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8 毫秒
1.
师:你们在一年级学过一首古诗,名字叫《锄禾》,谁还能背出来么?(同学纷纷举手,老师指名背)。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师:你们当时学了这首古诗,受到了什么教育? 生:知道了农民伯伯种粮食非常辛苦,粮食得来很不容易,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劳动。师:说得好。你们在三年级还学过一篇课文,题目是《千人糕》,谁还记得讲的什么吗?这时同学们陷入了沉思。老师怕同学们记不完整,便分小组议  相似文献   

2.
师: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田忌赛马”,但课文主要讲的是田忌吗?怎么改一下才能更突出主要内容,表达中心思想呢? 生:孙膑的故事。 师:好!突出了主要人物。 生:转败为胜或孙膑献策。 师:对!说出了主要事件的性质。 生:调换顺序。 师:行!讲明了转败为胜的方法。 生:善于观察。 师:抓住了中心思想。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抓住了事情的本质,抓住了中心。大家看课题下的“预习”,“孙膑是用什么办法使田忌取得赛马的胜利的,把讲这个办法的一句话画下来”,你们找到这句话了吗? 生:找到了,在课文最后,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  相似文献   

3.
师 :我们再看看插图 ,联系“侧坐莓苔草映身”这句话 ,想一想 ,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看图 ,思考)生 :老师 ,图画错了!旁边的草并没有遮在孩子身上。应该在孩子的身边再画一点儿草。生 :不对 ,写错了 ,要写“身映草”才对。师 :是写错了 ,还是画错了?还是有其它原因?请开动脑筋 ,分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 ,情绪激昂)师 :有没有不赞成画错了 ,也不赞成写错了的同学———说给大家听听?生 :过路人看孩子可以说“草映身”。生 :从旁边的路上看孩子 ,也可以说“草映身”。师 :真聪明!观察的多认真 ,真会动脑筋 ,想得多有道理。其他…  相似文献   

4.
[案例]内容:古诗《小儿垂钓》讲的是一个乱蓬着头发的孩子在河边钓鱼,他看到远远的地方有人在问路,就早早摇手,原来是怕那人把鱼儿给惊跑了。(部分教学过程)师:我们再看看插图,联系“侧坐莓苔草映身”这句话,想一想,说一说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看图,思考)生:老师,图画错了!旁边的草并没有遮在孩子身上。应该在孩子的身边再画一点儿草。生:不对,写错了,要写“身映草”才对。师:是写错了,还是画错了?还是有其他原因?请开动脑筋,分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气氛热烈,情绪激昂)师:有没有不赞成画错了,也不赞成写…  相似文献   

5.
(播放歌曲《春晓》,学生跟唱)师:歌曲唱的是一首古诗.学过吗?我请一个最棒的同学读。(出示古诗《春晓》,生读)师:读得真好。可惜你漂亮的小手没有发挥作用。谁再试试?(生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师:我也会读,听我读,看与他们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6.
片断一 师:联系课文想象: 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相邻的同学可以交流一下。 (生:交流2分钟) 师:想好了吗?谁先说? 生_1:它看到了天,说:“天真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生_2:它看到了天,原来天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小,失望的说:“我弄错了!”  相似文献   

7.
一、读悟比较,发现韵律美师:自开展诗文背诵大赛活动以来,很多同学都积累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好诗,谁能给大家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众生背诵《早发白帝城》、《从军行》、《竹枝词》、《饮湖上初晴后雨》……师:同学们积累得真多,背诵得趣味盎然;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学习古诗。今天我们要新接触与古诗体裁相似的词。(板书)(投影仪出示全词)(师配古筝曲范读全词)师:大家都沉浸在词的美妙意境中了!想来读一读吗?(生自由多遍地诵读词,随后指名朗读)师:同学们读得多投入啊!读着这首词,你发现在题目、语言形式上,词与诗有什么不同吗?生1:诗只有一…  相似文献   

8.
师(出示图1)这是一个什么情境?生钉图钉.师前面学过,力作用于物体会有两种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改变物体的形状.那么墙壁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吗?生没有.师形状呢?生改变了,墙壁被钻了一个小洞.师这个洞是哪个力作用的结果,施力物体是谁?生是钉尖对墙壁的压力作用的结果,施力物体是图钉尖.师这个压力是从哪儿来的呢?生是手指给的.师可手指并没有作用于钉尖呀!生哦!这个力是作用在钉帽上的,老师,它怎么跑到钉尖上来了呢?师请仔细观察,手指和墙壁之间是什么?生只有图钉……哦,我知道了,拇指加给钉帽的力…  相似文献   

9.
一、依学定教,捕捉难点师:课前,老师听到同学们在背古诗,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古诗的?生:我上一年级就会背古诗了。生:我五岁就会背很多古诗了。生:我三岁开始爷爷就教我背古诗了。师:同学们可真不简单。可是光会背还不行,会用吗?生:会。师:那好,老师提供画面,你们来配以恰当的诗句。(教师用课件先后出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诗句的情景,学生非常踊跃地竞猜诗句。)师:看来,咱们班的同学真的很棒。那么,有谁会背古文呢?生:我以前背过《论语》。(多数同学沉默)…  相似文献   

