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缪君启昆为《历代哲理诗鉴赏辞典》①所撰写的五十二篇文章,是艺术再创造的精品。 为指导广大业余文学爱好者进行鉴赏而写作,是开路,开通向文学殿堂之路;是架梯,架登上文学宝塔之梯。写这样的文章,的确不是容易的事情。它应该教给必要的知识以扫清阅读的障碍;理清作者的思绪以带领读者进入作品的境界,尽可能指出作品内容所包含的有  相似文献   

2.
文学史研究是文学研究的一个方面,文学史写作能够反映出文学研究的总体轮廓.拟以语言诗为例,对比《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和《剑桥美国文学史》的不同写作方式,旨在说明美国学界文学史写作审美意识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林山  席扬 《职大学报》2013,(6):43-47
冰心在《繁星·春水》中用大量"以诗写诗"的诗行记录下创作过程中心理情绪的细微颤动,其价值不在于高深的思想,而在于独异的想象和曼妙的文字,以感性之美点亮了智性之光;反映出冰心早期文学写作多排拒现实干扰,注重自我心灵启悟,在求真、求善、求美的文学精神指引下,醉心营造晶莹剔透、如梦如幻的文学小天地,呈现出独语特征和单纯之美。  相似文献   

4.
崔致远是唐末僖宗时代的诗人和文学家,史书上没有他的传记,只《新唐书·艺文志》中载:他有《四六集》一卷,《桂苑笔耕集》一部。崔致远是骈文大家,可惜他的《四六集》已失传,仅留《桂苑笔耕集》二十卷,收入《四部丛刊》之中。清初编的《全唐诗》没有收入一首崔致远的诗。日本人上毛河世宁辑有《全唐诗逸》三卷,从《千载佳句》、《东人诗话》中辑录了崔致远一首绝句,七首诗的各一联共七个片断。我国唐诗学者似乎还很少研究这位诗人。崔致远又是朝鲜新罗时代的学术家和文学家,是朝鲜文学史上一位有名的诗人。朝鲜的历史与文学史中一般地提到这位诗人和作家,但翔实的论述也不多。这大概有语言  相似文献   

5.
林祥征 《职大学报》2015,(3):98-100,104
刘著认为,《诗》由文学转向经学的历程是:1.会盟燕享賦诗言志的春秋时代,展现诗的文学灵动性;2.战国时代,由"诗"升为"经",肩负起传承礼乐文化的历史使命,并广泛地渗透于儒学的理论架构之中;3.周秦之际至汉宣帝之前,《诗》之经学研究开始启动,并逐渐经术化;4.元、成之后至东汉结束,是经学极盛与成熟期,出现许多经学流派和大批量解经之作,其时章句之学的昌盛也是经学研究成熟之标志。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哲理诗的审美价值:哲理诗的议论特点;哲理诗哲理寓于形象之中,而不以理论形态表现;哲理诗是“理”与“情”溶为一体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讨论何逊诗不入选、《头陀寺碑文》《广绝交论》采录、“颂”“上书”的“士之不遇感”以及有关昭明太子的文学观和宋玉《高唐赋》《神女赋》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红楼梦》首回中绝句所云,“作者痴”是小说开篇的自白。分析“满纸荒唐言”四句的诗语特点,结合小说写作中对人事的类分意识和哲理思考,从情感、道德、哲理三方面简要剖析这个具有深厚意蕴和探源空间的“痴”字,领悟“痴”所表征的作者精神和“红楼”思想,乃是哲学之“真”、道德之“善”和艺术之“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论诗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系统阐述作者理论思想论诗诗。诗中作者坚持儒家传统的对待文学的标准,认为诗歌的写作和评论要突出“诚”与“正”的标准。本文论述元好问的文学标准以及这种标准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文选》收录应璩《百一诗》一首,结合应璩其人所处时代及其生平才具,对于应璩写作此首《百一诗》之创作动机及心理作了一番探索。认为应璩写作此首《百一诗》,目的主要不在规箴曹爽,也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修为,而是在司马氏集团与曹爽争夺权力的乱局背景下,出于朱建平死亡预言的恐惧,面对司马氏集团的侵诬行为,所作出的惊弓之言而已。  相似文献   

