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史上的社会理想范式经历了复杂的变迁,其中中国共产党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于近代中国历史变迁影响最大。共产主义社会理想渊源自马克思主义,但其在中国的成形、传播和实践又是建立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性的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为之努力奋斗,但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一个逐渐摸索的过程。在历经挫折与磨难之后,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实现具有鲜明的阶段性,面临的主要任务在于正确认识现阶段的特征,解决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当代形态的问题。当前中国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含糊其辞、甚至是语焉不详的情况依旧存在,强调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指导性作用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以马恩科学理想观与中国传统理想观分别作为根本立论基础和思想文化渊源,二者在价值主体和价值目标等方面同根同源,逻辑内融并深度沿承,都体现了人民对未来发展的美好追求与向往。中国梦既是马恩科学理想观在中国的创新发展与现实表达,又与中国传统理想观一脉相承着共同的问题谱系和话语系统。中国梦是马恩科学理想观与中国传统理想观契合对接的历史自觉和真实映照,是全人类梦想的中国式演绎与延伸,正照进当今中国人民以求真务实之优良作风、基于现阶段基本国情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生动圆梦实践。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梦正是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与中国传统理想进行有效对接的核心所在。本文就此展开相应研究,希望能够对广大学者起到积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抽象化理想教育具有理论与实践、教育与实际生活、目的与手段等矛盾。除了社会转型等客观原因,传统直观思维方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人、对社会等的误解是理想教育被抽角化的主观原因。树立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思维方式,是理想教育实现理论创新、统一理想的普遍性和崇高性、获得社会改革及其成果支持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科学理想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针对社会发展研究提出的优秀成果,中国传统理想观是指导中国在漫长发展过程中走向文明的价值观念,中国梦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共同理想。马克思科学理想观与中国传统理想观指导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体现马克思科学理想观和中国传统理想观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灵魂所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学派以实现社会和谐作为其社会理想的总体价值目标,以大同理想、小康社会、太平之世作为其社会理想的具体形态,这一社会模式,构成了中国梦之文化底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当今中国梦的建构与实现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哲学的核心是人生论,人生论的核心是人生理想。中国传统的儒、道文化对人生的追求都是道。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文人志士的质疑使得儒、道文化衰微。中国革命先驱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共产主义理想引领了几代人的行动方向。市场经济使得人生理想追求发生偏移性的变化。当前,有必要重视职业人生理想教育。职业人生理想教育仍应以传统的儒道文化血脉为基础,重构人生理想命题与理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哲学中,孟子的理想人格理论极具影响力。他不仅提出了人的理想人格目标及其内在根据,而且还提出了实现人格目标的具体途径,从而建构了中国古代完整的理想人格理论体系。其理论表现出了对人自身的深切关注,对人的意义、价值的深入思考,对人格尊严的高度重视和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探析这一理论无疑会给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特别是当代青年人格教育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理想人格是一定历史和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是人们行为表现的标杆。从古至今,人们对理想人格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我国古代儒家追求的是"内圣外王"的通达人格,道家追求的是顺遂自然,与道合一的洒脱人格;西方古代柏拉图对理想人格的描述着重点在于理性的实现,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又认为达到自我实现的人格才是最理想的人格。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树立起我国的现代理想人格有助于培养文化自信。应当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结合我国国情树立起我国现代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国传统社会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大同、小康曾是炎黄子孙世代希冀向往的社会理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蕴含着中国传统社会理想的合理因素,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予以科学的扬弃。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圆中国人民的“大同、小康”之梦,其间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开创了惊世的伟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高度,实现了历史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统一,揭示了小康社会在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的教育史上,理想人格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根本所在和思想核心之一,在历史的各个阶段都备受推崇。理想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除受传统历史文化价值的影响外,更与当前的社会现实环境密不可分,研究中国历史上理想人格的发展,对于构建当前我国理想人格,引导国人良好的精神追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的心理土壤。而二者根本的契合点在于共产主义和大同世界的共同人类社会的理想目标与追求。共产主义是中国人民梦想中的大同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表明人类进入创建美好社会的伟大时代。马克思主义被中国人认可了,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功地缔造了一个新中国。救亡、救国融入了世界范围的开创新人类的运动中。历史给了中国这样一个契机,担负起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13.
价值理想与现实实践——中国社会主义的矛盾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是现代世界历史发展严重不平衡的体现,并得到传统"大同"理想的支持。对于落后的东方国家来说,选择社会主义其实意味着这些国家必定在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与其落后的社会现实之间、西方主导的世界市场与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之间,形成巨大的历史张力,并由此给这些国家带来两种可能的命运,事实上它们也经历了这两种命运的反复交织。中国直到改革开放,自觉地推进社会转型,尤其是近年来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法治国家的建设,这一巨大的历史张力才找到了合适的实现方式与理论表达,而这意味着新的学习与创新,即中国自身的优秀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素养的结合,中国社会也将由此建构出现代文明秩序。  相似文献   

14.
理想是人们根据客观现实对未来可能实现的目标的希望的心理状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探究理想问题,可以认为人脑是理想产生的物质条件、实践是理想产生的根本条件、需要是理想产生的动力条件,正是这些条件决定了理想本质上体现了人的自觉能动性和价值性,激发了人的行动,对提升人的价值感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发展中国为主题和现实目标的历史传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和理论升华。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想与中国当前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初步实现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化和具体化。深入研究和阐发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定位,并建构学术化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  相似文献   

16.
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地研究占统治地位的传统理想政治模式理论,有助于客观、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国古代文明及"帝制"、"儒学"等相关历史现象,全面评估"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历史价值.推进性、开掘性、创新性的研究有必要大力拓展史料的取材范围,更加关注理论结构的剖析,着力于价值共识的揭示,引入统治思想的视野,注重政治实践的研究,适度超越"民主与专制"的主观预设.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邓小平关于如何培养造就“四有”新人的理论,是对中国近代以来构造新人思想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揭示出近现代中国新人模式演变的历史规律,从而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改造与人的改造相互促进的正确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新人学说的中国化与民族化,使“四有”新人成为当代中国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具有显性政治哲学维度,而且具有内蕴的伦理价值维度。艾思奇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从历史与理论的双重逻辑,分析了社会政治运动与启蒙的内在关联,构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解放与新启蒙运动的双重视域,通过马克思主义伦理价值观的民族转型和中国传统伦理价值的根基重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中国形态———"大众哲学"。大众哲学的要义不仅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的新启蒙,改造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而且在于通过革命的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19.
理想的意义在于,它引导人们现实的实践活动朝着有利于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并以自己的价值对现实的实践活动起监控的作用.马克思的理想社会理论立足于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为现实社会主义选择相宜的发展方式提供着基本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个重要思想资源。从古代到近代,大同社会理想一直是中华民族长期追求的梦想目标。大同社会理想对毛泽东社会理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的社会理想主要受到康有为《大同书》的重大影响,在—些方面与康有为的大同思想表现出某种历史相似性,同时,这种影响在毛泽东人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