10.
低年级学生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制约,写出的句子往往形式、内容单一,千篇一律,那么应如何有效地指导低年级学生造句呢?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于永正老师的两个教学片段:教学片段一:指导用“流利”造句。师:还记得《锄禾》这首诗吗?谁能背下来?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师:他背得怎么样?谁能说一说,要用上“流利”这个词。生:××同学背古诗《锄禾》背得很流利、很有感情。师:谁能用赞扬的语气说一说?生:××同学背得多么流利啊!师:(拿出钢笔写字,钢笔不下水)谁能用“流利”说个句子?生:于老师在纸上…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实录(执教:赵远利)一、释其题:走近杜甫,了解背景师:同学们好!知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吗?生:学习一首唐诗。师:说到唐诗,你觉得唐代哪位诗人最有名?生:李白和杜甫。师:的确是这样,他们被称为中国古代诗坛的双子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的一首诗,哪位同学说一说你了解的杜甫?(学生回答,谈了杜甫的诗歌、杜甫的别名,教者相机补充有关古人别称的知识,并出示了杜甫的简介)师: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旋律悲壮,但有一首诗例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古诗。  相似文献   

12.
谁不是妈妈生的(诱诗兴)师:上节课我们学了《四季的脚步》这首诗,都会背了吗?现在老师想请几位同学背背以前学过的诗,并说说诗的作者。(学生背诗,说诗人)师:你们知道诗人是从哪里来的吗?(学生愕然无语)诗人,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是……生:妈妈生下来的……师:对,诗人是从妈妈的肚子里来的。(学生笑)在座的同学有没有不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生:有!师:(扫视)谁,不是妈妈生的?(学生大笑)师:(停一会儿)看来,同学们都是诗人的料子。这节课,老师要让同学们尝尝做诗人的滋味。【评:…  相似文献   

13.
一感知“矛”“盾”,引发思考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看了一个动画片,知道讲的是什么故事吗?生:《矛和盾》。生:不对,是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师:很好!故事中提到了两种兵器,知道是什么吗?  相似文献   

14.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题目是什么? 生:《念奴娇·赤壁怀古》。 师:“念奴娇”是题目吗?生:“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我观看了特级教师林莘执教的《古诗两首》视频.在这堂课上,林老师做了大胆尝试,让六年级学生重新学习四年级的古诗.为了适应高年级学生,林老师在教学目标上重新调整,凸显了以表达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一探究景语,感悟情语 (古筝音乐响起,师深情朗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这首古诗最感动你的是什么? 生:我认为是作者和故人离别时的情感. 生:我认为是作者和故人分别时悲伤的心情. 师:两位同学不约而同地讲到他们之间深深的"情"字.(板书:情)可是有一点我不明白,这两首诗中有"情"字吗?  相似文献   

16.
师 :(板书 :“记一位没上光荣榜的同学”)同学们 ,看了这个作文题目 ,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 :这个题目要求我们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生 :要反映这个同学的优秀品质。生 :为什么他没上光荣榜 ?生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成后 ,一定很有意思。生 :为什么不写上光荣榜的同学而要写没上光荣榜的同学呢 ?生 :既然没上光荣榜 ,为什么还要写他呢 ?[评 :引导自谈想法 ,巧妙引入课题。]师 :没上光荣榜的同学 ,他 (她 )身上就没有闪光点了吗 ?就不值得去写吗 ?生 :不一定。“没上光荣榜”的原因多着呢 !师 :同学们 ,能说说有哪些原因吗 ?[评 :连连反问设疑 ,…  相似文献   

17.
由此及彼理解课文师 :老师看到几位同学知错后 ,说话语气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从文中找一个词语说明。生 :“和颜悦色”。师 :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词语的?生 :这个词语用来形容人说话时很高兴 ,态度比较和蔼。师 :老师的态度开始是认真的 ,后来“神情变得严肃” ,这时为什么又变得“和颜悦色”了呢?生 :因为同学们弄清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老师很高兴 ,所以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师 :由此 ,大家想想 ,文中还写了谁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生 :几个同学师 :好!他们的态度又是怎样变化的呢?生 :几个同学一开始是“哈哈大笑” ,后来是“…  相似文献   

18.
教学实录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舟夜书所见》。题目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一个字一个字地理解,然后连起来说。生:“舟”是船的意思,“夜”指晚上,“书”是写的意思,“所见”是指所看见的东西。合起来就是:晚上在船上写所看到的东西。师:说得好...  相似文献   

19.
片断一 话谈典故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刚才做游戏时有两个动作:推和敲。这两个字组成词后是什么意思? 生1:"推敲"是指人思考问题。 师:这位同学说得对不对呢?"推敲"的意思来源于一个典故,同学们知道它的来历吗?  相似文献   

20.
申申 《语文学习》2021,(1):14-16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大家之前也学过不少古诗,有什么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可以分享吗?生:我会先看课文的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大概意思。生:可以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生:我会先把这首诗大声读几遍,读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