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父母拒绝与青少年疏离感的关系,及情绪智力、社会支持在父母拒绝和青少年疏离感间的内在作用机制,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情绪智力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26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父母拒绝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疏离感;情绪智力在父母拒绝与青少年疏离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中介模型的直接路径和前半段路径上起调节作用,当社会支持水平较高时,父母拒绝对情绪智力的负向预测作用和对疏离感的正向预测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来源社会支持与听障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及亲社会行为的中介作用和自我接纳的调节作用,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自我接纳量表、亲社会行为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对359名听障青少年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均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听障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且家庭支持的预测作用更强;(2)亲社会行为分别在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3)听障青少年自我接纳可以调节中介模型中朋友支持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即相对于高自我接纳个体来说,朋友支持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低自我接纳听障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本研究揭示了不同来源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机制,为促进听障青少年社会参与和融入、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提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了剖析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疏离感之间的路径关系,本研究采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问卷和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对1066名农民工随迁子女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会支持与心理资本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 =0.611,p<0.01),社会支持与疏离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516,p<0.01),心理资本与疏离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427,p<0.01);(2)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与疏离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支持通过心理资本间接显著影响疏离感水平,促使心理资本降低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疏离感水平.  相似文献   

4.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PTM)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亲社会性歌词歌曲对初中生内隐和外显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初中生亲社会性歌词组的内隐和外显亲社会行为水平要显著高于中性歌词组;在初中生的外显亲社会行为的利他倾向、依从倾向、情绪倾向、紧急倾向和亲社会倾向总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初中生的内隐亲社会行为无显著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说明亲社会性歌词歌曲有利于促进初中生的内隐和外显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505名中学生为被试,运用亲子三角关系量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S-D)、Rosenberg自尊量表(SES)和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YSR)攻击行为分量表,考察中学生亲子三角关系的基本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1)男生比女生更易以替罪羊的形式卷入亲子三角关系,与初一学生相比,初二和初三的学生更易与父母形成跨代联盟;(2)被父母当作替罪羊以及与父母形成跨代联盟的中学生更倾向于社会适应不良,而亲职化则与中学生的积极社会适应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贵阳市流动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现状和特点,抽取贵阳市流动儿童548名,采用胡韬编制的《少年儿童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流动儿童领悟到来自学校和同伴的社会支持较少;流动儿童女生领悟到的社会欺负与歧视少于男生;初中一、二年级的流动儿童在家庭支持和学校支持以及社会支持总分上得分都较低;家庭和睦有利于流动儿童领悟到更多的社会支持;父母的文化程度会影响流动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在流动儿童的教育中应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他们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流动儿童心理适应性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采用随机抽样,对泉州市431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流动男生的生理适应显著好于流动女生,流动女生的人际适应显著好于流动男生,流动女生比流动男生感受更多母亲的支持和同学的支持。(2)流动时间在2-5年的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越长的流动时间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越有利。(3)自评学习成绩优的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和感受到社会支持好于优以下自评学习成绩的流动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差的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和感受到社会支持低于优以上自评学习成绩的流动儿童。(4)社会支持对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具有显著的回归效应,母亲是流动儿童主要的社会支持源,其次是老师支持,而同学支持和父亲支持对流动儿童心理适应性影响较小。研究结论: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能够影响心理适应性,不同性别、流动时间、自评学习成绩的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和社会支持存在一定的统计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浪漫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与性别在二者间的作用机制,采用浪漫关系量表、一般健康问题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广西626名中职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1)浪漫关系与社会支持正相关,与心理问题负相关;(2)社会支持完全中介了沟通、信任和激情三者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系,部分中介了亲密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系;(3)性别调节了浪漫关系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前半段路径与直接路径。男生的社会支持受信任的影响高于女生,男生处于低亲密度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生,女生处于高亲密度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现状,采用问卷法对宝鸡市589名中职生进行调查,发现:(1)中职生亲社会行为各类型的发生频率存在显著差异,助人行为发生频率最高,其次为合作、分享行为,安慰行为发生频率最低;(2)中职生的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助人和合作行为;(3)家庭经济条件不同的中职生助人、分享行为存在显著差异,父母关系不同的中职生合作行为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重庆市440名流动儿童与192名城市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伴评定量表、师生关系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个体歧视知觉"流动儿童版问卷,考察了流动儿童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及歧视知觉的特点并考察了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与歧视知觉之间关系,结果表明:(1)同伴关系无论是在性别、学段还是两类不同儿童群体上的差异比较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师生关系上,女生好于男生,在正向师生关系上高于男生,负向师生关系上低于男生得分;歧视知觉方面,男生感受到的歧视高于女生。