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长沙友人何泽翰兄诗云:“颂橘高情怀正则,咏梅野趣意尧章。”屈原《橘颂》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咏物诗的名篇。屈原歌颂橘树为“后皇嘉树”,“生南国兮”,“受命不迁”,“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通过颂橘,歌颂人的“特立独行,亘万世而不顾者也”的贞介性格,显示了屈原志洁行芳的品质,“自喻才德如橘树。  相似文献   

2.
《橘颂》是屈原作品中唯一以“颂”体创作的作品,从作品中描绘的橘生长特点看,其所描绘的橘树应该是长满成熟的橘子。该篇的创作时间为秋冬之际,而不是屈原投江的五月,《橘颂》并非屈原的绝命辞;从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看,屈原创作《橘颂》时应该是直面橘树,而不是眼前没有橘树地想象,《橘颂》是“物感说”的典范之作;从作品暗示的时代环境看,《橘颂》的创作期约在楚怀王三十年武关之会至顷襄王三年再放江南之间,也就是公元前299年至前297年之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橘颂》时代背景的探讨,关键词语的解释,和伯夷其人的简考,文字的译释,旨在阐明《橘颂》并非所谓的“咏物”或“自喻”,而是南楚人反秦精神的颂歌,是《九章》中不可或缺的篇章,那种企图把《橘颂》从《九章》中分离出去进行研究和解说的做法,是一种错误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橘颂》篇的“后皇”,既不是管阴曹地府的后土神,又不是后帝商汤,更不是历代楚王。橘为西王母所食,是祭祀西王母的祭祀果品;屈原以橘自比,物我合一,心灵与橘契合;诗人又有浓厚的“求女%睛结,西王母即为所求之“女”,心灵亦与西皇契合。橘与西王母皆与诗人心灵契合,故橘与西王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后皇嘉树”之“后皇’’应为西王母。  相似文献   

5.
屈赋直言“伯夷”者二,《橘颂》“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悲回风》“求介子之所存兮,见伯夷之放迹。”王逸《章句》引《史记·伯夷列传》释之,以为《橘颂》、《悲回风》中的“伯夷”乃“孤竹君之子”,“叔齐兄也”;洪《补》进而引韩愈“特立独行,亘万世而不顾”之颂,以为“屈原独立不迁,宜与伯夷无异,乃自谓近于伯夷,而置以为像,尊贤之词也。”又,《天问》“惊女采薇,鹿何佑?”[明]周拱辰《离骚草木史》以为“指夷齐事”,“言采薇而惊来女子之讥,遂弃薇而饿,白鹿又何以佑之,而荐之乳乎?”[清]毛奇龄《(天问)补注》复证之:  相似文献   

6.
橘,绿叶离离,花素洁芳馨,果甘甜如饴。大诗人屈原在《橘颂》中礼赞这一佳木为“后皇嘉树”,著名楚辞专家文怀沙先生翻译为“皇天之下,厚土之上,有一种美丽的树木生长着。”  相似文献   

7.
上博简《李颂》与《楚辞·橘颂》结构、句式、修辞等方面都存在相近之处.在用韵方面,两篇的思想存在诸多共性,都强调了作者对崇高道德理想的追求.《李颂》的面世在某种层面上能说明《橘颂》创作的早期性,也能进一步佐证《橘颂》并非后人的附会之作.  相似文献   

8.
读屈原的《橘颂》,我的面前浮现的是满眼茂密的绿叶,挂着碧青的或金黄的非常漂亮的果子。有个少年伸手摘下一个,掰开,外青内白,浓烈的香气扑面而来。这是橘子!《橘颂》就这样展开颂橘,如见其色,如闻其香,如感其人。屈原为什么要颂橘?因为他的故乡在秭归,秭归自古是柑橘之乡。弗  相似文献   

9.
《橘颂》、《弹歌》与咏物诗的创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巅  肖玉林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1):43-45,54
将《橘颂》与《弹歌》作一番比较,显示屈原的《橘颂》才真正完成了咏物诗的创格。《弹歌》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咏物诗,其咏物意象是物象的再现,《橘颂》则借橘的吟咏,创立了咏物原则和咏物境界,奠定了中国咏物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橘颂》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诗人选取橘树这一独具特色的典型意象,借橘喻人,以橘显志,全诗“情采芬芳”,诗情摇曳,达到了物我交融、情景融合的境界,是我国咏物诗的典型,在中国咏物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正>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是屈原《九章·橘颂》中的两句诗。对于这两句诗的解释,各家说法虽有小异,但多是依其文序以释其义的。例如:朱熹《楚辞集注》云:“淑,善也。离,如离立,言孤特也。梗,强也。”王夫之《楚辞通释》云:“离,丽也。”陆侃如、高亨、黄孝纾《楚辞选》云:“淑,是善,离,古通丽。淑是内美,丽是外美。”朱季海《楚辞解故》云:“(淑离不淫)当句正颂橘之美,……‘梗其有理’,言其木正直,有文理也。”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云:“……则是美丽而不  相似文献   