11.
17世纪玄学派诗人乔治赫伯特的《美德》是一首短小但极具哲理的好诗,以其简洁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修辞手法感召着世人,诗人在诗中所使用的拟人、明喻、暗喻、通感等修辞手法与诗的意境的巧妙结合,形成该诗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17世纪玄学派诗人乔治赫伯特的《美德》是一首短小但极具哲理的好诗,以其简洁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修辞手法感召着世人,诗人在诗中所使用的拟人、明喻、暗喻、通感等修辞手法与诗的意境的巧妙结合,形成该诗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台湾学者黄永武在他的《中国诗学》中说:“研究诗的时空设计,在中国诗歌中特别重要。因为诗的素材,不外时、空、情、理。中国诗中的理,是一种别趣;中国诗里的情,往往高度复杂而纵横钩贯于时空之中,借自然时空的推移而忽隐忽现。人与自然时空是那样奇妙地融合无间;情感与哲理,不喜欢脱离时空景象,去作纯粹的摹情说理,每每透过时空实象的交互映射予以形象化。因此,可以说,时空设计是中国诗歌的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甘肃青年女诗人娜夜是中国当代诗坛优秀的女诗人之一。她的《母亲》一诗材料近取诸身,于平凡的生活之中独具慧眼而点石成金,且构思自然天成而又妙如天工;在语言运用上,娜夜的诗达到了一种得心应手的地步,平易质朴,简约含蓄,内敛并富含意味,是对语言巧妙的顺应而不是对语言的粗鲁暴力。笔者从“怎么写”而不是从“写什么”的角度,为文学写作以及诗歌写作提供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在基本上完成《史记》的写作之后,为了说明自己著书的目的和宗旨,又写了篇《太史公自序》,作为《史记》中一百三十篇中的最后一篇。司马迁在这篇《自序》中谈到了“发愤著书”的问题,他说: 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兰久)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杜甫秦州诗研究领域成果不断。已出版的专著,就有李济阻等的《杜甫陇右诗注析》、[1]高天佑的《杜甫陇蜀纪行诗注析》、[2]卜进善的《杜甫在陇右》、[3]天水杜甫研究会编的《杜甫陇右诗注译与评析》、[4]刘雁翔的《杜甫秦州诗别解》[5]等几部。而在这些研究成果之中,刘雁翔教授煌煌五十万言,详注详解杜甫首秦州诗的《杜甫秦州诗  相似文献   

17.
诗的本质在于抒情,但也不乏理趣。即便是那些情味甚浓的诗作,也或多或少地蕴涵着哲理意蕴。究其原因就在于:"诗言志",作为我国诗歌理论的"开山纲领",是诗中言理的直接源头;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长期在儒家思想统治之下,强调诗歌的教化功能,使得诗中言理得以张扬。再则,哲学的浸润使诗歌丰厚了哲理意蕴。这三者相互作用,形成合力,推动古典诗歌中哲理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清代壮族作家张鹏展出身书香门第,为人刚正不阿。编有《峤西诗抄》一册,著述有《兰音房诗草》等;一生作诗约400首,今存诗60余首。其诗,描写民族生活题材,吟咏故土风物的篇章,意象鲜活,自然古朴,韵味绵长,视为佳作。本文论述了张鹏展最有特色的故土风物诗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9.
《全唐诗外编》第四编《全唐诗续补遗》卷十补录杜牧诗七首、零句两联,除《九华山》一首外,皆属《全唐诗》已收者:《滕王阁》,为《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杜牧集四《怀钟陵旧游四首》之二,文字稍有异。《金隆怀古》,非杜牧诗,见《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三许浑集六,又见于许浑《丁卯集》卷上,文字稍有异。《秋浦》,为《全唐诗》卷五百二十杜牧集一《池州送孟迟先辈》的第六十七至第八十句,文字无异。  相似文献   

20.
论真情(二)     
四、情析17 人在日常生活中,或喜或怒之时,一哭一笑之际,会泄露出隐秘的真情,当予以慎析之。钱钟书《管锥编·全三国文》卷三八:“汪元量《湖山类稿》卷五周方《跋》:‘余读水云诗,至丙子以后,为之骨立。再嫁妇人望故夫之垅,神销意在,而不敢哭也’。”不敢哭之心声,却正是真情的痛哭,此时无声胜有声!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论语·述而》)。孔子是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