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需要理论和关心人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关心人当作一项基本指导原则。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为什么要强调关心人?需要理论为我们真正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心理学认为,人的某种行为的积极性来源于人对某种需要的追求。人的需要的内容是纷繁复杂而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无非是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大类,其中衣食住行等物质需要是人们最基本、最强烈的需要。人正是为了首先满足吃穿住等需要才进行积极活动的。不仅如此,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还伴随着明显的情绪体验。如果一个人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体验到宽慰和欢乐。相反,如果一个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感到紧张和不快。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和体验,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反之,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人的需要相抵  相似文献   

3.
尊重具有心理和社会双重涵义。按当代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尊重是人的一种高层次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在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爱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的一种需要。比它更高一层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人需要层次越高,他的社会属性体现得就越充分。自我实现是自我发挥的欲望,也是一种使自己的潜力得以外化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使一个人越来越成为独特的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一个人就会自尊、自信、自励,反之就会导致沮丧和自卑。 "尊重教育"这一高度概括的表述具有多  相似文献   

4.
人的一生有各种不同的需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的需要也不尽相同。世界上没有无需要的人,也没有无需要的时间和空间。这说明人的需要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特征,人的需要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交织在一起的一个动态画面。人的需要是一种缺乏的状态,灾时人的需要这种缺乏状态超出了正常需要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在人的需要层次论中指出,在人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基本上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怕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相似文献   

5.
尊重具有心理和社会双重涵义。按当代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尊重是人的一种高层次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在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爱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的一种需要,是更高一层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人需要层次越高,他的社会属性体现得就越充  相似文献   

6.
围绕人的需要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论题,确认了追求合乎人的本质,增强人的主体能力的需要的满足,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义,并阐明了对人的需要的全面性认识和实践,正确地处理个人的自我需要与他人需要、社会需要的关系,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全面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重赏不如重用点评:上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激励人的行为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要激励人的行为,必须满足人的需要;而人的多种需要可归纳为金字塔形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大类;当前面一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就会追求后面一种需要,并直至最终满足自我实现需要。尽管该理论存在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成为当时最为流传的激励理论。  相似文献   

8.
八、广东省湛江市(70分,其中卷面和书写占5分)一个人在成长的历程中,需要的有时很多,有时很少。有的人需要无限的鼓励、关怀、理解和空间,有的人则只需要一张书桌,一个上学的机会;有的人渴望成长,无惧挫折,有的人则害怕成长所要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9.
从传统的需要概念入手,分析了概念——需要是指人对事物的一种欠缺状态及其心理体验——的不完整性:因为人不仅有想要得到某种东西的需要 ——人对事物的一种欠缺状态及其心理体验,而且也有想要逃避某种东西的需要。对于想要得到的东西来说,是一种欠缺状态,而对于想要逃避的东西来说,就并不是一种欠缺状态了。据此提出了新的需要概念:人对已经认识的与自身相关的事物的一种趋避倾向和状态。同时对需要理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需要进行了纵向的分类:正需要、零需要和负需要。对需要与满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的需要理论观和模型。  相似文献   

10.
<正> 人的需要与道德是两个相关的要素,需要的满足状况决定着道德的内容和强化程度,而良好的道德建设又能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人的需要。本文试图对二者的内在关系作一初步探 一、需要的结构 需要是指人的一种内在本能欲望。人的具体需要是多方面的,但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低层次的肉体保存需要。包括对食物、住所、睡眠、性欲等需要。二是精神满足需要(即心理需要)。这是有机体中枢神精系统的一种感情上的欲望和要求。它包括归属、爱、遵重  相似文献   

11.
重赏不如重用 点评:上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激励人的行为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要激励人的行为,必须满足人的需要;而人的多种需要可归纳为金字塔形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大类;当前面一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就会追求后面一种需要,并直至最终满足自我实现需要。  相似文献   

12.
从体育概念的认识和体育的起源等原问题出发,对体育对人而言到底是一种什么需要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体育是人实现对自身真实占有的需要,人的复归的需要,实现自然人与社会人和谐统一的需要,即体育的本质属性身体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考察自然,我们会发现,一切生命有机体的活动都与需要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活动也不例外。然而人的需要与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因此,我们考察需要,归根到底是考察人的需要。近年来,人的需要问题已日益受到我国理论界的关注,对需要的研究正逐渐深入。本文试图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对需要的界定、发展机制、社会作用以及对需要的激发和导向等问题作一初步分析,以期进一步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石春 《教育导刊》2006,(11):27-28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激励儿童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从儿童的需要出发,处处为儿童着想,真正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从而使他们的需要获得满足,并在学业上取得成功。一、需要在儿童认识和实践中的作用个体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人的活动的积极性,根源在于他的需要。需要和人的活动紧密联系着,它是人进行活动的动力。需要推动着人们在各个方面积极活动,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  相似文献   

15.
章立早 《教育艺术》2004,(11):52-53
上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激励人的行为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要激励人的行为,必须满足人的需要,而人的多种需要可归纳为金字塔形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5大类。当前面一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就会追求后面一种需要,并直至最终满足自我实现需要。尽管该理论存在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成为当时最为流传的激励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心理学对人的需要和动机作了不少阐述。需要是由于有机体和环境的某种不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欠缺的不满足的心理状态。人在需要未获得满足时,内心上会承受到一种欠缺的压力。如饥饿时的难受,对问题不理解时的迷惑,理想愿望不能实现时的苦恼,都是某种欠缺的心理状态,当转化为活动动力时就是动机,其追求的鼓励物便是目标。①目标导向行动,行动的结果满足了某种需要。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人的个性倾向性和动物的行为不同,人的需要是在吸收人类文化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满足需要的对象,人的需要取决于社会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7.
重赏不如重用点评:上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激励人的行为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要激励人的行为,必须满足人的需要;而人的多种需要可归纳为金字塔形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大类;当前面一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就会追求后面一种需要,并直至最终满足自我实现需要。尽管该理论存在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成为当时最为流传的激励理论。校长必须懂得,“重赏”只能满足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等,而“重用”则能满足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自我…  相似文献   

18.
人自出生之日起就是有需要的,需要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表现,它构成了人类活动的内驱力。人的需要不断出现,不断被满足,又不断有新的需要出现;人的需要的无限发展性也决定了人的本质的生成性,即人的本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人的需要的被眷顾和满足的过程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得到确证的过程。教育作为关涉人的生成的事业,必然是和人的需要密切相关的。但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从经济、政治、教育活动本身等外在于人的角度来谈教育问题,忽略了人及其需要,结果往往是教育者抱着一颗善良的心,在勤勤恳恳地做坏事。近年来,随着“主…  相似文献   

19.
人的一切活动都与人的需要相联系,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的思想为我们正确地认识人、人的活动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一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某物的本性即为该物内在的、本质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是由该物的存在方式决定的。人的本性是由人的存在方式决定的人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定性。“人的需要”就是反映人的这种规定性的核心范畴。(1)人的自然—社会存在与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重赏不如重用点评: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激励人的行为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要激励人的行为,必须满足人的需要;而人的多种需要可归纳为金字塔形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大类;当前面一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就会追求后面一种需要,并直至最终满足自我实现需要。尽管该理论存在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成为当时最为流传的激励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