(2)同伴关系与歧视知觉呈负相关,师生冲突、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3)同伴关系、主观支持可以负向预测歧视知觉,师生冲突可正向预测歧视知觉。(4)社会支持在流动儿童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与歧视知觉间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会支持作为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资源而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为考察流动儿童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建立三者的关系模型,选取511名流动儿童,运用少年儿童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自尊量表(SES)和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SASCA)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社会适应与领悟社会支持各因素及总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社会适应各因素及总分与自尊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学校支持和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自尊具有不完全中介效应。证明流动儿童的自尊存在高自尊异质性现象,流动儿童的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影响社会适应的过程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社会支持、自尊及二者关系,为更好地采取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自尊量表(SES)对4~6年级402名小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状况更差,流动儿童社会支持总分显著低于非流动儿童;流动儿童自尊得分高于非流动儿童,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流动儿童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总分对自尊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家庭、学校和社会应给予流动儿童更多关注和支持,并注重其内心感受。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初中聋生社会适应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中学聋生社会适应量表对145名在校初中聋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初中聋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情况好于中等水平;初中聋生社会适应行为总体状况低于中等水平;在社会适应行为的四个维度中,学业能力、寻求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与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学业能力是生活满意度与正性情感最主要的预测因素,且起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具有跨年级的稳定性;寻求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也对生活满意度起着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54名孤独症儿童的父亲或母亲进行测量,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社会支持与焦虑的关系。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社会支持与常模无显著差异,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在社会支持各维度上的得分也无显著差异;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国内常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父母焦虑水平无显著差异;孤独症儿童父母社会支持与焦虑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探讨父母控制与村镇初中学生行为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完成父母心理控制量表、行为控制量表、青少年行为量表等相关资料的调查研究,经过统计得出结论:初中学生的父母控制有显著的地区类型、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差异;初中学生社会行为总分与父亲心理控制、母亲心理控制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行为控制、母亲行为控制呈显著负相关;初中学生反社会行为得分与父亲心理控制、母亲心理控制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行为控制、母亲行为控制呈显著负相关;初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得分与父亲行为控制、母亲行为控制呈显著正相关.一方面为村镇家庭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另一方面丰富了父母控制和青少年行为的研究,进而为教育管理部门和相关教育机构在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调查结果表明,儿童亲社会行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相关关系。无论在哪个年龄段,女孩的亲社会行为均显著高于男孩;儿童亲社会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温情、指导性、鼓励独立3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拒绝、溺爱、控制、惩罚取向4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鼓励成绩因子无显著相关关系。父母要关注自身教养因素,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尊量表(SES)、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PEM)、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800名寄宿高中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探讨寄宿高中生亲社会行为、自尊与负性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负性生活事件会影响寄宿高中生的亲社会行为,自尊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农村小学生学校归属感与社会支持状况及关系,采用小学生学校归属感量表和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对罗城仫佬族自治县410名农村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农村小学生学校归属感与社会支持的所有因子呈显著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除同伴关系外,不同年级农村小学生学校归属感所有因子呈显著差异,六年级显著低于四、五年级;不同年级农村小学生社会支持的所有因子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农村小学生学校归属感与社会支持的所有因子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社会支持对学校归属感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生学习倦怠、社会支持的状况及其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探讨学习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文章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5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较高,其中,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更突出,在行为不当因子方面,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学习倦怠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关系显著;主观支持对学习倦怠有明显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调研目的:了解彝族地区智力落后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在云南省、四川省彝族地区的两所特殊学校,整群抽取126名智力落后儿童。结果:彝族智力落后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性别差异显著,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1);不同居住地的彝族智力落后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差异显著(p〈0.05);父母不同文化程度的智力落后儿童的社会适应水平差异显著(p〈0.05);不同支持水平的彝族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质量差异显著(p〈0.01);支持利用、社会责任进入彝族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质量模型(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