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当代高校素质教育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大学生课外创新科技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独立学院大学生课外创新科技活动现状,提出构建合理课外创新科技活动体系,促进学校教学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明确创新精神的培养目标、改革观念与方法、营造创新气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完善大学生科技活动体系 推进创新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大学生科技社团的建设,合理利用学校科研资源,加强创新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拓展大学生科技活动领域,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大学生科研指导教师队伍,引领正确的活动导向,是加强创新素质培养力度的有效手段;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协调机构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和完善科技活动的硬件、软件的建设,加强科技活动激励机制,完善大学生科技活动体系,强化创新素质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在小学阶段,启迪和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再创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的参与意识是解决这一课题的关键。只有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其成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开拓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就开展"科技活动"与提高青少年的"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作一番探讨,充分发挥科技活动的优势,发展提高青少年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他们具有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创新精神与能力,使他们在将来能为祖国和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必须走改革创新之路 ,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教育的系统工程 ,要在使学生获得扎实知识的同时 ,着重培养其独立获取知识 ,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小培养创新精神 ,勇于实践与动手的能力 ;要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注重学生个性培养 ,营造创新氛围 ;要改进教学方法 ,训练创新思维 ;重视情感教育 ,锻造创新品质。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的重点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利用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直接的切入口。通过研究,逐步培养教师新的教学理念,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实验活动为载体,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提出了在学校实行素质教育中,实验活动要着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勤于创新,成为21世纪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赏识学生新生对周围的环境很盲目 ,对于教师更是陌生 ,其内心自然会胆怯、紧张。体育课上 ,体育教师不管是语言还是行动上都透着亲切感 ,遇到顽皮的学生 ,则要讲究对待的方式 ,应善于体察其倾向 ,并使其感到教师的宽容。对于平时学生体育活动中的闪光点 ,则应毫不吝啬地及时给予表扬、赞许 ,消除畏惧心理。体育教师应首先学会赏识自己…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小学阶段,自然学科特别是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代替的作用。因此,我们在“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改革课堂教学加强课堂渗透,开展创造教育活动。我们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要求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出发,认真探讨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是我们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最为基本的内容和目标。如何使学生富有科学志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是小学《现代科技》这门新教材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多渠道、多层次、多环节地为小学生创造观察、动手、思维的条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提高学生各方面基本能力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在当前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康的体质、高尚的品德和积极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体制改革,转变教育观念,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课堂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而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学习绝不是单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训练,而是要重在激励学生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亲身实践,通过实践获取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中学历史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索,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体现开放性和综合性特征,重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在宽松、和谐与民主的学习氛围中进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和做人。  相似文献   

16.
浅谈对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时代的主题,教师要通过诱发学生的灵感,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实际问题为背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应试教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反而压抑了其创造性。以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创新精神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应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本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入手,探讨在体校化学教学中开展创新精神教育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小学科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科学学科教学、课堂延展、成体系的科技动手实践活动及兴趣小组活动,点燃了学生的科技兴趣,促进了动手能力和科技意识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在英语教学中,需融入创新教育。首先要营造创造性思维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其次要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要引导质疑,培养学生自立探究的精神。同时要利用串联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最后要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以上五种途径使创新教育模式成为教与学的有效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0.
电脑知识竞赛是实施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科技活动。要使这一活动取得显著的成效,必须结合试题的科类、竞赛的形式、师资的配备,从优化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方法诸方面去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的德才、能力、胆识跃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