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国际大规模学生评估主要对教育研究、学校体系和教育政策产生影响.本文着重介绍这些项目的主要结果,并在此基础上,于2003年在中国四个省份展开数学胜任力测试.作为过去几十年国际大规模学生评估的非参与国,中国无疑提供一个特殊视角.因而,本文所报告的中国学生成绩国际比较是一项独特工作.  相似文献   

2.
郑毓信是南京大学哲学系的教授,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数学哲学、数学教育哲学以及数学教育中的国际热点问题,他在国际数学教育领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郑教授善于从哲学的视角辩证地看待与比较中国数学教育以及国际数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十分善于从总体上把握国际以及中国数学教育的发展走向.郑教授目前是美国《数学评论》杂志的评论员,国际数学教育哲学团体(P0ME)的核心组成员,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他是较早地对国际数学教育领域中有关问题解决、建构主义等思想作出引介的中国学者之一,他的著作《认知科学 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可…  相似文献   

3.
2004年2月12日.日本国际科学振兴财团发表了以高中一年级、大学一年级和四年级为对象的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四国学生英语及理科(数学、生物)等课目学习能力的调查报告。其结果是中国学生在英语、数学方面占绝对优势:而日本学生生物得分最高,英语及高中数学最低。  相似文献   

4.
由于华人地区学生在多项大型国际数学教育比较测试以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的优异表现,自1990年开始,华人的数学学习逐步受到国际数学教育界的关注。于是,按照西方教育观念所得的“中国学习者悖论”随之而来。他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表面上不太有利的环境中学习的中国学生却一再在国际比较研究中取得比西方学生更好的成绩?为什么教学环境如此落后的大班讲授教学、教师中心、快节奏、勤考试、大量的练习却培养了表现优于西方同龄人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一、开展数学活动课的必要性 1.数学活动课可以弥补数学课堂的不足 在现在的各类升学考试中,数学成了筛选学生的"筛子".据国际教育程度评价学会报告:中国中学生喜欢数学的百分比与其它国家相比是比较低的,多数学生厌恶或惧怕数学,学生普遍觉得数学枯燥乏味,因而缺乏学习的乐趣,缺乏探求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解决一大批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过就忘"的问题,在新授课、练习课之外开设数学活动课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由于华人地区学生在多项大型国际数学教育比较测试以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的优异表现,自1990年开始,华人的数学学习逐步受到国际数学教育界的关注.于是,按照西方教育观念所得的“中国学习者悖论”随之而来.他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表面上不太有利的环境中学习的中国学生却一再在国际比较研究中取得比西方学生更好的成绩?为什么教学环境如此落后的大班讲授教学、教师中心、快节奏、勤考试、大量的练习却培养了表现优于西方同龄人的学生?这不仅使对此有兴趣的局外人士颇感疑惑,引起西方数学教育界的研究,同时也深深地困扰着我们自己.到底如…  相似文献   

7.
上海青浦实验新世纪行动的大样本测试表明,通过17年的教学改革,青浦的8年级学生在较低数学认知水平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数学高认知水平上却风景依旧.这一结果得到了一些国际比较研究的印证,如有许多研究都显示,中国学生在解决常规数学问题上虽然有较大的优势,但在解决数学探究性问题和开放题方面却不如美国学生.  相似文献   

8.
中国数学教育研究者在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用一场大会报告为世界树立起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典范,用33个邀请报告、中国特色主题活动、讨论组和工作坊给世界提供了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样本,用150个专题研究组报告向世界展现着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风貌.中国数学教育研究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和争取相应的话语权,以数学的学习与教学为核心拓展研究视野,规范研究方法,特别是注重运用质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案例,美国的学生和中国的学生一起做这样一道题:12点的时候,时针和分针重合,那么,它们下一次重合在什么时候?中国的学生拿到题目后,马上拿出笔,开始在稿纸上画图、计算。而美国的学生则很快地拿出表来进行转动。中国和美国的学生所采取的方法,哪一种更为可取呢?而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实践能力——国际数学发展的趋势,恰恰是我国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0.
2012年的国际学生水平测试(PISA)结果近日出炉,上海学生继2009年的测试之后,再次蝉联第一。中国教育界一片欢腾,比如《文汇报》发文《上海教育问鼎,制胜点何在》《“申城小囡”三大科目世界第一》,《中国教育报》发文《上海又获数学阅读科学三项第一》《中国学生数学为什么那么好》。  相似文献   

