跨文化、跨国际、跨媒介、跨阶层的媒介霸权批判和回应能力提供学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传媒权力是大众社会的一种公权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方社会中,大众传媒一直被称为除了立法、司法及行政权力之外的“第四权力”。媒介的权力和权力的媒介,经常成为传播学讨论的一个问题。大众传媒究竟有没有权力?如果有,那么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又有怎样的表现形态?这些问题,涉及大众传媒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功能,应该加以深入的研究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大众传媒的本质特征,深入认识传媒.解读传媒,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4,(22):73-76
在移动互联技术和数字化媒体的推动下,大数据已经迅速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广告业也随之迎来了一个新的转型时期。本文从科技、文化、媒介三个层面,对大数据与广告商、媒体和消费者三者的新型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广告运作的五个转型。  相似文献   

6.
当下,各种书报刊对“媒介”“媒体”“传媒”“大众传媒”这些词语的使用, 并未对其内涵和外延作出仔细甄别,因此就有了“网络是第四媒体”之说,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对“媒介”、“媒体”、“大众传播媒介”的概念界定 广义的“媒介”是指“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7月修订第三版),它可以是我们面对面交流时声波传动所依载的空气,可以是风媒植物传粉时承载花粉的风,也可以是岩壁上雕刻的花纹、龟骨上刻划的记号。传播学著作中广义的“煤介”,以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万物,万物皆媒介”…  相似文献   

7.
以媒介素养考察农民与媒体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当前国内的媒介素养研究的文献梳理基础上,文章认为,作为一种面向全体公民的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理应涵盖各种人群和各个社会阶层的受众。提出以媒介素齐作为考察农民与传媒关系的一种视角,考察农民与媒体之间的真正的关系状态,以使农村受众更好地使用大众传媒、参与传播活动,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文章还从“对大众传媒的认知”、“对媒体信息的接收、理解与评价”和“对大众传媒的使用与传播活动的参与”等三个方面计论了用以考察农村受众媒介素养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一、媒介素养教育:批判主义范式 “媒介素养”概念和媒介素养教育发轫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1933年,英国文化研究学者E.R.利维斯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汤普森著书《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该书指出:新兴的大众传媒在商业动机的刺激下所普及的流行文化往往推销一种“低水平的满足”,从而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尤其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各种负面的影响.因此,教育界应以系统化的课程或训练,培养青少年的媒介批判意识,使其能够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第五媒体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忠青 《新闻界》2007,(1):103-104,117
随着当前的媒体发展和科技进步及传媒经济的勃兴,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这四大媒体,学界和业界很多人士提出“第五媒体”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引来较多争论,有学者认为“第五媒体”的概念还没有建立,更多学者认为“第五媒体”属于新媒体范畴,当把网络、手机等纳入,还有人已经明确指出“第五媒体”有了确指。一时间,围绕“第五媒体”众说纷纭。鉴于此,本文力求梳理众多观点,从学理与媒介实践两方面辨析概念,挖掘特征,冷静提出自己对“第五媒体”特征与归属的相关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媒介素养:考察农民与媒体关系的一种视野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李苓  李红涛 《新闻界》2005,(3):121-122
在通过对当前国内的媒介素养研究的文献梳理基础上,笔者认为,作为一种面向全体公民的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理应涵盖各种人群和各个社会阶层的受众。并提出以媒介素养作为考察农民与传媒关系的一种视野,考察农民与媒体之间的真正的关系状态,以使农村受众更好地使用大众传媒、参与传播活动,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文章还从“对大众传媒的认知”、“对媒体信息的接收、理解与评价”和“对大众传媒的使用与传播活动的参与”等三个方面讨论了用以考察农村受众媒介素养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