12.
《大连大学学报》2020,(4):66-79
在屈赋中涉及橘的作品只有一篇《橘颂》,然而《橘颂》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橘颂》创作于屈原的青年时期,而橘树的意象却贯穿在屈原的一生之中。杜甫是受屈原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杜甫的人生经历与橘树有关。在杜诗中有大量作品涉及到橘树和橘子,杜甫热爱屈原的《橘颂》,并从中吸取力量,建构了自己的人格理想。屈原《橘颂》和杜甫《病橘》都具有文类学的研究价值。在杜甫的文学批评观中有一个重要的命题,那就是"风骚共推激"。杜甫学习屈原而得诗歌之正,法国批评家狄德罗创造了正剧,杜甫创造了正诗。屈原和杜甫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人格典范。研究屈赋与杜诗有助于中华民族确立文化自信,有助于我们昂首阔步迈入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标志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伯夷考     
屈原《九章·橘颂》,是我国诗歌史上早期的优秀咏物诗。诗歌以比兴手法,通过对橘的生性、形态的描绘,和对橘的特征的拟人化的歌颂,表现了诗人的抱负理想、情操志趣和爱国主义思想。诗歌托物言志,以橘自比自拟。所以,《橘颂》其实就是屈原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屈原辞作的全面考察和对《橘颂》文本的深入解读,并着重对《橘颂》乃屈原二十岁行冠礼时仿《士冠辞》而抒怀的说法进行了分析、驳难,认为《橘颂》实当为屈原生命的最后阶段所作,其作时大约与《怀沙》、《惜往日》相后、先.  相似文献   

15.
橘香衢州     
金秋十月,田野里、山坡上翻起了金色的波浪,一盏盏小灯笼似的橘子挂满枝头,金灿灿的一片。衢州是柑橘的主产地,今天,就让我带着你走进衢州,去品味我们家乡的柑橘吧!橘颂衢州种植柑橘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历代名人对柑橘多有描述“。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青染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可任兮。”这是我国伟大诗人屈原《橘颂》中的诗句。诗人赞美橘树枝叶茂密,生机勃勃,绚烂多姿,果实纯洁精美,像一个品格高尚的人。橘子物语柑橘类水果的品种很多,有枯碰柑、胡柚、衢橘、蜜橘、广橙……柑橘有丰富的糖分、果酸和多种维生素,含16种人体所…  相似文献   

16.
历代注家对《橘颂》写作时间众说纷纭。根据本诗流露的思想内容与四言句式为主、一物比兴到底的艺术形式,综合考证史籍资料和专人论著,可以初步判断《橘颂》大概作于楚怀王十二年、屈原任左徒初造宪令时期。  相似文献   

17.
曹植之所以能开创赋体新境界,成为一代赋家,与他对屈骚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本文以曹植的《橘斌》与屈原的《橘颂》相比较,从中见到曹植在题材内容,表现方法、语言形式等方面对屈骚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从《橘颂》到《圣主得贤臣颂》,颂体经历了由自发创作到受命撰写,由依附诗、骚到独立成文的历程。由于王褒的努力,颂体从诗、骚中解脱出来,独立成体,《圣主得贤臣颂》标志着颂体正式成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又见新橘     
又见新橘毕庶春丙子仲秋,睹新橘而怀狮子山,因作。新橘潜伴秋风入,青翠红黄香沁人。千里缤纷来闽粤,“巴山橘友可光临?”“崎岖重阻多辛苦,”“愿表公仆一片心。”“莫叹辽东无故旧,我今见汝倍相亲。”淳香廿载盈怀袖,似火真情迓远宾。橘径日暄春色好,橘风月朗有...  相似文献   

20.
佘振玲 《学语文》2004,(9):33-34
《诗经》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2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风士之音;雅,朝廷之音;颂,宗庙之音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