11.
“问题解决”是国际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本从中美两国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的比较研究入手,比较和研究了中美两国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提出问题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两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自从TIMSS对近50个国家几百本数学教材进行比较分析后,数学教材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逐步引起了国际数学教育界的关注^[1].在国际成就比较中,重要的是考虑到学生在课程经历上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是如何影响到他们的数学学习^[2]。对不同国家数学教材的研究,对推动我国数学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统计与概率内容全方位进入中学数学教材的时间还比较短,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充实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个解题大国、古国和强国,重视解题教学、擅长变式练习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一项传统优势,并构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多少年来,解题研究一直是中学数学教师重点思考的两大问题(怎样教学?怎样解题?)之一,一直是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基本课题.古典名著《九章算术》以九卷、246道题目及其解答术构成篇章,可谓解题研究的开山之作.在权威的中学生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和相关国际比较测试(如IAEP)中,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育的历史和数学本身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中国在其长期的发展实践中也慢慢摸索出一条发展中国数学教育的路子.实际表明,中国的孩子在多次国际数学大赛和水平测试中成绩名列前茅,个中原因,作为国人有必要总结一下.  相似文献   

15.
数学命题的应用包括两方面:一是数学命题在解决纯数学问题中的应用,二是数学命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关我国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现状调查(刘兼、孙晓天,2002)表明,我国学生数学学习具有较强的自我封闭性,普遍注重“纯粹”技能技巧的练习和题型教学,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即使是一些数学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面对一些现实的数学问题也常常感到困难.另一个事实是,我国学生在数学观上具有片面性.中国学生一般认为“数学就是解题(而且是解比较纯粹的题)”,这与西方一些国家学生认为“数学是过程,是活动,学数学就是做数学,就是去解决一个问题,获得一种体验”有较大不同.事实上,数学发展到今天,与社会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应用性越来越强,学生应该知道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说过:一个专心的认真备课的教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又不太复杂的问题去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个问题,就好象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一些国际比较研究发现,与西方学生相比,尽管中国学生在解决常规问题上有相当的优势,但在解决应用题,开放性问题上则表现平平,特别是学生的问题意识欠缺.  相似文献   

17.
郑毓信是南京大学哲学系的教授 ,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数学哲学、数学教育哲学以及数学教育中的国际热点问题 ,他在国际数学教育领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郑教授善于从哲学的视角辩证地看待与比较中国数学教育以及国际数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十分善于从总体上把握国际以及中国数学教育的发展走向 .郑教授目前是美国《数学评论杂志》评论员 ,国际数学教育哲学团体 (POME)的核心组成员 ,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他是较早地对国际数学教育领域中有关问题解决、建构主义等思想做出引介的中国学者之一 ,他的著作《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  相似文献   

18.
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比美国学生扎实其实是自我麻醉”的观点,说出了许多有良心的中国人的心里话,让那些故意对基础教育的现状抱自恋、妄断和隐瞒心态的人露了马脚,让那些因不了解实情而津津乐道于中国基础教育的人吃了一副清醒剂。但我觉得,如果把目前“素质教育说说  相似文献   

19.
关于学生在数学、自然科学(包含几门学科)方面知识的一项国际比较的调查报告业已用摘要形式发表,题为《13岁的学生知道什么?》。初步的调查结果涉及瑞士。这项国际比较研究是要探索不同国家的文化与教育  相似文献   

20.
“数学好玩”这是中国一位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为2002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题词。数学被誉为科学的皇后,威严而不可侵犯,而研究数学的人们,更是一群被蒙上神秘面纱的严肃学者。因此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前,家长就会对其说:“数学比较难学……”而对数学产生了畏惧。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已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普适性的技术。学习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收集信息、归纳类比、直觉判断、逻辑推理以及建立模型和精确计算。具有这些能力将使人终身受益。因此数学是一个人人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